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是这些机器的轰鸣声和眼前的建筑群,就足以让众人热血沸腾。
站在门口,老总望着里面的建筑群和来来往往的工人,瞪大了眼睛,嘴里喃喃自语:“赵勋啊,真没想到你的兵工厂规模这么大!”
丁伟也感慨地说:“是啊,而且你还把兵工厂建在了深山老林里,这太让人意外了!”
孔捷同样一脸震惊地说:“赵勋,别的先不说,单看这兵工厂的规模,就知道不简单。”
“你们听听这机器的声音,这简直是我听过最动听的声音了。”
八路军高级军官交流团的其他首长看到独立营兵工厂的规模后,也纷纷露出震惊的表情,不由自主地开口称赞。
“这就是独立营的兵工厂吗?规模确实不小!”
“真没想到独立营居然有自己的兵工厂,一个营就能拥有兵工厂,这太不可思议了。”
“单看这兵工厂的规模就很可观,现在我反而更期待看看里面的生产设备了。”
“在深山中建成这么大的兵工厂,这真的是一个奇迹!”
“赵勋,你可真不简单,竟然真的建起了兵工厂!”
“好家伙,这才是真正的实力雄厚啊,连自己的兵工厂都有了。”
“好久没听到过机器运转的嗡嗡声了,这兵工厂看着就很不错。”
八路军高级军官交流团的众人纷纷发出赞叹声。
要知道,当初赵勋说独立营有自己的兵工厂时,很多首长其实都不太相信。
但现在,当他们亲眼看到眼前这座庞大的兵工厂建筑群时,自然会感到无比的震撼和惊叹。
赵勋看着老总等人惊讶的样子,笑着说道:“老总,各位首长,咱们走吧,我带你们好好参观一下兵工厂。”
仅仅看到独立营兵工厂的建筑群,各位首长就已经赞叹不停了。
毕竟在深山老林里建造这样一座庞大的兵工厂,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既然已经来到兵工厂,赵勋自然要带领老总、丁伟、孔捷等人进行全面的参观。
曾治文是兵工厂的厂长,同时也是这里的负责人。
得知赵勋到来的消息后,他立刻赶来迎接。
看到赵勋和一众首长,曾治文迎上前去,问道:“团长,您怎么来了?”
赵勋看向曾治文,介绍道:“曾老,我带几位首长来参观咱们独立营的兵工厂!”
“老总,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咱们兵工厂的负责人曾治文曾老!”
“曾老以前是北京大学机械专业的老师,也是清朝第一批留学生,是位能力突出、极具才华的人才。我赵勋能得到曾老的帮助,真是上天赐予的幸运!”
有曾治文负责兵工厂的事务,赵勋省了不少心思。
至少不用亲自操心生产线设备的调试和日常生产工作。
老总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不得不承认,赵勋所带领的独立营,确实网罗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有识之士与技能人才。
赵勋随即转过身面向老总,同时向曾治文介绍道:“曾老,这位是咱们八路军总部的副总指挥,这次他是专门来咱们独立营的兵工厂考察参观的。”
曾治文朝着老总行了一个不算规范的军礼,声音洪亮地说道:“副总指挥好!”
老总连忙回应:“曾老不用这么客气,不必多礼。”
双方简短地交谈了几句后,便正式开启了对独立营兵工厂的参观行程。
参观的第一站,便是 M1加兰德**的生产线。
尽管 M1加兰德**属于半自动**范畴,但它的生产工艺已经相对简洁且成熟,所以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设备数量也比较少。
不过,无论是 M1加兰德**的生产线,还是 M134加特林机枪的生产线,所有设备运行所需的电力,都来自兵工厂自身配备的几台发电机。
正是依靠这几台发电机,才能保证生产线的所有设备都能持续稳定地运转。
曾治文走在队伍前方带路,开口向众人介绍:“副总指挥、团长,咱们现在看到的,就是 M1加兰德**的生产线!”
话音刚落,众人便一同走进了 M1加兰德**的生产厂房。
厂房里,机器始终发出着低沉的运转声响。
此刻,生产线上的每一台设备都在嗡嗡地不停工作着。
M1加兰德**属于半自动款式,它的生产过程包含多个环节,需要各类不同的设备相互配合,共同制造出所需的零部件,最后才能组装成一把完整的 M1加兰德**。
由于目前兵工厂里只有一条 M1加兰德**生产线,再加上制造**的原材料供应比较紧张,所以这种型号**的产量相对来说比较低。
老总、丁伟、孔捷,还有八路军高级军官交流团的各位领导,目光紧盯着这些正在运转的机器,脸上都露出了好奇的表情,眼中的惊叹之情难以掩饰。
毫不夸张地讲,在场的不少领导,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先进的工业生产设备。
这种新奇的感受,就好像常年居住在深山里的人第一次走进繁华城市一样,充满了新鲜感。
“哇,这样的机器我还是第一次见呢!”
“哇,大家快看看那台机器,它直接就能进行冲压操作,完全不用人工用锤子敲打!”
“这些机器全都是靠电力带动的,比咱们边区兵工厂里的设备好多了!”
“这台设备是用来做什么的呀?它的转速怎么会这么快呢?”
“生产一把半自动**,需要的工人数量怎么这么少啊?”
“说实话,这家兵工厂的整体环境虽然不算特别精良,但生产设备是真的先进,看起来就和普通设备不一样!”
“这**的零部件竟然是靠机器直接制造出来的?我这辈子还是头一回见到这种场面!”
在场的各位领导,对这些生产设备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
有的领导伸出手,轻轻触摸着正在运转的机器;
有的则踮起脚尖、探着身子,想要看清楚设备内部的构造;
有的对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满是疑问,不断向身边人打听;
还有的则认真观察着正在忙碌工作的工人,想要了解生产过程。
各位领导对这些设备的好奇程度,大概就和《红楼梦》里刘姥姥第一次进入大观园时的状态差不多。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奇怪。
毕竟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出身都比较普通,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么高端的生产设备。
现在突然看到这些体型庞大的机器,自然会充满好奇。
虽然八路军也拥有自己的边区兵工厂,但那里的设备大多都比较老旧,不够先进,生产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得依靠人工来完成。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边区兵工厂的生产能力,比独立营的这座兵工厂差了不少。
曾治文走在队伍前面,向众人介绍着那些嗡嗡作响的机器:“这些就是我们生产 M1加兰德**时用到的主要设备,主要用来完成冲压、塑形以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工作!”
老总将双手背在身后,目光凝视着这些正在轰鸣运转的机器,轻声感慨道:“这么大尺寸的设备,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丁伟用手轻轻**着机器表面,深有感触地说道:“真没想到咱们八路军还能拥有配备这么先进设备的兵工厂!”
“你们看这台大型设备,虽然我搞不懂它的工作原理,但单看它的外观,就觉得特别厉害!”
孔捷的情绪显得更加激动,他说道:“真是让人不敢相信,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赵勋,我根本不知道你竟然还拥有这样一座先进的兵工厂!”
赵勋笑着回答:“能有现在这样的规模,全靠海外华侨华人的支持和帮助。”
老总一行人仔细地参观了 M1加兰德**的生产线,并且通过曾治文和赵勋的讲解,对这条生产线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当众人弄清楚这些设备的先进之处后,再一次发出了阵阵惊叹,对设备的先进性由衷地感到折服。
毕竟像这样先进的生产设备,在其他地方是根本看不到的。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参观,老总、丁伟、孔捷以及八路军高级军官交流团的众人,终于结束了对 M1加兰德**生产线的考察。
实际上,M1加兰德**的生产线以及所使用的生产设备,本身并不复杂。
主要是各位领导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先进的生产设备,所以才会不断向赵勋和曾治文询问各种细节,同时还仔细地观察这些机器,这才使得参观过程花费了较多时间。
曾治文在队伍前方带路,说道:“副总指挥、团长,接下来咱们要去参观的,是 M134加特林机枪的生产线!”
“M134加特林机枪比目前所有其他类型的机枪都要先进,它的生产流程也更加复杂,所以生产线需要用到的设备数量更多,占用的厂房面积也更大。”
之后,赵勋和老总一行人便走进了 M134加特林机枪的生产线厂房。
厂房里的机器依旧在嗡嗡地运转着,
同时还伴随着呼呼的气流声。
整个车间内,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一直没有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