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李家湾的村民得知李钰回来,早已沸腾了无数遍。
李德富组织全族的青壮,早早地拿着鞭炮锣鼓,站在村口等着。
这些东西,在县令送来牌匾后,李德富便让村里准备好,为的就是迎接李钰回来。
当李钰的车队出现在村口时,积蓄已久的热情彻底爆发!
“回来了!钰哥儿回来了!”
“解元老爷回来啦!”
全村的男女老少,几乎全部出动,簇拥在道路两旁。
孩子们兴奋地尖叫着跑来跑去,老人们激动得抹着眼泪。
李氏祠堂前,那块由知府赐下的“解元及第”鎏金大匾,早已被擦拭得熠熠生辉,披挂着巨大的红绸花。
李德富和族中耆老,穿着最体面的衣服,激动地迎上前来。
李钰赶忙下车。
周氏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一把将李钰抱住,哽咽得说不出话。
李守礼也偷偷抹眼泪。
他们的儿子有出息了,成了解元,这可是十里八乡第一个解元。
大大地给他们涨脸。
就连县老爷对他们说话都客客气气的,这让两口子心中的那份喜悦都快要暴出来了。
被族里人簇拥着回家。
整个院子都喜气洋洋,张氏赶紧将瓜果拿出来招待族人。
老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过。
林溪,李芸两女也帮忙张罗。
李德富看出李钰一路奔波有些疲惫,便让李钰好好休息,明天开祠堂告慰祖宗。
随后族长将族人打发走了。
林澈也熬不住,和李钰一起睡了。
现如今李家的院子和之前大不一样,院子早已翻新了一次,还多盖了房子。
红墙绿瓦,算是村里最好的房子。
这是李钰出去游学时,方清找人来盖的。
将村里人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大房,二房也都跟着沾光,住上了好房子。
如今李钰又成了解元,好日子还在后面。
李钰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大娘王氏给他和林澈煮了荷包蛋,亲自端过来。
那热情劲让李钰还有些不适应。
等到吃了早饭,族长便来了。
李钰中了解元,肯定是要开祠堂告慰祖宗的。
昨**便吩咐了下去,让族人去县里大采购,村里又要开流水席为李钰庆贺。
李守礼将费用都包了。
族人为了给李钰凑路费,都没有什么钱。
而他们有官府赏赐的五百两,还有那么多乡绅送来的钱,不能再让族里出钱了。
李钰跟着族长去了祠堂。
祠堂内外早已被打扫得纤尘不染。
香案之上,红烛高烧,粗大的线香青烟袅袅。
三牲祭礼以及各色果品、糕点多达数十盘,琳琅满目地供奉于祖宗牌位之前。
全族男丁,无论长幼,皆沐浴更衣,身着整洁的衣裳,早早聚集在祠堂前的广场上。
按辈分辈序列队站好,鸦雀无声,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敬畏。
李德富进入祠堂,李钰紧随其后,其后是李守礼以及族老。
李钰成为秀才时,开过一次祠堂,这次开祠堂流程和上次一样。
李德富禀告了先祖,并且请祖先保佑后。
由李钰第一个上香,接着是族长,然后是李守礼。
上一次李守礼排在了族老后面上香,这次却排在第三个,足见地位的提升。
族里其他人见到李守礼在族长后面上香都羡慕不已。
李守礼这是生了个好儿子啊!
对于族人来说,能在祠堂上香,这就是天大的荣耀。
族学已经开办起来,不过送孩子去读书的却没有多少。
半大的孩子也算是劳动力,能帮家里做不少事了。
就算那些送去读书的,到了农忙的时候也会将孩子叫回去帮忙。
不过现在看到李守礼上香,又看到了李钰如此风光。
都下定决心要让孩子好好读书,争取将来也能像李钰一样光宗耀祖。
告慰先祖后,就是流水席。
其他村的人也都欢天喜地地过来庆贺,然后吃席。
李家湾三天两头的办酒席,让十里八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
而且李家湾的酒席那是相当丰盛,很多都是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
加上李德富放话,吃席不用送礼,因此每次吃席都热闹得很。
李钰被安排坐在主位,其他村的族长都来恭喜。
然后提出要求能不能让他们村的孩子摸摸李钰的手,沾沾文曲星的才气。
李钰还没说话,李德富便笑呵呵地答应了。
于是李钰坐在中间,其他村的孩童被大人带过来摸李钰的手。
这让李钰也很是无语。
摸自己手就能沾才气?那还读什么书啊!
不过族长都答应了,他也不好反驳,只能坐在这里,脸上保持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这一摸就摸到了晚上。
等到外村的人都走了,李钰才松了口气。
族里的人也**,被安排在了第二天,反正这流水席要连吃三天。
等到三天流水席结束,李钰感觉手都要脱皮了。
原本以为这就结束了,可以安心休息两天。
结果县城内十多个媒婆一起到来,要给李钰说媒。
这些媒婆将姑娘们都夸出花了,让一旁的林溪郁闷不已。
周氏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说媒,有些不知所措。
还是张氏出面拒绝才平息。
李钰才14岁,虽然确实可以婚配了。
但他的前途无量,岂能现在就定亲。
说实话,县城里的这些人张氏都看不上,怎么着也要是府城的姑娘才行。
将媒婆打发走后,总算是清净了不少。
李钰想起了之前让李守礼种的土豆,询问了一下。
李守礼顿时眉飞色舞,他弄的那小块田的土豆已经有了结果。
和李钰说的一样,产量很高,比他们种其他庄稼划算。
而且家里也吃了,口感不错,而且吃法还多样。
烤着吃,煮着吃,炒着吃都可以。
饱腹感还强,李守礼准备明年就将地里都种上土豆。
等到没有问题了,就去告诉族长,在全村推广,算是报答族里给李钰凑路费。
到时候,族里就不会有人饿肚子了。
随后李钰又去看了村里的族学。
族长特意让人砌了三间青瓦房,又找木匠做了桌椅板凳。
李守仁利用工作的方便,和书房的掌柜商量一下,印了一些启蒙读物。
也算是让族学像模像样。
此时族学里传出朗朗读书声,李瑞正一字一句地教着,颇为认真。
体验了种地的辛苦,李瑞格外珍惜教书的机会。
他在教完这些孩子后,就看李钰抄回来的那些书。
如今他能挣钱了,也想通了,想着再去考县试。
李钰如今如此风光,就连县太爷都来恭贺,让李瑞颇受刺激。
因此有了再考试的想法,就算是达不到李钰那样的高度,至少也要是个秀才。
这样教这些孩子,才更有底气。
李钰并没有打搅李瑞教书,看了一会便离开了。
族长已经给他说了,本族的孩子读书免费,但其他村子里的孩子来读书就要缴费了。
在家里待了半个月,李钰准备去京城了。
从四川去京城山高路远,需要提前动身,否则很有可能赶不上三月份的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