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1963,我每天一个致富情报 第69章苏所长送手表,大棚番茄

();

到了傍晚,下了一天的小雨终于停了。

齐卫东搓了搓冰凉的手,开门走向院里的灶间,准备弄些吃的。

整个22号院安安静静。

隔壁的王家没人,楼上的沈春水夫妇都去上班了,两个女儿送回乡下住了,想必还没回来。

他想起了父亲齐有福之前特意包好让他带回城里的汤圆,正好可以煮了当晚饭。

锅里的水剧烈翻腾,白白胖胖的汤圆在沸水中沉浮。

齐卫东正用勺子搅动着,防止粘锅,一道柔和的女声忽然在门口响起。

“在煮汤圆?”

齐卫东闻声回头,只见苏映雪提着一把挂面,正笑吟吟地望着他。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齐卫东笑着发出邀请,“要不要来一碗?”

“今早刚到,先去了趟单位,才下班。”苏映雪欣然应允,“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很快,汤圆出锅,两人就在灶台边支起碗筷,齐卫东还特意倒了一碟蜂蜜。

苏映雪却没有马上动筷,而是从随身的包里取出一个包装好的小盒递给齐卫东,声音温婉:“迟了几天的生日祝福,祝你生日快乐。”

齐卫东看着眼前的礼盒,颇感意外。

他生日是3月19号,刚过没多久。

他没想到苏映雪竟然也记着,大概是无意中看到了他的工作证件。

此刻,对方那双清亮的眼眸里带着几分期待。

齐卫东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问道:

“多谢苏同志还记得,这个……是什么礼物?”

苏映雪笑着揭开盒盖,露出一枚全钢腕表,然后将盒子朝齐卫东推了推。

“之前在火车上和公社,你好几次问我时间,我就想,有块表会方便很多。”

“不行不行,这太金贵了。”齐卫东连忙摆手拒绝。

这是一块本地手表,虽然不是什么昂贵的进口货,但在当下也绝对是奢侈品。

一块表的价格就要六七十块,钱倒是其次,关键是买这东西需要专门的工业券。

那票券,齐卫东是有钱也搞不到。

没想到苏映雪竟悄无声息地弄来了一块。

她很大方地将手表拿出来,直接塞进齐卫东手里。

随即,她嘴角上扬,笑容明媚:

“收下吧,你人长得精神,戴上这表更添几分潇洒。”

话音刚落,她不等齐卫东再推辞,便端起自己的汤圆,步履轻快地上了楼。

齐卫东握着手里的表,没再坚持,他记得苏映雪的工作证上生日是六月,心里盘算着到时定要还一份厚礼。

他将手表戴在腕上,金属的质感和分量让他感觉确实不一样了。

这还没完,当晚孟玉也找了过来,把一双她亲手纳的布鞋匆匆放下,也说是补给他的生日礼物。

几天后,暖阳高挂,齐卫东蹬着自行车悠哉地来到单位。

保卫科二队这周的任务是站岗,相当轻松。

回到办公室,齐卫东找出新送来的报纸,又给自己沏了杯浓茶,准备就这么清闲地度过一天。

谁知九点刚过,温室种植站的孙站长就找上了门。

他是来“借人”的。

保卫科人手足,所里其他部门忙不过来时,总会来借调他们去除草、施肥,干些杂活。

孙站长一眼瞥见齐卫东,脸上立刻露出喜色,快步迎了上来:

“齐队长,你在这儿就太好了!我们站暖棚的番茄结果了,正要喷药,可人手实在抽调不开,想请你们二队支援几个人手。”

“小事一桩!”

齐卫东对孙站长有些印象,他合上手里的报纸,爽快地应下,随即朝着不远处正在休整的队员们喊了一声:

“老邢,陈副队,你们几个跟我去温室种植站,给孙站长搭把手。”

“收到,队长。”两人齐声应道。

温室种植站位于农科院的西边,地势较低,昨天下了场小雨,去往大棚的土路变得湿滑泥泞。

齐卫东领着人抵达时,几个种植站的职工正抬着一桶桶清水,准备现场调配农药。

齐卫东让老邢他们上前帮忙,自己的目光则被眼前的温室大棚吸引了。

这时代的暖棚自然无法与后世相比,主体结构是竹子弯成的拱形骨架,外面蒙着一层厚实的塑料薄膜,但规模确实不小。

孙站长给齐卫东递了根烟,见他摆手,便自己点上,吸了一口,然后颇为自豪地指着面前的建筑群介绍起来:

“齐队长,觉得我们这暖棚怎么样?够气派吧!棚高超过两米,总共三亩地,这规模全国都找不出第二家。”

“光是这层塑料膜,就花了一万多块钱。而且,用暖棚种西红柿,我们也是头一个!”

考虑到国内塑料工业才刚起步,这手笔确实称得上奢侈。

“确实很壮观。”齐卫东由衷赞叹,随即又问,“我记得暖棚种植技术,国内不是早就有了吗?”

孙站长闻言笑了,带着科普的语气说:

“没错,自从58年我们自己能生产农用薄膜后,就开始搞暖棚了。但那时候材料金贵,技术也有限,建的都是一米来高的小拱棚,只能种点青菜、白菜。”

“像西红柿这种需要搭架子的高秆作物,我们这儿是第一次尝试。”

说着,他热情地邀请道:“齐队长,来,里边请。”

齐卫东跟着孙站长走进其中一个暖棚。

刚一进去,一股暖意便扑面而来,齐卫东惊讶道:“这里面真暖和,温度怕是比外面高了十几度吧。”

孙站长笑着解答了他的疑惑:“昨天夜里下了小雨,刚开春,降温太厉害,我们怕冻坏秧苗,特意烧了煤炉加温。”

真是奢侈啊……齐卫东心中暗道。

这三亩地听着不小,但以这种成本高昂的种植方式,寻常百姓想要在冬天吃上新鲜番茄,恐怕还要等上很多年。

棚内弥漫着湿润的泥土芬芳,一排排整齐的番茄藤上,挂满了大小不一的青色果实,长势一片喜人。

孙站长兴致很高,顺手从藤上摘下几个已经泛红的果子,不由分说地塞到齐卫东怀里。

他笑着说:“这些是催熟的,还没来得及打药,齐队长你带回去尝个鲜。这可是稀罕物,这个时候别处可没有。”

“等我们这批番茄下来,也是要优先供给领导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