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312章 山间庄院,半夜投宿

();

从襄阳城往南,抵达宜城的时候,武松带着李二宝、时迁往东走,卢俊义一行人继续往南,进入荆门军。

路线图

离开宜城,武松三人往东走。

春节过了,此时已经三月,宜城又是南方,路边草木萌发,莺啼鸟鸣,景色十分好看。

穿越到大宋三年多了,不是忙着读书科举,就是忙着安慰小娘子,倒是极少踏春看风景。

马蹄往前,武松贪看景色,一路往前走,错过了村镇,眼看着日落西山,人却还在山路中。

时迁环顾四面,说道: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今夜只怕要露宿山间了。”

李二宝笑道:

“我等三人,还怕那强人猛兽么,便是露宿山间也无妨。”

“这等山野密林,只怕有大虫。”

“你忘了主人便是打虎的英雄。”

时迁嘿嘿笑了笑,跟着武松继续往前走。

太阳落下,山间林密,很快便黑了。

走了数里,只见远远的小路上,望见隔林深处射出灯光来。

时迁大喜,指着前方道:

“兀那里灯火明处,必有人家。”

“我等去与主人家说,借宿一夜,明日早行。”

此时天寒地冻,山林阴面还有未曾解冻的冰雪,若是露宿林间,阴寒潮湿,万一受了寒气,容易生病。

能有个庄子过夜,那是最好。

“既有人家,我等去瞧瞧,只需他屋檐遮蔽一晚。”

武松三人沿着山间小路,到了灯火处,却见好大一处庄子。

周围虽是高山密林,庄子附近却多有田地。

到了门前,一只黄狗对着武松狂吠,门内庄客听到叫声,连忙出来看:

“你等是甚么人,夜半三更来敲门打户?”

武松上前行礼,说道:

“我是岳州来的书生,往京师赶考的。”

“今日错过了宿头,无处安歇,欲求贵庄借宿一宵,来早依例拜纳房金。”

庄客觉着奇怪,问道:

“你既是书生往京师去,为何走到我这山野庄子来?”

“江陵府闹匪患,途中绕路,却不想走到了这里。”

听说武松是赶考的书生,庄客也不驱赶,说道:

“既是赶考的书生,你且在这里少待,等我入去报知庄主太公,可容即歇。”

“有劳通禀。”

庄客转身入去通报,武松三人就在门外候着。

大黄狗对着武松汪汪叫,时迁笑嘻嘻说道:

“哥哥,这条狗的肉好。”

“哦?怎见得?”

“所谓一黄二白三黑,这狗浑身都是黄色狗毛,肉质最是好。”

大黄狗似乎听懂了时迁的话,吓得呜呜叫了两声,转身往里跑了。

等了会儿,庄客走出来开了门,说道:

“太公相请。”

“多谢。”

武松进了庄子,时迁环顾四周打量,心中觉着奇怪。

山野里的庄子,院墙近乎十米,上面还有箭楼。

莫非周围也有土匪?

要劫掠这个庄子?

庄子中间是正堂,石头和木头建造的房屋有上百间,着实是个大庄子。

武松和时迁、李二宝进了正堂,两边点着两碗灯,一个年纪五十多岁的老者坐在那里,正是庄子的太公。

“晚辈见过太公 。”

“多礼了,你是读书人,我留你在此过夜,只是晚间不要乱走。”

时迁好奇问道:

“莫非附近有山匪么?”

“不是山匪,是有大虫出没,夜里出门,仔细被叼走了。”

时迁想说武松是打虎的英雄,怕什么大虫。

只是如今需隐藏身份,时迁也就不说了。

武松拜道:

“多谢太公收留,明日拜纳房金。”

“住宿一夜罢了,打甚么不紧。”

太公分付教庄客领去门房里安歇,就与武松些晚饭吃。

庄客听了,引去外头草房下,点起一碗灯,教三个歇定了。

又到厨房取三份饭食羹汤菜蔬,教三个吃了。

山野之地,都是些粗糙饭菜,武松也不计较,吃了填肚子便是。

待吃完了,庄客收了碗碟,又将一匹马、两头驴子牵到后面去喂草料,然后自入里面休息去。

武松躺下睡觉,时迁咂吧嘴,看起来意犹未尽。

武松知道时迁的尿性,说道:

“你安分在此困觉,不得偷鸡摸狗。”

时迁嘿嘿笑道:

“哥哥甚么话,寄人篱下,岂可再偷人黄狗。”

李二宝笑道:

“你还在惦记那只黄狗。”

时迁嘿嘿笑了笑,倒头睡下了。

李二宝把几个箱子就地放了,睡在门口的位置。

睡到半夜时分,只听得外面有人叫开门。

李二宝连忙翻身起来,透过门缝往外看。

只见庄客连忙开了门,放入十几个精壮汉子来,每个人都拿着弓弩刀枪。

为首一个年轻汉子,中等身材,手长过膝,背着一张弓、腰挂一口刀。

太公听见声响,从屋子里出来,问道:

“小郎,你怎这时才归来?”

年轻汉子骂骂咧咧说道:

“我等与谢大郎到山里杀虎,等了数日,好容易用毒箭杀了一只白虎,却被那孙衙内抢了去。”

“非但抢了那白虎,还将谢大郎捉了去。”

太公听闻,惊道:

“这却如何是好?那孙衙内凶悍无比,是个厉害的。”

“谢大郎被他捉了,怕不是活不成了。”

年轻汉子说道:

“我欲要寻那老鸦寨的汪头领,与他破了县城。”

“呀,这却使不得,我等是良家子弟,岂可造反。”

“这等腌臜朝廷,便是反了又如何。”

“我儿,莫说这短命的勾当,且使些银子,求孙衙内放了谢大郎。”

年轻汉子不听,带着人进了内屋,太公随后也赶入去。

等外面安静了,李二宝这才睡下。

时迁虽然没起身,却听得明白。

“哥哥,他说的孙衙内,莫非是随县的?”

随州底下的县治就在随县。

“他们自家事情,莫要多事。”

武松翻个身,继续睡觉。

待到第二日醒来,那年轻汉子已经不在庄子里。

庄客又送来早饭,武松三人吃了。

太阳升起,武松到了正堂拜见太公,又奉上银子。

太公婉拒,说武松是过路的读书人,不可收银子,还给武松准备了干粮路上吃。

马和驴子都喂饱了,庄客牵出来。

“举人要往襄阳去,还是往随县去?”

“我欲要走随县,再往北到京师。”

“往随县一日可到,却是近些,你是读书人,料也不妨,只是要走快些。”

想起昨夜的对话,武松估计太公担心他儿子进攻州城。

“谢太公。”

武松上马,带着人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