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晚期,我靠系统逆袭成人生赢家 第235章 责任与温度,林慕言与苏软软的生活

在林家,如果说林正德和沈曼青的晚年是“静”与“动”的互补,那么林慕言和苏软软的生活,则始终处于一种高效运转的“双核”模式。

两人各自执掌着庞大的家族产业,是不折不扣的商业精英,日程表精确到分钟,是名副其实的大忙人。

林慕言肩上的担子尤其重。

林氏集团在他的执掌下,早已不再是单一的商业帝国,而是发展成为横跨绿色能源、生物制药、高端芯片设计等多个前沿领域的巨头。

他目光精准,始终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将企业命运与国计民生紧密相连。

集团不仅盈利能力强,更难得的是那份始终如一的社会责任感。

在他的主导下,林氏设立了规模庞大的科技创新基金,专门扶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原始创新,特别是那些短期内难见经济效益的基础研究。

集团每年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环保技术改造,减排指标远超国家标准。

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林氏总是第一批伸出援手的企业,捐钱捐物,利用自身物流网络高效驰援,从不张扬。

林氏因此被誉为“有温度的资本”,是全国公认的良心企业标杆。

林慕言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年度商业领袖,但他极少出席领奖,多数时间都埋头于具体业务和战略布局中。

而苏软软,这位当年灵动活泼的苏家大小姐,如今也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企业管理者。

她接手并壮大了苏家的传统业务,同时凭借敏锐的时尚嗅觉和商业头脑,创立了自己的轻奢品牌,做得风生水起。

她在商场上是雷厉风行的“苏总”,谈判桌上寸土不让,决策时果决明快。

然而,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两人之间的感情,却始终是圈内交口称赞的典范。

岁月似乎并未在他们的情感上留下任何磨损的痕迹,反而像陈年佳酿,愈发醇厚。

苏软软骨子里那份跳脱与活泼,并未被商界的严肃完全磨灭。她偶尔还是会搞点出其不意的小惊喜。

比如,在林慕言连续开了一天枯燥的董事会后,她会突然出现在他办公室,拉着他去新开的据说特别难订的私房菜馆“改善伙食”。

或者在他生日那天,瞒着他组织一场只有至交好友的小型派对,气氛搞得热热闹闹。

而林慕言,也一如既往地、近乎本能地宠着她。

他记得她所有的小喜好和忌口,会在她为某个设计灵感焦头烂额时,默默递上一杯温热的、她最爱的桂花拿铁。

会在出差的间隙,搜罗当地有趣但不一定昂贵的小玩意儿带给她。

即使自己工作再忙,只要苏软软需要他出席的重要场合,他总会尽量协调时间,做她最坚实的后盾。

他的爱,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融入日常的细心守护和无限包容。

他们的相处模式,常常是苏软软在说,眉飞色舞,林慕言在听,眼神里带着纵容和淡淡的笑意,偶尔伸手帮她理一理蹭乱的头发。

唯一的遗憾,或者说内心深处的一份柔软愧疚,是关于儿子小阿凛的。

由于两人事业都处在高速发展期,能留给儿子的时间实在有限。

小阿凛大部分时间由爷爷奶奶照顾,还有专业的生活助理和家庭教育顾问陪伴。

他们尽力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小阿凛也非常聪慧懂事,在计算机领域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几乎不需要他们操心学业。

但为人父母,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

有时,林慕言深夜回家,看到儿子房间门缝下还透出灯光,知道他还在钻研那些复杂的代码。

他会站在门口犹豫片刻,想进去说点什么,却又怕打扰,最终只是轻轻叹口气,替他把门口的拖鞋摆正。

有时,苏软软难得准时下班,兴冲冲地想陪儿子看场电影,却得知小阿凛已经和线上的“白客”伙伴们约好了技术攻防演练。

她看着儿子专注盯着屏幕的侧脸,既骄傲又有些失落,只能把买来的零食轻轻放在他手边。

他们错过了太多孩子成长中的细微瞬间。

第一次独立解决某个技术难题的兴奋,第一次在虚拟世界中成功守护了某个系统的小小成就感,甚至是他偶尔流露出的属于青春期少年的那一点点迷茫……

这些,他们大多是从父母或者助理的转述中得知。

一次,难得全家一起吃晚饭,苏软软看着已经比自己还高半头的儿子,忍不住感慨:“阿凛,爸爸妈妈最近太忙了,都没什么时间陪你,对不起啊。”

小阿凛从饭碗里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眼神清澈而平静,语气甚至带着点超越年龄的理解:

“妈,没关系。我知道你和爸爸在做很重要的事。而且,”他顿了顿,似乎有点不好意思,“我也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

儿子的话让他们既欣慰又心酸。

他们知道,小阿凛走上了自己选择的、一条独特而充满挑战的道路,他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仅仅是陪伴。

因此,他们更加珍惜能够团聚的时光。

林慕言会刻意将一些非必要的应酬推掉,苏软软也会努力把工作压缩在效率最高的时段完成。

只为周末能有一整天,一家三口可以一起去郊外爬山、去科技馆。或者仅仅是窝在家里,各做各的事,共享一片屋檐下的宁静。

林慕言开始学着去了解儿子那个充满代码和网络安全的世界,尽管听起来如同天书,他也会努力听着,偶尔问几个在儿子看来可能很“幼稚”的问题。

苏软软则负责调节气氛,用她的活泼冲淡父子间偶尔因代沟和领域差异产生的微妙沉默,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他们明白,对于小阿凛这样的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理解,远比长时间漫无目的的守候更重要。

他们或许无法像寻常父母那样事无巨细地参与孩子的每一天,但他们努力在有限的相处时间里,给予最专注的倾听和最坚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