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钰,阿澈,你们外出游学,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府学门口,林溪,李芸,柳夫子,阮凝眸,方清都来送行。
林溪,李芸两人脸上都有些不舍。
柳夫子脸上也露出不舍之情,但语气中的急促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欢喜。
去游学好啊!
虽然自从住进了苏府,李钰很少回来找他改文章。
但只要一回来,必定是一大叠。
这让柳夫子吃不消。
府学里有那么多教谕,你多问问他们啊。
结果李钰说那些教谕的文采不如夫子好,特别是《春秋》这块,更是难以找到和夫子比肩的。
入了府学后,李钰自然不会放过请教各位教谕的事。
一开始,众教谕对于李钰的勤奋很欣慰,觉得这孩子真的刻苦。
如此小的年纪,又是案首,却一点不骄傲自满,每天都是看书写文章。
他们在府学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勤奋的士子。
这样好学的苗子,来问他们问题,肯定是要好好解惑。
不过时间一长,这些教谕就受不了。
然后就是周教授受不了,接着是学政大人也受不了。
他们倒不是讨厌李钰,而是怕了。
主要是李钰的学问不断进步,有时候问的问题,连他们都很难答上来。
这逼得他们又不得不去钻研,去学习。
如果想要给李钰解惑,他们就要更加努力,因此心累。
现在李钰要去游学了,大家都开心。
这个卷王总算要离开了。
“阿钰,这封信你收好,如果见到我老师,就交给他。”
周文彬也来送行,给了李钰一封信,相当于是介绍信。
李钰点头收下。
随后方清又给了李钰不少银子,足够他们在路上吃喝。
至于话本,李钰这些天铆足了劲写,连书都没有读,总算是完成了射雕三部曲,天龙和神雕。
五部话本全都交给了方清,足够连载很久了。
“阿钰,这次去游学,不用急着回来,你父母那边,我会去说的。”
柳夫子开口。
李钰点了点头“夫子,我此次去游学,必定收获满满,到时候回来再向夫子请教学问,还请夫子不要懈怠。”
柳夫子脸皮抽搐了一下,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你游学回来,文采应该超过我了吧,你还要请教我?
你让我死算了。
真的是又怕学生不优秀,又怕学生太优秀!
李钰对着众人抱了抱拳,告别。
虽然只有11岁,但坚持不断地练武,让他身高也窜了上来。
而且每日读书,让他身上书卷气很浓,成为了翩翩少年郎。
林澈也对众人告别,同行的还有马致远。
至于高登云,生病在家,这次没有与他们一起。
“铁牛哥,走吧。”
李钰招呼一声,李铁牛驾车朝着城外而去。
等到李钰一走,府学里顿时响起了欢呼声。
众多教谕拍手庆贺,总算是将这卷王送走了,他们也能轻松一点了。
林修远也露面了,这些日子他一直躲着李钰,不过这也不是办法。
于是想出让李钰去游学的主意。
而在这世上能指导李钰学问的人已经不多,顾清澜便是其中一个。
和周文彬一商量,便将李钰打发去了江南。
至于顾清澜会不会掉头发,周文彬就不管了。
不过想到对方是宗师,应该能很轻松就解答李钰的问题,也不是那么担心。
柳夫子也进了府学,林修远拉着他的手,看着对方的地中海发型。
感叹道:“辛苦了。”
同时心中庆幸,还好自己没有死磕下去,要不然也会是这发型。
这就太丢他学政的脸了。
柳夫子一脸老师懂我的表情,他真的太难了。
“阿钰,我怎么听到了府学里的欢呼声,他们是在庆祝我们离开吗?”
马车内,林澈开口,有些疑惑。
李钰摇头“你听错了,咱们离开有什么好庆祝的。”
马致远脸皮抽搐了一下,李钰啊李钰,你真的不知道教谕对你的评价吗?
大家都怕你去请教问题啊!
现在你走了,他们就轻松了,自然要庆祝。
李钰何尝不知,现在府学里的教谕见到他,就像见到鬼一样,全都躲着走。
生怕他拿着文章去找他们。
这让李钰很无语,刚入学的时候喊自己小钰钰,结果多问了几个问题,就喊自己李烦人。
做学问不就是要不耻下问的吗?
他也知道他卷,他肝,但如果不这样,如何能中举!
要想通过乡试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拿高登云来说,李钰觉得他的文采还是不错的,结果直接被黜落。
可想而知有多难。
很多人考了一辈子乡试,都中不了举。
穷秀才,富举人,只有中举才算是真正的出人头地,真正的翻身。
李钰自问不比其他人聪明,最多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因此还需要努力才行。
马车是方清安排的,比较宽敞,三人坐在里面也不拥挤。
马致远有些兴奋,这也是第一次出去游学。
他家里有些钱,听到他要游学,自然全力支持,身上也带了不少银两。
“阿钰,江南那边的士子文采可比我们这边强多了。”
“每次的状元,榜眼,探花都是出自江南,咱们四川这边这么多年一个状元都没有。”
马致远声音有些唏嘘。
大景朝要说那个区域的读书人最厉害,无疑是江南那边。
几乎每次的殿试都是江南包揽前三名,这也让江南的士子比其他地方的士子有高人一等的感觉。
马致远继续道:“我听说他们那边崇文之风早已融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形成了‘人人向学,户户诗书’的氛围,完全不是咱们这边能比的。”
李钰听了不由向往,早就听说过江南那边出过很多大才子。
现在终于有机会去见识一下了。
林澈也很激动,长这么大还没有出过家远门呢,这次托李钰的福了。
半个多月后,众人到了重庆一带。
这一日,马车行至一处村落,时近正午,日头渐毒。
李钰便让铁牛将车赶到村口大槐树下,打算进村讨些水喝,也让马儿歇歇脚。
刚进村子便听到里面敲锣打鼓,人声鼎沸。
村民们无论男女老幼,都急匆匆地往村子中心的打谷场跑去,脸上带着敬畏和期盼的神情。
“哟,这是唱大戏还是赶集呢?”林澈好奇地伸长脖子。
马致远撇撇嘴:“穷乡僻壤,能有什么好戏看。”
李钰拉住一位匆匆赶路的老者询问:“老丈,村里这是有何喜事?”
老丈打量了他们一眼,见是外乡的读书人,便叹道:“哪是喜事哟!是刘半仙在开坛施法,为我们村驱除瘟神、治病救人呢!可灵验了!”
“半仙?”李钰一愣。
林澈和马致远则是来了兴趣,他们一路行来,虽然路上的风景不错。
但也没有遇到什么有趣的事。
没有想到在这里遇到了,那肯定要去看看。
李铁牛也兴致勃勃,之前李家湾也请过半仙,那神仙手段让他至今难忘。
“走,去看看。”
李钰也想看看这所谓的半仙如何治病救人,带着三人跟着人流前往打谷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