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咱家老四,造反靖难了? 第31章 朱高灿:嘘,我们猥琐发育

();

“朱高灿,你最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朱棣硬了,拳头硬了!

“额……”

“父皇,你听我跟你狡辩……不对,听我跟你解释。”

朱高灿犹豫了。

朱高灿也没想到,连自己隐藏在锦衣卫中的影卫都暴露了。

这破天幕啊!

自己是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本来自己好好的猥琐发育,结果天幕一出,朱高灿想发育都发育不起来。

都快给他暴露干净了。

见朱高灿迟迟没有回答,朱棣本就没有多少的耐心彻底消失。

朱棣从龙椅上站起,一步步的走下台阶,来到朱高灿身前。

“你还有什么好解释的,把张大牛(厨子)安排在我身边的是你,把刘勉安排在锦衣卫中的也是你!”

朱棣暴怒的同时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怀疑。

张大牛与刘勉,一位是朱棣的御厨,另一位是朱棣亲自执掌锦衣卫的指挥使。

这二人可以说是朱棣最信任的人。

甚至,这份信任比之朱棣对几个儿子的信任还要更甚!

那九五至尊的宝座实在是让人眼热。

皇帝与太子的关系已经远远打破了寻常父子之间的界限,二者更像是一种政敌关系。

除了太子之外,汉王、吴王乃至于赵王同样也对皇位虎视眈眈。

他们互相忌惮、互相猜忌!

这是帝王家自古以来都不可避免的。

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朱棣对厨子与内侍的挑选,必须都是最信得过的人。

可,尽管朱棣再三小心,还是被朱高灿给渗透进来了。

在朱棣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朱高灿将他们安排到朱棣的身边。

若非是天幕天幕曝光,朱棣可能至死都不清楚这件事。

这已经非常恐怖了!

现在朱棣非常怀疑,整个大明朝,除了自己之外,全都是朱高灿的人。

回到现实问题。

在刘勉被曝光后,朱棣肯定是不可能继续使用他了。

“刘勉!”朱棣的声音带着一股不可拒绝的霸道。

“臣下在。”

刘勉颤颤巍巍的开口道,不清楚朱棣喊他的名字究竟想做什么。

身份暴露后,刘勉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吴王当面救他与水火之中,现在自己只能对吴王以死明志了!

刘勉这般想到。

不过好在,朱棣并没有直接处死刘勉的打算。

当然,这主要是看在朱高灿的面子上,朱棣可不准备与朱高灿这位未来的万古一帝彻底撕破脸。

未来的大明还需要朱高灿去建设。

造朱祁镇的反事小,造自己的反事情可就大发了。

留下刘勉,未来还可以为朱高灿所用。

“从现在开始,你降为锦衣卫千户!”

“啊?”

刘勉有些不知所措。

本已经做好等死的打算了,结果就这啊?

“你不愿意?”朱棣斜眸看了过来。

“臣下愿意,谢陛下恩典。”

刘勉赶紧谢恩。

处理完刘勉,朱棣又遇到了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

锦衣卫身为专门为皇帝服务的机构,没有锦衣卫指挥使是不行的。

朱棣看向朝堂上的另外几名锦衣卫,从中寻找下任的锦衣卫指挥使。

首先,朱棣排除了天幕中曝光的徐恭。

这人未来也是朱高灿的手下,朱棣是肯定不可能选的。

经过仔细的思考,朱棣选定了一名长相狂野的北元降将作为新一任的锦衣卫指挥使。

“塞哈智,从今天起,你来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塞哈智很早就归降了朱棣,这些年里也一直为朱棣所用,因为做事利索,已经是一名锦衣卫千户。

朱棣认为,朱高灿的手再怎么也伸不到北元降将身上来吧?

这些可都是当面自己亲征漠北时收服的将领!

闻言,塞哈智面露惊喜,赶紧站出来谢恩。

“谢陛下隆恩!臣下必当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嗯……”

朱棣认可的点了点头,随后便将目光继续落在天幕上。

只是,朱棣没有发现。

朱棣刚把头转过去,他的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塞哈智就已经开始与朱高灿眼神交流了起来。

朱高灿眉头挑了挑,将信息传递给塞哈智。

嘘——别声张,我们猥琐发育。

……

天幕画面继续。

这时,天幕画面的镜头从朱高灿身上转移到群臣的脸上。

画面扫过奉天殿上每一位官员的脸。

可以看到,每位官员的脸上都或多或少的露出的狐疑的表情。

画面在这一刻定格。

显然,现在的文武百官只是迫于朱高灿的**威,被迫屈服于朱高灿。

可对于朱高灿所说的代替朱瞻基审批奏章,并不放在心上。

朱高灿一个从未做过皇帝,从未监国的藩王,凭什么会批阅奏章?

这时,天幕中青衫人影的声音传了出来。

【看到群臣的表情了吗,他们现在并不信任朱高灿。】

【大家记好现在群臣的表情。】

【十二天之后,群臣的态度会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

【那时,朱瞻基重新回到朝堂上,朱高灿离开,哪些现在怀疑朱高灿的群臣们反而觉得意犹未尽。】

【他们怀念朱高灿监国的那十二天。】

【在这十二天里,群臣们前所未有的轻松。】

【无论是多么困难的事,只要朱高灿一接手,立刻会迎刃而解。】

【所以,当第十二天准时到来,朱瞻基出现在朝堂上的时候,群臣们反而没有那么高兴。】

【朱瞻基当时都惊了,这还是朕的大明吗?】

【下面,让我们看看朱高灿在这十二天里究竟做了什么,是怎样让所有的群臣都被朱高灿所折服的?】

说着,画面恢复。

【在安顿好朝堂上的百官之后,朱高灿很快就进入了监国的角色。】

【当天,朝廷没有积压的政务,新的奏章由内阁初审,这也是朱高灿十二天里难得轻松的一天。】

【朱高灿休息了一天,晚上才去太庙给朱瞻基做思想教育。】

【看到朱高灿重新回到太庙的那一刻,朱瞻基都快哭了。】

【朱瞻基根本想不明白,自己这个大明朝的皇帝都消失一整天了,为什么还是没有人来寻找他?】

【自己的群臣去哪里了?】

【难道,群中臣就没有一个人发现皇帝消失了吗?】

【无奈之下,朱瞻基只能被迫跪在太庙的祖宗牌位前,继续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