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到儒家代表慌乱的神色,丁修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说道:“行,本帝主暂且信你。”
“谢帝主隆恩。”儒家代表立刻叩首在地,感激涕零。
大家目睹此情此景,感觉十分诡异,不过并无人出言。
丁修接着向儒家代表发问:“那么,谈谈你最近的查探有什么收获。”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过去,等着儒家代表的回答。
儒家代表爬了起来,稳了稳心神,才说道:“老朽近来询问了儒家各处。”
“了解到有人在背地里算计帝主,因此才带贤者们阻拦去路,意图就是阻止帝主抵达周天帝城。”
“呵!”丁修神情玩味地笑了,说道:“这事不是明摆着的吗,莫非你没查到点别的东西?”
“没错,是个人都能猜到。”
“如此浅显的事情,你也拿来禀报,是不是糊涂了。”
“就是,听着跟没查过一样,仿佛在糊弄帝主。”
…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惹得儒家代表又是一阵心慌,自己压根就没查过,哪可能清楚。
可事情到了这地步,该如何回应。
只好硬着头皮接下去:“那人的身份已经查明,我已差人前去搜寻,就等将对方擒获。”
“是否要我们官方介入?”丁修淡然一笑,你查明个鬼的身份。
“不必了。”儒家代表闻言,心想丁修总算顺着自己的话往下说了。
倘若让你插手,那岂不是露馅了?
便说道:“那人眼下已逃离周天,儒家正联络各国协助追查。”
“原来是这样,事态已经发展到这程度了!”
“确实该禀报一声,起码表明了儒家的态度。”
“倒也还行。”
…
大家又议论起来,对儒家的这番说辞颇为认可。
丁修抿了抿嘴,盯住儒家代表,露出一个莫测的笑容。
停顿了一下,他问道:“你肯定自己没有欺瞒本帝主?”
儒家代表听到这话,眉毛一跳,惊恐地瞥了丁修一眼。
内心惶恐至极。
但依旧只能硬撑着,答道:“绝无欺瞒。”
“唔。”丁修点了下头,似乎对这答复相当满意。
接着问:“那人姓甚名谁?是何身份?又为何要阻拦?”
“那人的身份?名字?为何阻拦?”
儒家代表听了,满脸苦涩地望向丁修。
你打听这么详细做什么?
可人家已经问出口了,还能怎样。
唯有胡诌了。
他开口说:“那人名叫石川,出身寒门,苦读多年,耗费了无数心血才爬到如今贤者的位置。”
“听说帝主年纪不大已是大贤,他心生妒忌,故而出手阻拦。”
儒家代表胡乱编造着。
“原来是这样,确实有的人就是这副德性。”
“以往也有过相似的人加害大贤,结果被看穿了。”
“总有些人心态扭曲。”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接受了这种解释。
“嗯。”丁修听了,一时间倒也佩服起儒家代表这信口开河的本事。
他望向旁边的翰林王,笑了笑。
说道:“翰林王,你曾是儒家代表,可认识这个叫石川的?”
“清楚他的底细吗?知道他的交友情况吗?”
“能猜到他大概会逃往何处吗?”
丁修一连串地向翰林王提问。
使得旁边的儒家代表惊惧地望向翰林王。
石川这名字非常寻常,其身世背景也很普通,这类人在儒家数不胜数。
按理说肯定不会出岔子。
翰林王听到丁修的问话,感受到儒家代表的视线,神情古怪地笑了。
他转头看着丁修,道:“石川这个人我恰好认识,也了解他的一些状况…”
“这下对上了。”
“完全对上了。”
“连翰林王都认识,那肯定没错了,果然就是他。”
…
大家一听,又开始议论。
旁边的儒家代表也长舒一口气,心里踏实了,自己这一把赌对了。
他笃定地望向翰林王,心想接下来应当不会再有什么变故了。
却见翰林王思索了片刻,说:“可我并不清楚他的交际圈子,因此也无从知晓他会逃去哪个国家。”
“这可怎么寻人。”
“看来只能仰仗儒家了,儒家门生遍布天下。”
“没错!他们出手找人最快。”
“那人出身儒家,朋友多半也是儒家弟子,儒家出马最容易找到。”
…
大家听完,纷纷献计,言谈间已然全盘相信了儒家代表的说辞。
“太好了。”儒家代表内心激动,自己保住性命了,不必死了。
他斜眼看向旁边的斗源王,心中充满感激。
要不是他帮忙,自己绝无可能脱险。
斗源王也报以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
两人仿佛在暗自庆贺一般。
“不过…”就在这时,翰林王困惑的声音忽然响起。
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特别是儒家代表,更是心头一紧。
只见翰林王正经地望着丁修,不解地问:“贤者拦路一事,是本王遵照萧天王的布置去执行的。”
“与那个石川又有什么牵连呢?”翰林王带着几分嘲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