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953章 万事俱备

夕阳把应天城的宫墙染成了赭红色,

傍晚的风裹着尘土吹过大街,也未能消散一丝暑意。

皇城中,五军都督府的衙门前,禁军比往日多了两倍,

手按刀柄的模样比街上的百姓还紧张。

陆云逸刚来到这,门房就快步迎上来,压低声音道:

“陆大人,魏国公在中军都督府的书房等您。”

“带路。”

中军都督府的院落里,

几棵老槐树下落满了枯叶,没人来得及扫。

书房的窗开着,能看见里面堆着的军报,

徐辉祖正坐在桌前,手里捏着支朱笔,却没往文书上落,

桌角放着张纸条,上面写着今日京中发生的大事。

“魏国公。”

陆云逸踱步走了进来,声音轻却清晰。

徐辉祖抬头,放下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来了?坐,刚收到消息,城南桑地已经跌到一两四,

各方打斗不绝,京府的人根本不敢管。”

陆云逸坐下,接过徐辉祖递来的凉茶,抿了一口,脸色凝重:

“魏国公,正是因为这样,才来求魏国公帮忙。

下官已经跟开平王府、曹国公府说好,

他们出银子,市易司牵头,将这些扰乱京城的人通通收拾了。”

“哦?”徐辉祖面露诧异:

“怎么做?”

陆云逸笑了笑,没有直言:

“见招拆招,目前还没有定下,

但不论怎么反击,都需要海量的银子。”

徐辉祖手指在桌案上敲了敲,目光锐利:

“你要跟他们抢地?他们手里有江南大户支持,可不是好对付的。”

“魏国公放心,下官不会拿银子打水漂。”

“你有数就行,想要本公做什么?”

陆云逸表情凝重,沉声道:

“殿下,如今京中四处都是敌人,做事很不方便,能不能请中军都督府帮着遮掩一二。”

徐辉祖沉吟片刻,轻轻点了点头:

“行,我派人去市易司待命,有什么需要你可以吩咐他,但事先说好,只能调一千军卒给你。”

“足够了。”陆云逸笑了起来,问道:

“魏国公有没有兴趣掺一手?若是能成,必然大赚特赚。”

这话戳中了徐辉祖的心思,

上次陆云逸他们趁地价低时入手,后来地价回升,个个赚得盆满钵满,

中军都督府当时没参与,徐辉祖还后悔了好一阵。

如今局势混乱,能稳赚一笔,还能帮朝廷稳局势,何乐而不为?

他当即点头:

“好!魏国公府出三十万两银子,

中军都督府也可调拨一些银子,不过若非危难关头,不可动用。”

陆云逸起身拱手:

“多谢魏国公,这段日子,

若是有其他都督府的人问起禁军调动,还请魏国公多遮掩。”

徐辉祖挥挥手:

“放心,只要你能成事,动静大一些也无妨。”

“多谢魏国公,下官告退。”

准备离开都督府的陆云逸刚刚走到门口,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喊声,

“陆大人留步!”

回头一看,是左军都督府的佥事萧琦,穿着常服,快步走过来。

“萧佥事有事?”陆云逸停下脚步。

萧琦嘴唇嗫嚅,将声音压低,说道:

“陆大人,左军都督府的几位大人都在府里等着呢,想请您过去坐坐。”

陆云逸挑眉,他沉吟片刻,点头:

“好。”

左军都督府的正屋灯火通明,屋里摆着一张大圆桌,

舳舻侯朱寿正坐在主位上,手里把玩着个玉扳指,眉头皱着。

李新坐在旁边,手里翻着本账册,脸色不太好看,

都督佥事陈春拿着一本文书,纹丝不动,

在不远处,东平侯韩勋站在地图前,背对着众人。

听到脚步声,他回过头来,

一眼就看到了迈步走近的陆云逸,笑着迎了上来:

“云逸啊,快坐,刚泡的好茶。”

陆云逸扫视一圈,见左军都督府众人齐聚一堂,有些诧异,

他坐了下来,茶杯端起却没有喝,淡淡道:

“几位大人找下官何事?”

朱寿叹了口气,把玉扳指往桌上一放:

“云逸啊,这次找你来,的确是有事相商。”

说罢,他叹了口气,问道:

“京中这般萎靡景象,市易司准备如何应对?

不瞒你说左军都督府在城外有一些屯田,

如今地价已经跌没了七成,

都督府账面的浮财一下子没了一大半,这可如何是好。”

此话一出,就算是看不惯陆云逸的李新也叹息一声:

“可不是嘛,我府里有三百亩地在城西,

前儿还能卖六十两一亩,今儿就跌到十两,再跌下去,就得白送了!

陆大人,陛下召你进京,

又给你安了个司正的官职,你总该有些办法吧。”

陆云逸一听,顿时面露了然,原来是被误伤了。

同时,他也有所了然,

有人在其中谋划,有人则被动参与其中,

更多的.则是如眼前几位大人一样,不争不抢但却被波及的人。

这时,掌管账目的萧琦揉了揉眉心,沉声道:

“陆大人,您要是有所谋划,能不能跟我们透露一二,

现在整个衙门都人心惶惶,

若是这地真要一跌到底,那都督府就要抓紧出手了,要不然以后砸在手里,更无法交代。”

陆云逸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

“京中地价与房价市易司并不准备掺和,

而下官对于田亩、房舍一道并未有所涉猎,也不懂。

陛下召下官回京的目的,主要是整顿商贸,

再者.京中现在这等局面,

就算是下官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挽回啊。”

众人对视一眼,知道他是在胡咧咧,

去年甘薯一事所有人眼睁睁看着那些好地一落千丈,又冲天而起,

在这等茫然中,有人劫后余生,有人懵懵懂懂,还有一些人赚的盆满钵满。

现在,像他们这等大人物几乎都知道是哪波人赚了,

轻而易举的就能猜到谁是核心。

烛火燃得很旺,光线把众人的神色照得分明,

朱寿的玉扳指转得飞快,

他往前凑了凑,声音带着几分急切:

“云逸,你这话就见外了!

去年甘薯那事,谁不知道是你在背后赚钱?

若不是你提点,李景隆他能赚那么多?

你也是咱左军都督府的人,

这等赚钱的机会也不带着咱们自己人!

现在这事,你要是没辙,陛下也不会千里迢迢把你从关外召回来。”

李新也放下账册,眉头皱得更紧:

“就是!实话告诉你吧,

你要是有法子,尽管开口,只要稳住地价,都督府绝不含糊!”

陈春也跟着点头:

“陆大人,京中乱成这样,

咱们都是朝廷的人,总不能看着逆党搅局。

你要人手,左军都督府能调,要文书,府里的机密账册都能给你看,

如今只求一条明路,也不是都督府损失不起,

就现在这么不上不下的吊着,让人心里难受。”

萧琦更是直接,把手里的算盘往桌上一放:

“大人,实不相瞒,

今早已有千户来问,要不要把自家的地提前卖了,

再这么跌下去,别说都督府,连底下军卒的心思都要散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口干舌燥,

陆云逸却只是端着茶杯,手指摩挲着杯沿,没再开口。

直到这时,韩勋才缓缓开口:

“云逸啊,我知道你有顾虑,京中局势复杂,旁人都不想掺和进来,

可我韩勋不是那等不知轻重的人,

我儿子还在你军中,他来信说你待他如亲兄弟,

就冲这份情,我信你!

你要是有计划,尽管说,

左军都督府这边,我帮你撑着!”

这话一出,正屋瞬间静了。

韩勋是蓝玉的心腹,性子最是耿直,

如今儿子又在大宁,这份信任比任何说辞都管用。

陆云逸抬眼看向韩勋,

见他眼神坦诚,没有半分虚情,终于放下茶杯,缓缓开口:

“侯爷,既然把话说到这份上,我也不瞒你。

京中地价暴跌,是逆党故意为之,想搅乱民心,逼陛下暂缓迁都,

市易司作为掌管商贸的衙门,自然要反击,

但这事风险大,需得有足够的银子做支撑,

信朝廷的,就把手里的地攥紧,别跟着瞎起哄,自然无恙。

想赚钱的,就拿出真金白银,跟着市易司一起干。”

朱寿眼睛一亮,连忙追问:

“要多少银子?咱们左军都督府凑个万两出来,应该没问题。”

李新也跟着点头:

“我府里能出八千两,再凑凑,万两也成。”

萧琦扒拉着算盘:

“都督府的公银,能挪出一万五千两,加起来差不多四万两,应该够了吧?”

陆云逸眨了眨眼睛,轻轻摇了摇头:

“万两太少,不够看,左军都督府想要参与,至少拿二十万两银子出来。”

“二十万两?!”

朱寿猛地等大眼睛!

李新刚端起的茶杯差点脱手,萧琦陈春二人变了脸色。

朱寿最先反应过来,声音都有些发颤:

“云逸,你没开玩笑吧?

二十万两!就算是户部也得凑一阵子,

咱们这些人,哪拿得出这么多现银?”

“侯爷,市易司的对手都是盘踞地方数百年的豪族,他们能轻松拿出这些钱。

市易司与之相比,只多了一个朝廷撑腰的主场优势,

若是没有足够多的钱,参与其中风险反而会大很多,

田亩、房产拿着也无妨,不会跌到哪去。”

这时,韩勋铿锵有力的开口:

“拿!”

众人面露震惊,纷纷看向韩勋,他解释道:

“不蒸馒头争口气,这些**肆意妄为,净做这等损人不利己的事,

我等难不成还要忍着?

迁都的事暂且不谈,就说这田亩、房舍,

他们都打到家门口了,若不反击,岂不是被人看扁?”

此话一出,左军都督府衙房内一下子就多了许多不忿,

一众侯爷大人频频点头,迁都之事他们乐意观望,

但这等纠纷居然闹到了他们头上,的确不能忍。

朱寿抬头看了看坐在不远处的陆云逸,

想到他的赚钱本事,狠狠咬了咬牙:

“都督府内还有十三万两更换军械银子,

若是云逸你要用,可以随时划拨,

但时间不能太久,本督只能帮你拖两个月!”

此话一出,掌管都督府钱财的萧琦猛地瞪大眼睛,

觉得侯爷大抵是疯了,

这等钱财怎么能挪用呢,若是被陛下知道了.

想到这,萧琦的思绪戛然而止,

他猛地意识到,就算被陛下知道了,也无妨!

若是能花十三万两银子让这些反对迁都的人偃旗息鼓,陛下想来很乐意。

见他不说话,李新也想明白了其中关键,重重点了点头:

“干了!事先说好,能赚不能亏,

若是钱没了,事还没办好,咱们都得吃瓜捞。”

见他们这么快就达成了一致,

陆云逸点了点头:

“放心吧,此事若办得好,毕竟大赚。”

他看向上首的朱寿:

“敢问大人,钱财什么时候到?”

“三天之内!”

陆云逸点了点头,语气肯定:

“成,三日之内运送到市易司衙门,钱财都到了,那事情也要开始了。”

这时,韩勋有些好气的发问:

“云逸啊,你到底打算用什么法子来治这些人?”

陆云逸十分神秘的一笑:

“侯爷,此事暂时保密,还望诸位大人见谅,

毕竟隔墙有耳,小心一点总没错。”

“应该的应该的。”

朱寿频频点头,在决定砸钱进去后,

他是最不希望这钱打水漂的人,

甚至他心思隐隐有一些期待,或许这次真能赚笔大的。

虽然陆云逸此人有些倨傲,平日里也不与旁人走动,

但对于他赚钱的本事,朱寿还是不怀疑的。

陆云逸轻声开口:

“诸位大人,都察院的张构在辽东搅局,并且弹劾了下官,

下官觉得既然路已经开始修了,其他细枝末节就无需在意,

不知几位大人可有什么法子应对这等弹劾?”

几人对视一眼,舳舻侯朱寿斩钉截铁的开口:

“明日我就去都察院,告诉袁泰让他的人老实点,别在后面拖后腿!

云逸你放心,若是陛下责怪起来,

左军都督府一力担之,绝不让你受半点委屈!”

“多谢侯爷了,还有一件赚钱的事,不知都督府有没有兴趣?”

“嗯?”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眼睛一亮,纷纷抬起头来,面露期待,

这是好事啊!

陆云逸摸了**口,发现文书没带,便直言道:

“在来之前,下官在北平见到了燕王殿下,

其中有一项涉及北方商贸的谋划下官觉得很有意思,

若是能够完成,对于左军都督府大有裨益。”

“说说!”

陆云逸便将整个北方连通,

以北平为核心构建商贸网络的事说了出来,

听得在场众人惊骇不已!

在场众人都不是**,

很轻易的就联想到大宁与辽东最近折腾的事,

也明白了为什么陆云逸要这么火急火燎的修路,

原来如今展现的,只是计划的一部分!

不过,通过新修道路连通四方的构想,

的确是让人震惊,也有利可图!

从应天商行的例子来看,

商行一旦够大,形成合力且有相应统筹,

爆发出来的力量丝毫不亚于朝廷衙门,

至少,在应天商行商路蔓延的京畿之地村落中,

县衙的人说话远没有商行的人说话好使。

“云逸啊,你想都督府怎么支持?”朱寿发问。

“等这次风波过后,下官会将此事上禀陛下,希望都督府能声援一二。”

朱寿点了点头:

“这对朝廷、对都督府都是好事,没有问题!

只是从北平修路到陕西,花费众多,朝廷可能不会同意,

就算是同意.也要在朝廷上纠缠许久,少了三年根本不可能。”

陆云逸松了口气,笑道:

“还请侯爷放心,钱财的事下官自由安排,

朝廷没钱,但这天底下有钱的人比比皆是,从他们身上取用即可。”

“慎言啊,国不可与民争利。”

陆云逸轻笑一声,眼中带着几分讥讽:

“既然他们在京城已经架好了台子,就不要怪输得屁滚尿流。”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