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神医老太重生,极品儿女排队等死 第208章 装模作样

姚振山含怒拍案,声震四野,整个中庭仿佛都跟着抖了一下。

主持人吓了一跳,赶紧小跑着回到场中央,手里的话筒都差点没拿稳。

“姚老,姚老您消消气,消消气!”他打着圆场,额头上见了汗,又小心翼翼地看向评委席,“几位老先生,您看这第一轮……”

评委席上,为首的那位之前称赞过谢冬梅的老中医捋了捋胡须,缓缓开口压过了现场的嘈杂:“医者,论理,亦论术。方才二位的辩论各有千秋,见解独到,堪称精彩。依老夫看,这一轮,不分伯仲,就算平手吧。”

另一位评委也点头附和:“没错,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探讨到此为止,正好。我等也想看看二位手上究竟有何等乾坤。”

主持人如蒙大赦,连忙将话筒转向谢冬梅:“谢大夫,您的意思呢?”

谢冬梅的目光从姚振山脸上扫过,点了点头:“可以。”

她其实还想再辩几句,这种机会可不多得。

但这大庭广众之下,时间宝贵。

“好嘞!”主持人声调都扬高了八度,“那咱们就进行第二轮比试——悬丝诊脉,隔空断症!”

他话音刚落,两个工作人员就搀扶着一个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后台走了出来。

那是一位真正的风烛残年的老人,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身上的灰色中山装空荡荡的,像是挂在衣架上。

他脸色蜡黄,嘴唇泛紫,每走一步路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喉咙里还发出‘嗬嗬’的喘息声,听着就让人揪心。

工作人员小心地将老人扶到两人中间的一张椅子上坐下。

主持人清了清嗓子,大声宣布规则:“这位老大爷是我们从医院请来的病人,病情复杂。现在,请两位神医分别为老大爷诊脉,然后将诊断出的症状、病因以及治疗的方子,交由评委团评判。谁的诊断更精准,方子更对症,谁就获胜!”

“姚老是前辈,您先请。”谢冬梅做了个‘请’的手势。

姚振山冷哼一声,也不客气。

他站起身,走到老人面前,先是微微俯身,仔细端详老人的面色、舌苔,又侧耳听了听老人粗重的呼吸声。

这才缓缓伸出手,将三根枯瘦却异常稳定的手指,轻轻搭在了老人手腕的寸口之上。

中庭里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不敢说话,目光全都聚焦在姚振山那三根手指上。

谢向阳早已殷勤地凑了上去,手里拿着一方砚台,小心翼翼地开始研墨。

他一边磨,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挑衅地瞥向郑明礼和沈青川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冷笑。

在他看来,谢冬梅已经输定了。

姚振山是谁?那可是中医界的泰斗!

他一出手,还有悬念吗?

姚振山的眼睛缓缓闭上,眉头先是紧紧锁起。

他的手指在老人的手腕上时而轻按,时而重压,时而如蜻蜓点水般游走。

台下的沈青川看得心头一凛,低声对郑明礼说:“这浮、中、沉三部取脉,姚老的基本功真是扎实得可怕。”

郑明礼紧张得手心全是汗,死死盯着台上,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过了足足三分钟,姚振山的眉头猛地舒展开来。

他睁开眼,那双浑浊的眸子里精光一闪而过,脸上露出了胸有成竹的笑容。

这脉象虽然沉涩细微,驳杂不堪,但万变不离其宗,病根已经被他抓住了!

“笔来!”姚振山沉声喝道。

“哎,来了!”谢向阳立刻将饱蘸了墨汁的毛笔,恭恭敬敬地递了过去。

姚振山接过毛笔,转身走到自己的八仙桌前,铺开宣纸,手腕一沉,笔走龙蛇,一行行苍劲有力的大字便跃然纸上。

那份从容,那份自信,仿佛他写的不是药方,而是一道宣判胜利的圣旨。

“看那老头儿的架势,好像很有把握啊!”

“是啊,你瞧他写字那股劲儿,跟咱们厂里写标语的王师傅似的,一看就是高手!”

“那个女大夫,能行吗?”

郑明成则是烦躁地啐了一口,骂了句‘装模作样’。

谢冬梅的目光,从始至终都落在那个病弱的老人身上。

姚振山收笔,将宣纸上的墨迹轻轻吹了吹,直接递给了身侧的谢向阳。

谢向阳连忙双手接过,小心翼翼地交到主持人手里。

姚振山这才慢条斯理地重新坐回自己的椅子上,端起茶杯品茶。

他浑浊的眼睛瞥了一眼正走向病人的谢冬梅,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这老头的病,何其复杂!

五脏六腑几乎都缠到了一块儿,脉象更是乱如麻。若不是他走南闯北,当过旅医见过无数疑难杂症,今天怕是也要栽个跟头。

一个女人家,看着也就五十不到,就算从娘胎里开始学医,又能有多少见识?

谢冬梅仿佛没看到他那副怡然自得的模样,她走到老人面前,蹲下身子,视线与老人齐平。

“大爷,别紧张,我给您看看。”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

她先是仔细看了看老人的眼睛,翻开眼睑,又让他伸出舌头。

接着,她把耳朵凑近老人的胸口,静静听着那费力的喘息声。

“平时是不是胸口闷得慌,像压了块大石头?”

老人艰难地点了点头。

“夜里咳嗽得厉害,还总觉得口干?”

老人眼睛一亮,又点了点头。

做完这一切,谢冬梅才伸出手,三根手指轻轻搭在了老人枯瘦的手腕上。

刹那间,一股驳杂混乱却又暗藏规律的脉象便如潮水般涌入她的感知。

此刻,在这别人听来只是杂乱无章的脉象里,她却能清晰地‘看’到老人身体里的症结所在。

肺气虚衰,肾不纳气,肝郁化火,心血瘀阻……

好家伙,这几乎就是一栋四处漏风随时可能倒塌的破房子。

寻常大夫若是只治其一,必会引动其二,稍有不慎,便会油尽灯枯。

若不是她有这“洞悉”之境,单凭寻常的诊脉,还真未必能在这团乱麻中,找到那个最关键的线头。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