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一早。
李菊花早已把所有事情都布置停当,整支队伍在天刚亮时便出发,向周天王朝的方向行去。
此行并未刻意隐瞒行踪,墨家的人员索性公开了新的身份,作为丁修东部的护卫随行。
集结起来的两千人卫队,声势浩大地朝着周天王朝进发。
既是会晤,排场上理应弄得隆重一些。
“你听说了吗?东部合众国要派人去周天王朝觐见皇帝,这个消息昨天差不多到处都传遍了。”
“好像周天王朝方面已经应允了。合众国建立没多长时间,就访问王朝,王朝的君主必然会接见的。”
“据说许多国家的要人、君主都动身了,就连咱们周国的皇帝陛下也启程了。”
“似乎是这样,真不明白是何缘故?本来只是一次寻常的会晤,竟会招来如此多人的瞩目。”
…
丁修一行人行进在从周国去往周天王朝的官道上,沿途总能听到民众们的各种谈论。
路边的百姓并不清楚他就是合众国的最高领袖。
仅仅把他看作是某个势力的重要人物,同样是前去参与此次会晤的。
“嗯!”丁修嘴角微微上扬,心中颇为满意,墨家传递消息的效率确实很高。
甚至超过了自己发行的报纸。
如果能拥有他们这套讯息传播的渠道,再配合上报纸,两者结合,无论是引导风向,还是营造声势,都堪称无懈可击。
光阴一点点地流逝。
“前方不远处就是大周的国境线,越过国境便进入了孙国的地界。”
丁修等人朝着远处望去,能看到孙国境内正有一支军队,壁垒森严地驻守在边境,用饱含怒火的目光注视着丁修他们这支队伍。
李菊花出声解释说:“那支军队的统帅,如果所料不差,应该是孙国的礼堂王。想当初,周天王朝西边的属国玄国连同其附庸国,差一点就被卫运给折腾垮了。”
“周天王朝当时呼吁各国派兵支援,正是他的儿子代表孙国领兵前往的。”
“结果他的儿子连同麾下的十万兵马,尽数丧生在卫运引水灌淹天都城的那场灾祸中。”
“那是他唯一的儿子,自那以后他便从朝中隐退了。想必是这次的消息传了出去,才让他再度出山。”
“嗯!”丁修应了一声,才刚刚离开大周地界,就碰上了卫运的宿敌,看来再往西行,他的仇家肯定会越来越多。
他说道:“我昨日浏览了一下墨家提供的那份地图。”
“从东部出发,首先经过的是大周和它的附属国,再往前,便是孙国、陈国、郑国。”
“之后是赵国与吴国。”
“吴国的西面就是周天,其西境是玄国,南境是李国,东境便是吴国。”
“没错!”李菊花点头赞同,接着说:“周天王朝的西面,是另一个大王朝,两者之间隔着许多小国家,形成了一片缓冲区域。”
“那些小国家在过去也曾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可惜被卫运搅得分崩离析,最终引来周天王朝和西边那个王朝的联手进攻,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其中一部分残存势力选择了归附周天王朝,另一部分则投靠了西边的王朝。”
“呵呵。”丁修闻言,轻笑了一声。
他转头望着李菊花说:“这大概就是天潇湘所讲的,卫运的敌人多到数不清。”
“正是如此!”李菊花说道:“卫运起初也曾打算图谋周天王朝,无奈被身为六子之一的那位周天王朝王爷识破了计策。”
“最终只能不了了之。因此周天王朝与卫运的恩怨并不算深,他们主要的敌意是针对谢独行,以及防备东部的兴起。”
“嗯!”丁修表示明白。
他回过头向天潇湘问道:“我们特意放慢了行程,到现在已经走了将近一个月,谢独行现在到什么地方了?”
“卫运的仇家已经露面了,很难说他的敌人会不会也跟来。大家结伴同行会更稳妥些,终归我们是以我去周天会晤的名义行事的。”
大周与谢独行的交情尚可,可别的国家就不好说了。
“估计最多还有两天的路程。”天潇湘回答道。
“好!”丁修点了点头,说:“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在此地等候一下吧。”
两天之后。
谢独行与黄薪带领着两千部众抵达,随即汇入大队人马继续前行。
在这两天里,从孙国又赶来了不少人。
“想当初那个老家伙在泾水一带堵截我,结果他的十二个弟兄全让我给解决了。”
“那位是孙国的一名老将,曾经败在我的手上。”
“那个年轻人出自孙国的宁家,宁家有孙国第一将门之称。看他年纪不大,大概是当年死在我手上的那个家伙的后代。”
…
谢独行跟在丁修身旁,望着周围那些尾随而来的人,一件件地细数着过往的恩怨。
“呵呵!”丁修在一旁听着,心里不禁感慨,真是厉害,才离开大周的范围,就遇上了卫运的一个死对头。
没想到你的仇家数量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周天王朝为界,你把东边的势力得罪了个遍,他则把西边的势力全惹毛了。
真是对你们两个感到钦佩。
“瞧,又有人来了。那是陈国的千钧王爷,他的两个亲生兄长都死在了我手里。”
“那个是郑国的大将军何川,他麾下的部众被我杀得一个不留。”
“那是陈国钱家的人,当初招惹了我,害我被一路追杀,狼狈地逃回了自己国家。”
“还有赵国的百汇王,当初我曾二十多次突穿过他那四十万人的大军阵。”
“那一位,看样子是吴国兵临王的后人。想当年,他父亲最引以为豪的十万防卫军,被我带着三千人马直接凿穿,自此便一蹶不振,返回都城不到半月,就抑郁而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