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便已经到了7月。
距离乡试只有一个月了,省城的士子们也越来越多。
很多家里贫困没有提前过来订房的,只能去郊区找一些农家小院住下。
或者是住在客栈的柴房。
省城的所有客栈柴房都住满了人,而且还不是住一人。
很多柴房都是几名士子一起挤挤。
反正现在已经是夏天,晚上往地上一躺还凉快。
见到这样的情形,李钰等人都庆幸他们来得早有房间住。
要不然也睡柴房的话,他们倒是没什么,就怕林溪,李芸,阮凝眸禁不起折腾。
成都的7月已经颇为闷热。
在房间内读书,坐着不动就能出一身的汗。
李钰倒是想赤膊,但林澈和柳夫子始终穿着衣服,再热也不脱,说是有辱斯文。
李钰见状,也只好穿着。
林溪,李芸两女见两个弟弟确实热得不行,便买了两把扇子来给两人扇风。
这弄得李钰还有些不好意思。
他读书,林溪给他扇风,感觉自己像是少爷。
“溪姐,不用这样,我自己扇就行了。”
“没事,你读你的,不用管我。”
林溪笑着开口,周氏都已经认她当儿媳妇。
不管李钰知不知道,反正现在她将自己当成李钰的妻子。
那伺候自己相公不是天经地义的。
李芸给林澈扇风也美滋滋的。
两女私底下都说好了,互相交换弟弟照顾。
就算他们现在年纪小,不懂感情,但也能记得她们的好。
有人在一旁扇风,确实凉快不少。
柳夫子在一旁感慨,自己以前来考试的时候,可没有这样的待遇。
阮凝眸端了一个盘子进来,里面放着几碗冰镇酸梅汤。
这是她特意花钱让客栈掌柜做的,几人喝了酸梅汤顿时感觉凉爽不少。
马致远他们四人也有,可将他们感动坏了。
觉得李钰,林澈二人的师娘美丽又善良。
而随着士子们的增多,成都府开始热闹起来。
这些士子来自各个府城,只在本地的府城有名,于是便有各种诗会,雅集出现。
各府的士子们聚集在一起,辨经作诗,打出名气。
那些本就有才华的士子靠着这些聚会确实扬名了。
甚至有不少士子将这些有名气的士子进行了排序,不出意外,乡试第一名就在这些士子中产生。
李钰对这些聚会历来不感兴趣。
就算不读书了,他也只是去外面走走,看看。
倒是马致远等人对聚会很有兴趣,哪里有聚会就要凑凑热闹。
不过以他们的才学,还做不到扬名立万,也就是多认识点人而已。
七月中旬,省城衙门贴出告示,朝廷钦命的四川乡试主副考官已抵达成都,将于明日行“入帘”礼。
消息一出,全城士子为之轰动。
这些时日,士子们讨论最多的便是今年乡试的主副考官是谁。
众说纷纭,有的说他的夫子给他圈定了8人,主副考官必定在这八人之内。
有的说他有确切消息,主副考官必定是某某某。
还有的说他家里有人在朝中当官,主副考官绝对是谁谁谁。
士子们将圈定的考官名字说出来后,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名字有重合的,就说明英雄所见略同,考官必定是这几人。
猜中的士子们自然兴高采烈,毕竟他们这几月都是读的这几人的文章。
没有猜中的则是心里忐忑,虽然现在只是猜测,但这么多人都猜是谁谁谁。
那多半八九不离十了。
现在改读此人的文章还来得及吗?
而今天就是见证到底谁猜得准的时候。
乡试的考官在被任命后,是严禁和他人接触的,确定后司礼监便会派人去这些官员家里拿行李。
当天就要从京城离开,前往各省。
到了省城后,必须要立刻进入贡院。
这就是入帘。
也是士子们在乡试前唯一能见到考官的时候。
入帘之日,天刚蒙蒙亮,贡院附近已是人山人海。
无数士子都想一睹考官风采,当然更是想证实他们所猜的考官准不准。
李钰等人也都来了。
不过人太多实在挤不进去,好在有铁牛在。
铁牛人高马大,虎背熊腰在前面开路。
后面跟着夫子,李钰,林澈,马致远等人。
那些士子见有人挤他们,刚想开骂,不过看到李铁牛后骂不出来了。
万一惹怒了对方,揍他们一顿,可就划不来了。
没必要和这蛮人计较。
李钰等人站在了最前面,视线极好。
晨光熹微中,便见贡院那座巨大的龙门静静矗立,显得庄严肃穆。
门前宽阔的广场已被净街洒扫,一队队盔甲鲜明的兵丁持戈肃立,维持秩序。
辰时正刻,只听远处传来净街的锣响和喝道之声,仪仗渐近。
人群一阵骚动,纷纷引颈张望。
“来了,来了!”有人低声惊呼。
只见一队执事衙役手持“肃静”、“回避”牌匾及官衔职事牌为前导,缓缓行来。
其后,是省城的主要官员,如四川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皆身着朝服,表情肃然。
再往后,便是今日万众瞩目的焦点——主副考官的车驾。
主考官乘坐的是一顶八抬大轿,轿帷深垂,显得神秘而尊贵。
副考官乘坐四抬轿子紧随其后。
到了贡院门口,轿子内的官员陆陆续续出来。
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此次的主考。
接着是副考官,同考官,内监试,内收掌,差不多有20来人。
这些官员被称为内帘官。
除此之外还有外帘官。
内帘官是负责出题,阅卷等事情。
外帘官担任监考,纪律,安保等事情。
内外帘官除了外监试负责和协调内帘与外帘沟通外。
其余的内外帘官都不得接触。
这也是最大限度上防止舞弊。
毕竟乡试已经算是国家级的考试,朝廷十分重视。
而内帘官进入贡院后,便全程待在贡院内,不能离开,可以说要求相当严格。
士子们见到了主副考官,激动得不行。
“看职事牌!”高登云眼尖,压低声音道。
众人凝目望去,只见主考官轿前的职事牌上写着“礼部右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钦命四川乡试正主考”字样。
副主考的职事牌则写着“翰林院侍讲学士”、“钦命四川乡试副主考”。
而柳夫子此时笑了起来。
“是邓侍郎和陈学士,林师真是料事如神啊。”
邓侍郎名为邓中岳,陈学士名为陈景昭,在士林中赫赫有名。
柳夫子虽然科举之路断了,但因为林修远的关系,这两人还是认识的。
听到柳夫子的话,马致远等人激动得差点蹦起来。
李钰给他们的主副考官名单就有这两人,真的圈对了。
高登云更是嘴唇都在哆嗦,上一次他的夫子给他瞎蒙了几个,一个没蒙对。
而这次两个考官都圈中了。
他不得不感叹,选择大于努力啊。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你文章写得再好,但观点考官不喜欢,照样考不上。
这一刻,高登云恨不得抱着李钰亲两口。
最激动的当然是张书怀和郑仁厚,他们两人的学问比不上其他人。
这几个月将圈定的五位官员的文章反复钻研,背诵。
现在确认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这下乡试就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