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钰答完题没有急着交卷。
他不确定陈家在府衙有没有实力,第一个交卷的话,肯定会引起注意,而且交卷了也不能出去,倒不如等收卷管来收。
他有些饿了,但在这种环境下根本吃不下去,只能忍着。
之前盯着他的那名衙役转了一圈回来,便见李钰躺在答题的木板上,双眼看着天空,一脸的抑郁。
衙役心里有数了,这小子应该是答不上来了,要不然不会躺桌子上去。
那也就没有必要再盯着了,他才刚吃了午饭,待在这里久了,想吐。
到了下午,上茅厕的士子们就多了。
被衙役领着一个个过来,李钰便听到了各种厌烦的声音。
撒尿声,打屁声,拉屎声……
于是他这厕号更臭了,李钰有些庆幸上午就将题答完了,否则等到下午,听着这么多声音,闻着新的臭味,他不知道他还能不能静心答题。
这厕号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纯纯搞人心态,李钰觉得换成其他考生在这厕号里,恐怕根本就答不出题,想到这里,他又有些洋洋自得。
还得是我啊。
李钰用阿Q精神安慰着自己,这样才感觉不那么难受。
他看向号舍外,一道小小的身影出现,停顿了一下,然后去了后面。
是林澈!
他知道李钰分到了厕号,有些担心,答完题后,吃了点东西,便借口要入厕,被衙役带着过来。
见到李钰躺在桌上,手帕卷成一束,两端塞在鼻孔里,像是戴着一个大号的鼻环。
样子有些滑稽,但林澈却笑不出来,特别是看到阳光落在李钰身上,这才发现李钰的号舍屋顶一大半都没瓦。
这让林澈有些来气,这条件也太差了吧。
分到厕号就不说了,怪李钰的运气,但这没瓦也太说不过去了。
只是他也没有时间和李钰说话,被衙役催促着快走。
林澈叹了口气,看李钰的样子怕不是放弃了,换成是他在这样的号舍中,恐怕根本就无法安心答题。
时间流逝。
好不容易熬到了收卷的时候,李钰还想着出去活动活动,结果被告知只能待在号舍里,那里也不能去。
李钰无语,这是真的要让他时时刻刻都闻臭气啊。
没有办法,他只能在狭小的号舍内活动一下手脚,一天没吃东西,让他饿得有些慌,但闻着那臭气,实在是吃不下。
他现在只希望其他考生能少吃点,明天减少来茅厕的次数,否则这臭气越来越大,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住。
贡院后面的房间内,此刻灯火通明,众考生的试卷在完成了弥封后,便送到了杨远的案头。
大景朝院试的卷子一般不经过誊录,直接弥封糊名后,由考官批阅原卷。
这么多卷子,让知府一个人看也不现实,因此府衙的官员以及府学教授,训导都会跟着一同阅卷,如果遇到写得好的,就会给知府。
此刻同知,通判,推官,教授,训导等官员都在阅卷。
杨远虽然比较看重第三场的策论,但第一场的四书五经题,也是重中之重。
朝廷取仕,八股优先。
因此如果四书五经题答不好,就算策论写得好,在杨远这里能取中,也不一定能过院试。
接连看了几十篇文章,杨远微微皱眉,竟是没有一篇能入他的眼。
他这次出的四书五经题都是比较务实的,从民生小事出发,让考生们引经据典,代圣贤发言。
这些文章写得大同小异,没有丝毫出奇之处。
他看向其他阅卷的官员,也没有选出太多优秀的试卷,这让杨远眉头皱得更深,莫不是这次府试,没有优秀的考生?
他起身活动了一下,然后将没有糊名的各县案首的文章拿了过来,准备看看各县案首写得如何。
总算是有一两个入眼的,虽然还达不到他的要求,但比他之前看的那些文章要好一些,这让杨远脸色好看了一些。
能成为案首的自然都有些真才实学,看完八个案首,轮到最后的陈子明,杨远阅读起来。
陈子明的文章辞藻华丽,引经据典,通篇锦绣,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但细细品味,却尽是空泛之言,无一句落到实处。杨远眉头微蹙,心中暗叹:“华而不实,徒有其表。”
能写出这种文章,想必县试时,文章也同样漂亮,但却空泛无物,这样的人居然能成望川县案首?
当然这和县令的喜好有很大关系,说不定赵明德就喜欢这种漂亮文章。
杨远指尖敲击桌面,沉吟起来。
赵明德之前剿匪有功,他作为赵明德的上级也有受益,若将陈子明黜落,难免拂了他的面子。可若放任此等虚浮之风盛行,又非为政之道。
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将陈子明的文章放了回去。
张卫明在一旁一直盯着杨远的动作,如果杨远要黜落陈子明的文章,他肯定要出声,不说让陈子明得案首,但至少要取中。
此刻见到杨远没有黜落,也松了口气,然后继续看分给他的试卷。
他新官上任,为了给杨远留下好印象,因此阅卷格外用心,张卫明也是进士出身,文学修养还是很高的。
看了三十多份卷子,同样没有让他满意的。
而且他知道杨远务实,因此那些写得空泛的文章直接黜落。
“嗯?”
就在此时,张卫明眼睛一亮,好漂亮的字!
前面那么多卷子,也有字写得好的,但都不如这份卷子,光看这字就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没有十多年的功力,根本练不出这么漂亮的字体。
再一看文章,顿时被吸引。
破题沉稳,承题精辟,起讲、提比层层递进,无一字虚言,句句切中治道根本。
更难得的是,文章虽严守八股格式,却透着一股务实之风,与知府杨远的施政理念不谋而合。
“好文章!”张卫明忍不住拍案赞叹。
周围几位阅卷官闻声凑了过来,他们也看了不少文章,都不满意,既然同知说是好文章,他们过来洗洗眼。
这一看,顿时纷纷点头。
“此卷破题承题皆合规范,却又自出机杼,不落俗套,难得!”
“起讲部分更是鞭辟入里,直指吏治核心,非深谙实务者不能道。”
就连周文彬也都满意的摸胡子,不由想到了李钰,他之前考较李钰,对方的应对让他惊艳,而此篇文章同样惊艳。
不过此文章应该不是李钰写的。
这手字有独特的风格,没有十多年的苦练,根本写不出来。
李钰才9岁,应该写不出这样的好字。
张卫明赶紧将第二题,第三题找了出来,文章依然鞭辟入里,让人拍案叫绝。
杨远也看了文章,眼中露出精光,此文章的文风和他如出一辙,就连观点都和他一样,就仿佛是他肚中的蛔虫,知道他在想什么。
惊才绝艳!
杨知府只能想到这个词来赞扬。
张卫明一看杨远这表情,便知道他对这文章十分的满意。
想到这文章是他发现的,不由笑道:“杨大人,下官认为此文章该得案首。”
其他人也都附和。
看了这么多文章,总算有一篇让他们都认可的,案首非他不可。
杨远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笑道:“不急,考试还有三场,先看看此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