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厂花:我靠打脸系统成万元户 第44章:定制难题与高朗的新提议

();

高朗的到来,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林椒心中漾开层层涟漪。她放下画笔,起身相迎,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高干事,你怎么有空过来?”

“路过,看看。”高朗的目光依旧在店内扫视,最终落在那挂着“私人订制尊享专属”小牌子的区域,那里陈列着顾师傅的图册复印件和几种高档面料样本,“动作很快嘛,定制业务都搞起来了。”

“刚起步,试试水。”林椒谦虚道,心里却琢磨着他的来意。她可不认为高朗真是单纯“路过”。

高朗走到定制展示区,随手翻看了一下图册,手指在其中一页结构复杂的双面呢大衣设计图上停顿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随即转向林椒,语气变得稍微正式了些:“其实,今天来,是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果然。林椒心道,示意孙梅照看店面,自己引着高朗走到后面相对安静的小工作间。

“什么事?”林椒直接问道。

高朗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了看工作台上铺着的设计图和正在裁剪的半成品——那是为那位机关女同志定制的大衣,用的是林椒从广州带回的藏青色高级羊毛呢。他沉吟了一下,开口道:“你这次南下,见识了广州的市场,感觉如何?”

“很大,很活,机会多,风险也多。”林椒言简意赅。

“是啊,机会多。”高朗点点头,“所以,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意做得再大一点?比如……把‘椒香’的版图,扩展到更远的地方?甚至,走出本省?”

林椒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当然想过。洛城算是第一步,但再往外,人力、物力、管理都是问题,没那么容易。”她顿了顿,看向高朗,“高干事,你……是不是有什么门路?”

高朗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点林椒熟悉的、属于他“保卫干事”身份之外的深沉:“门路谈不上,但确实有个机会。省里近期要组织一个‘优秀个体工商业者南方考察团’,主要是去深圳、珠海这些特区学习参观,对接资源。我们市有几个名额,我觉得……你很合适。”

南方考察团?去特区?

林椒的心脏猛地跳了一下!这绝对是比她自己单枪匹马闯广州更高层面、也更安全的接触前沿市场的机会!不仅能开阔眼界,更能接触到潜在的官方资源和人脉!

“条件呢?”林椒冷静地问。她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尤其这馅饼还是高朗递过来的。

高朗欣赏地看了她一眼:“聪明。考察团是官方组织的,安全有保障,机会也好。但需要参与者在本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并且……在某些时候,可能需要配合一些非商业性质的信息收集和情况反映。”

林椒立刻明白了。这既是扶持,也是一种“征用”。官方需要了解特区发展的真实情况,也需要在一些新兴领域培养“自己人”。而她这个根正苗红(前国营厂工人)、经营有方、又有过“立功”表现的个体户,无疑是合适的人选之一。

风险与机遇并存。

“我需要考虑一下。”林椒没有立刻答应。她需要权衡,也需要处理好眼前的事情。

“当然,考察团下个月才出发,你有足够的时间考虑。”高朗表示理解,随即目光又落在工作台上那件定制大衣上,“不过,在你考虑之前,或许可以先解决眼前这个小麻烦。”

“麻烦?”

“如果我没看错,”高朗指了指那件大衣的半成品,“这种双面呢的工艺和版型,对现在的你来说,可能有点吃力。那位顾师傅,毕竟是远程指导,有些细节,怕是鞭长莫及。”

林椒心里咯噔一下。高朗说到了她的痛处。这件定制大衣的结构确实复杂,她在制作过程中已经遇到了几个难题,正愁如何向远在广州的顾师傅请教(这年头长途电话又贵又不方便)。如果做坏了,不仅损失了昂贵的面料,更会砸了刚刚起步的定制招牌。

“你有办法?”林椒看向高朗,眼神带着探究。

高朗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条递给她:“市服装研究所退休的梁工,以前是专门研究高档成衣工艺的专家,就住在城东。你拿着这个去找他,就说是我介绍的,他或许愿意指点你一二。能不能请动他,就看你的本事了。”

林椒接过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地址和一个名字“梁启明”。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谢谢你,高朗。”这一次,她的感谢真心实意。

“举手之劳。”高朗摆摆手,转身欲走,到门口又停下,回头看了她一眼,语气难得地带了点个人情绪,“考察团的事,好好考虑。外面的世界,比你想象的更大。”

说完,他便推门离开了。

林椒握着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看着工作台上那件关乎定制业务成败的大衣,再想到高朗带来的那个充满诱惑又暗含风险的考察团机会,心潮起伏。

事业的道路,似乎总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中,不断向前延伸。而那个叫高朗的男人,也总在她需要的时候,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她的航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