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个大谱,摄政王居然是恋爱脑 第254章工具人云霓

();

云霓的声音如浸了晨露的银铃,轻轻淌过铺着云锦软垫的寝殿,打破了殿内片刻的沉寂。

太后斜倚在紫檀木软榻上,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榻边垂落的珍珠流苏,闻言缓缓点头。

眉宇间拢着一层化不开的愁绪:“正是如此,哀家这几日才头痛得厉害。”

话音落时,她抬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语气里满是无奈。

那些手握权柄的命妇与族老们,像是掐准了日子般,三天两头便借着问安的由头进宫,话里话外都绕不开皇帝选秀的事。

他们或是捧着祖制说事,或是忧心朝堂稳定,句句都占着“大义”,她便是有再多不耐,也没法当众斥责——毕竟这些人背后,牵扯着半个朝堂的势力。

“皇儿的婚事,从来都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太后沉声道,目光落在殿外庭院里那株开得正盛的海棠上,语气里多了几分沉重,“这关系着朝堂制衡,更关系着江山社稷的安稳。若是选得好,便是为他添了助力;若是选得不好,将来怕是要生出无数祸端。”

云霓站在软榻旁,听得心中了然。

太后的声音还在继续,“选秀之事不能再拖了。可逸儿他……却偏偏十分抵触。”

这才是太后最忧心的症结。

自朝臣开始提选秀起,皇帝便总以“未及冠”为由推脱,可及冠还有四年,选后之事不能再拖了。

太后想起前日与皇帝谈及此事时,他那句“儿臣只想先稳固朝局,婚事不急”,便忍不住叹气:“这孩子,一直拿未及冠当借口不愿选秀。可如今他马上就要及冠了,若是还不松口,那些言官怕是要联名上奏折了。”

一旦言官们动了笔,事情便会闹得沸沸扬扬,到时候不仅皇帝颜面无光,连她这个太后也要被人议论“教子无方”。

太后越想越觉棘手,指尖的珍珠流苏被她攥得微微发紧:“真到了那时候,可就麻烦了。可这孩子,性子却像是一根筋,认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选秀!”云霓忽然想起一事,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往年宫里选秀都定在七月初六,如今已是六月初,倒确实快到日子了。”

“可不是嘛。”太后接过侍女递来的茶盏,抿了一口温茶,语气里满是急切,“如今都六月初了,若是再不决断,怕是连准备的时间都不够了。各地的秀女要进京,家世背景要核查,还要安排殿选……哪一样不要时间?”

听着太后的话,云霓心中彻底明了——姨母这是想让她去劝劝皇帝。

她忍不住失笑着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几分打趣:“看来姨母今日召我进宫,是想让霓儿来当这个‘壮丁’啊。”

太后放下茶盏,伸出手指轻轻戳了戳她的脑门,眼神里满是宠溺的嗔怪:“你这皮猴,倒会揣度哀家的心思。怎么?哀家如今老了,连你都指使不动了?”

云霓笑着侧身,伸手搂住太后的腰,顺势靠在她的肩膀上,声音软了几分:“能!怎么不能!我的好姨母,只要您高兴,想怎么指使霓儿都行。”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认真,“不过,逸儿为何不愿意选秀,总要先找到根结所在才行。若是不知道他抵触的原因,就算我去劝,怕是也没用。”

一提到“根结”二字,太后的表情瞬间变得复杂起来,像是有难言之隐。

她抬手挥了挥,示意殿内伺候的侍女太监都退下。

守在殿门口的陈嬷嬷见状,立刻会意,领着一众丫鬟太监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还细心地将殿门轻轻合上。

寝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太后与云霓两人。

太后沉默了片刻,才凑到云霓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道:“霓儿,哀家……哀家害怕逸儿对你生了旁的心思。”

云霓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笑出声来,她直起身,看着太后担忧的眼神,语气带着几分哭笑不得:“姨母!您这是想哪儿去了?我与陛下虽无血缘关系,但自小一同长大,情同亲姐弟!您这点完全可以放心,不论是我,还是陛下,都不会,也不可能越矩的!”

太后定定地看着云霓,目光里满是疼惜。

这孩子心思通透,性格又同她母亲当年一样耿直纯净,从不会有那些弯弯绕绕的心思。

可正是这样心思纯净的人,才最容易让人想要靠近,想要护在身后。

太后在心中轻轻叹息——恐怕这孩子自己都不知道,皇帝看她的眼神里,藏着多少依赖与信任。

“不是男女之情。”太后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凝重,“是对你太过依赖。逸儿是你看着长大的,他对你,不仅仅是姐弟情分,更是把你当成了半个母亲……”

“姨母!”云霓不等太后说完,便无奈地打断了她,脸颊微微泛红,“我才十八岁啊!您怎么能这么说?”

太后被她这副模样逗得失笑,连忙摆手:“是是是,是姨母失言了!我们霓儿还是个小姑娘呢,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她话锋一转,带着几分狡黠,“好了,别贫嘴了。反正这选秀的事,就交给你了。哀家这段时间为了这事愁得睡不着觉,也该好好休息休息了。”

云霓看着太后那副“甩锅”的模样,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

得,姨母这是彻底把事丢给她了。

不过她也知道,选秀这件事确实不能再拖,便点了点头:“行吧,我来想想办法。对了姨母,您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京城这些官家姑娘,我平日里接触得不多,了解得也少。”

太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抬手对着殿外喊了一声:“陈嬷嬷!”

守在殿外的陈嬷嬷听到传唤,立刻推门进来,躬身行礼:“娘娘,有什么吩咐?”

“去把之前准备好的那些画像拿来。”太后吩咐道。

陈嬷嬷应了声“是”,转身快步退了出去,片刻后便捧着一个精致的紫檀木匣子走了进来。她将匣子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整齐地叠放着一沓沓画像,每一张都用锦缎包裹着。

“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家女子画像,都在这里了。”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