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第45章 在府城也出名了

李钰之名在府城传开。

9岁稚童敢为天下寒门学子发声,而且还是如此振聋发聩,这可是大景朝有史以来第一次。

一时间李钰成了众多读书人的表率。

甚至有不少读书人想要来拜访他,虽然年龄小,但能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让其他学子敬佩。

他们就算有满腔热血,也说不出这两句诗。

又有人将之前踏青李钰写的诗说了,再次引起轰动。

这是神童啊!

而在这些事情当中,陈家无疑就是反面角色,陈子明就是纨绔。

甚至学子之间还流传出了陈子明和李钰在县试时做的文章。

这一看,顿时引得众多学子大骂,这也能成为县案首,简直岂有此理!

其实陈子明的文章写得也不算差,但因为士子们已经先入为主,再有李钰的文章一对比,顿时觉得陈子明的文章不堪入目。

这样的人能成为案首,望川县的科举黑暗成什么样了?

怪不得会有冲击衙门的举动,换成是他们在望川县也会如此。

而有这样的结果,肯定是陈家给县令施压了,纷纷骂陈家不要脸,有才华的人成了最后一名,庸才却成了案首。

都纷纷猜测陈家会不会将手伸向府试。

这正是柳夫子想要看到的,他害怕陈家在府试的时候又搞出舞弊的事情来,因此提前替李钰扬名。

陈子明和李钰的文章,也是他默写下来传出去的。

看了李钰的文章,再有李钰在县衙说的那句诗,要再想污蔑李钰科举舞弊,就显得可笑了。

这样的才华,还用得着舞弊?

现在看来效果不错,陈家在士子中名声已经臭了,人人喊打,如果再有针对李钰的舞弊连坐,那肯定就是陈家搞的鬼。

为了李钰能顺利参加府试,柳夫子也是煞费苦心,头发又掉了不少。

不过只要李钰能参考,一起都是值得的。

……

顺庆府陈宅。

这是陈家在府城的宅院,为了运作张卫明当上同知,陈渐鸿基本上都在府城这边,现在目的达到,陈渐鸿便回了县城。

如今陈子明住在这里。

经过县城那么一闹,让陈子明十分烦躁,原本在县城靠着陈家的势力,以及刻意的经营,他已经有了一些名气。

虽然还称不上神童,但在同龄人中也算是佼佼者,还成了县案首,正是风光无限的时候。

结果被李钰一句诗打上了纨绔的标签,这让陈子明气恼不已,而且现在县城的那些士子都在骂他。

陈子明待不下去了,便来了府城,准备参加府试。

结果才来一个月不到,他的名声在府城也臭了,成了胸无点墨,靠着家族势力当上案首的小人。

这让陈子明气得不轻,在家里砸着东西。

“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

“居然敢说我胸无点墨,说我不如李钰,你说我哪点不如李钰!”

陈子明盯着小厮,样子想要吃人。

小厮被吓着了,急忙道:“公子肯定比那李钰强,外面那些人什么都不懂,胡说八道,公子不用在意。”

陈子明愤恨难平,在望川县被骂就算了,没有想到来到府城还被骂。

还有人搬出他的咏柳和李钰的咏柳作对比,啪啪打他脸。

这让陈子明眼睛都喷火了,一定是李钰干的!

要不然谁会知道当日斗诗的事,那日来的可都是趋附于陈家的人,绝对不会将这事传出去。

“李钰!”

陈子明捏紧了拳头,我堂堂陈家公子,居然被一个泥腿子逼得人人喊打,简直可恨。

见陈子明还要出去,小厮急忙道:“公子,要不还是不要出去了吧。”

“滚!我要去找我哥。”

陈子明骂了一声,同知是我陈家的人,这次一定不能让李钰通过府试。

他即便不愿意承认,但也知道,李钰已经深深存在他的脑海里,他的梦里,他的心里,他的阴影里!

只有将李钰打败,他才能从阴影中出来。

……

客栈内。

李钰并不知道陈子明的愤怒,也不知道外面他的名字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府城的喧嚣都和他无关,完完全全进入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

三月份,李钰已经将所有需要背的程文全部背完,还写了很多策论给柳夫子看。

林澈还在痛苦地背书,至少还需要十多天时间才能背完。

府试的日期也已经张贴出来,定在了四月初五。

并且这次府试会采用锁院制度,让一众士子大哗,以前可都是不锁院的,每场考完都能回家,没有想到这次居然要锁院。

有消息传出,是新来的同知提议,以此来杜绝可能的舞弊。

还剩下一个月时间,来参加府试的士子也不如之前那么活跃了,不再到处拜访,谈论时政,而是都关在房间内读书。

来参加府试的士子,年纪普遍都在二三十岁左右,如李钰,林澈这样九岁就能参加的,不说绝无仅有,但少得可怜。

至少顺庆府只有他们两人。

原本陈子明十一岁参加府试,陈家再造造势,那就是一段佳话,结果现在势也不敢造了,害怕被人骂。

而且有两个九岁的孩童在,也凸显不出来陈子明的年龄优势,只能作罢。

李钰连续一个月高强度背书,写文章,比在县城还要刻苦,也感到有些疲倦,林澈就更不用说了,要不是习武,身体素质加强,还真熬不住。

不过两人的进步是明显的。

之前李钰的重心放在四书和五经上,对策论并没有大量练习,而现在通过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让两人的策论有了巨大进步。

特别是李钰,拥有现代学识的他,对于策论的见解可以说是十分独到。

三月二十日,林澈也勉勉强强背完了所有程文,李钰为了换换脑袋,开始写西游记。

虽然他们待在客栈并没有出去消费,但光是吃饭,买书,加上给两名廪生的保费,又花掉了差不多四十两银子。

如此巨大的花销,让李钰也感叹农家要供养一个读书人出来真是太不容易了。

好在李瑞这么多年都没有考过县试,这要是过了县试,来了府城,那么家里的生活水平还要下降。

李钰算了算,哪怕就是他一人来府城参加府试,也至少要花掉二十多两银子。

这对于靠种地为生的农户来说,根本不可能拿出来,他家一年的收入也不过3两银子。

存二十多两银子需要数年时间,一次府试就能掏光家底,因此很多农家子读书,都是全族托举。

这些农家子读书也知道他们是全族的希望,因此读书十分刻苦。

但刻苦不代表就能考上,没有好的老师指点,很难考中。

就如李钰,哪怕他能过目不忘,哪怕他有前世的学识,如果没有柳夫子,他要想过县试也不容易。

更别说柳夫子还将知府的文风喜好给他们总结出来。

这换成学院的夫子肯定做不到,而且学院的夫子也不会陪着学生来考试。

这让李钰庆幸遇到了柳夫子,也庆幸遇到了方清。

因此他决定,这一次将西游记写完,挣钱的同时,也是感谢方清。

至于感谢夫子,只要自己能考中,就是对夫子最大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