开局1963,我每天一个致富情报 第205章有熟人就是好办事

();

齐卫东带着满腹心事回到厂里,正好赶上中午开饭。

他一进科室,就碰到拿着饭盒准备去食堂的郑科长。

郑科长见他回来,关切地问:“去橡胶厂问得怎么样了?有戏吗?”

齐卫东无奈地摇摇头:“没什么进展。这东西要拖着走,轮子是关键。我之前用木头做的那个不耐用,肯定不能卖给外商,现在还没想出好办法。”

说着,他下意识地拨弄了一下手里的滑轮。

郑科长看着那小巧的轮子,也皱起了眉。

他本来对这个项目抱有挺大希望的。

他掂了掂手里的饭盒,说道:“如果要用上那种带钢珠的精密轴承,成本就太高了。机加工的东西,越精细越贵。”

齐卫东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那么小的轴承,价格肯定不菲。

他想了想,挤出一个笑容:“没事,我再琢磨琢磨,好像有点新思路了,下午去车间试试看。”

这确实是他的真实想法。

郑科长闻言,神色缓和了些:“行,那你慢慢研究。要是实在赶不上这次,也别有压力,咱们可以等十月份的秋季广交会,时间上就宽裕多了。”

齐卫东听到这话,眉头不易察觉地动了一下,但没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行了,先吃饭去吧,人是铁饭是钢。”郑科长招呼了一声,便先走了。

齐卫东放下东西,也拿起饭盒,快步走向食堂。

轮子的事,只能等下午再说了。

下午,齐卫东悄悄到商城买了一双旱冰鞋,仔细研究起来。

他把轮子拆开,对着零件反复琢磨,这一次,他终于看出了门道。

原来他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

并非所有的脚轮都依赖精密的转轴。

这个轮子的结构其实非常巧妙:它只需要一根光滑的螺栓,穿过轮子中心那个同样光滑的通孔,螺栓的两端再焊死在支架上就行了。

轮子的骨架,是由两片钢片用冲床冲压成型后合并而成,自然形成了一个凹槽。

在凹槽的中心打孔,让螺栓穿过。

轮子之所以能转动,靠的根本不是什么轴承,而是螺栓在那个光滑的通孔里顺畅地滑动!

这才是它滚动的奥秘。

有了想法,齐卫东便不再耽搁,径直朝车间走去。

他记得上次来车间时,曾见过邻居刘民,但当时有事在身,只是匆匆打了个照面。

这次,他是专门来找人的。

“刘哥!”齐卫东走到跟前,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

刘民正跟几个工友坐着闲聊。

厂里现在还没实行三班倒,一台机器几个人轮着用,总有空闲的时候。

“是卫东啊,有事?”刘民见是他,便站起身来,和善地回应。

齐卫东略一思索,笑着开口:“我想麻烦您帮我做几样小东西。”

“做什么用的?”

齐卫东没有多说,直接将自己画的草图递了过去。

刘民接过来扫了一眼,笑了:“你这图上没标规格,连尺寸都没有,我怎么给你做?”

“尺寸不用太精确,有个大概的样子就行,主要是得用上冲床。”

一听这话,刘民更乐了:“冲床?那不就在这儿嘛!你很急着用?”

“对,挺急的。”齐卫东了点头。

刘民沉吟片刻,目光在机器上转了一圈,爽快地说:“行,我帮你看看,你要用什么材料?”

“就用那边筐子里的圆形钢片!”齐卫东指着不远处的一堆零件。

那些钢片直径约莫四公分,经过冲压,形成了一个带台阶的特殊形状,两侧还有凸起,正合他的心意。

用这个,将来连开模的钱都省了。

“这个可不行。”刘民立刻摇头,“这些是成品,要登记入库的,不能随便动。”

齐卫东想了想,问道:“那这事得谁批准才行?我们科长之前说过,厂里的资源可以利用。”

“这你得让你们科长跟我们车间主任沟通。”

齐卫东一听,心里有了底:“好,我这就去跟我们科长说。”

他跟刘民打了声招呼,转身就往办公室跑。

刚回到办公室,正巧碰上吃完午饭回来的郑科长。

“怎么了?火急火燎的。”郑科长看他这模样,笑着问。

“科长,我想做几个零件,但车间那边说成品材料不能动用,您看这得找谁协调?”

“哦?你要用什么材料,说说看。”

“几片直径四公分的圆铁片,还有一米直径21毫米、壁厚0.6毫米左右的钢管……”齐卫东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报了一遍。

郑科长听完,笑了笑说:“行,你现在就过去吧。我给一车间的朱主任打个电话,他会帮你安排好的。”

齐卫东顿时喜出望外:“哎,太好了,那我先过去了!”

话音未落,人已经跑远了。

等他再次回到车间,朱主任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正在四处张望。

看到齐卫东,他笑着迎上来:“你就是要搞研究的那个小同志吧?”

齐卫东连连点头:“是的,朱主任。我刚找了刘民,他说需要领导批示。”

朱主任“嗯”了一声,直接转向刘民:“刘民,你现在反正也闲着,就帮他弄一下吧。”

刘民立刻笑着应承下来:“好的,主任!”

“去吧。”朱主任朝齐卫东摆了摆手,便转身离开了。

齐卫东自然又回到了刘民身边。

“你弄这玩意儿是干什么用的啊?”刘民一边准备,一边好奇地问。

“哦,想做个拉杆箱。”齐卫东简单解释了一句。

刘民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便带着他动手操作起来。

有熟人好办事,这话一点不假。

刘民按照齐卫东的要求,先是拿了两个冲压好的零件,接着又去领了些边角料,用来制作其他部件。

需要打孔的就打孔,需要开槽的就开槽。

虽然没有现成的模具,但机加工车间的好处就是,只要是做样品,总能找到合适的材料和设备,全凭师傅的手艺现场制作。

趁着加工的空隙,齐卫东还跑出去一趟,买了数根自行车的车条备用。

等所有东西都备齐,他抱着一堆零件回了办公室。

他找来的螺栓是一根2毫米粗的钢条,而零件上的孔则是2.5毫米的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