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靠每日情报截胡旺夫媳妇! 第085章 王建国的动摇!

();

唱完歌,李云峰也没多待,就在大家的掌声里,回到了王建国身边坐下。

“云峰兄弟,你这首歌,写得是真好啊!”

王建国由衷地赞叹道。

“瞎写的,瞎写的。”

李云峰谦虚道。

晚上,篝火晚会结束了。

大家伙都各自回了自己刚盖好的泥土房里休息。

王建国也没让李云峰住别的地方,直接就把他领到了自己的屋里。

王建国的屋子,是整个营地里最好的一间。

不光大一点,里面还盘了个火炕。

“云峰兄弟,今晚你就跟我挤一挤吧。”

王建国说道。

“咱俩睡一个炕,暖和。”

“行,那就麻烦王团长了。”

李云峰也没客气。

两个人脱了外衣,就上了炕。

王建国从李云峰的挎包里,看到了那个用布包着的相框。

“这是啥?”

他好奇地问道。

“哦,就是我之前跟你说的,大长老给我题的字。”

李云峰说着,就把相框拿了出来。

“今天刚去昭乌达,找人给裱了一下。”

他把相框递给了王建国。

王建国小心翼翼地接了过来,借着屋里那盏昏暗的煤油灯,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

当他看到那“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八个大字,和他下面那熟悉的签名和印章时。

他的手都开始抖了。

“黄花梨的框子?”

王建国摸着那光滑的木框,惊讶地说道。

“嗯,找城里最好的师傅做的。”

王建国看着手里的相框,脸上全是羡慕的表情。

是真的羡慕。

因为就连他,王建国,家里头虽然也有点关系,但他自己,也没有大长老的亲笔题字。

这玩意,可不是你有钱有关系就能搞到的。

那得是多大的荣耀啊。

他看了好半天,才恋恋不舍地把相框还给了李云峰。

“云峰兄弟,你这个,可得好好收着。”

他郑重地说道。

“这玩意,比你打多少头老虎都金贵。”

“我知道。”

李云峰点了点头,把相框小心地放到了炕头。

两个人躺在炕上,盖着一床被子。

谁也睡不着。

王建国就跟李云峰聊起了天。

“云峰兄弟,说实话,我挺佩服你的。”

王建国说道。

“王团长你可别这么说,我就是个普通牧民。”

“你可不普通。”

王建国摇了摇头。

“有本事,有觉悟,还会写歌。说真的,你要是愿意,我给你写封推荐信,让你去当兵,凭你的本事,不出几年,肯定能当个干部。”

“当兵?”

李云峰笑了笑。

“算了,我这人性子野,受不了部队里那管束。我就喜欢在咱们这大草原上,自由自在的。”

“也是。”

王建国点了点头。

“人各有志。”

他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道。

“那你呢?云峰兄弟,你有什么愿望没?”

李云峰看着黑漆漆的房顶,想了想。

“愿望啊,还真有一个。”

“说说看。”

“也没啥大事。”

李云峰说道。

“我就想着,等过两年,条件好了,手头宽裕了,就去一趟首都。”

“去首都干啥?”

“去见一见大长老。”

李云峰的语气里,充满了向往。

王建国愣了一下。

“就为了这个?”

“嗯,就为了这个。”

李云峰认真地说道。

“亲眼去看一看,我就心满意足了。”

王建国听了,心里头也是一阵感慨。

这就是这个年代的人,最朴素,也最真挚的情感。

“那你想好怎么去了吗?”

王建国问道。

“咋去?”

李云峰理所当然地说道。

“骑马去呗。”

“骑马?”

王建国哭笑不得。

“兄弟,你知道从咱们这儿到首都多远吗?那得好几百公里呢!”

“我知道啊。”

“骑马去,那得走到猴年马月去啊?”

“用不了那么久吧?”

李云峰问道。

“我上次送你们的时候,听你们说,坐车也就一天多的功夫。”

“坐车是坐车,骑马是骑马,那能一样吗?”

王建国说道。

“我跟你说,就你这马,一天跑死了,也就跑个一百多里地。这一来一回,加上在路上歇脚耽搁的,没个半个月下不来。”

“啥玩意?”

李云峰一下子就从炕上坐了起来。

“要那么久?”

“那可不。”

李云峰挠了挠头,他之前还真没算过这个账。

他还以为,有个三五天就能到了呢。

“那半个月就半个月!”

李云峰一咬牙。

“没事!怎么着我也得走到!”

看着他那认真的样子,王建国心里头又是一阵触动。

就为了一个心愿,骑半个月的马去首都。

这份执着,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李云峰实在是困得不行了,就先睡着了。

听着身边传来均匀的鼾声。

王建国却一点睡意都没有。

他悄悄地爬起来,点亮了煤油灯。

他又从兜里,掏出了他的那个小本本,和一支钢笔。

借着昏暗的灯光,他开始在上面写了起来。

他把李云峰想骑马去首都见大长老的这个宏伟梦想,一字一句地都给记录了下来。

写完这个,他又翻了一页。

开始回忆李云峰晚上唱的那首歌。

那首歌的旋律和歌词,还在他脑子里回荡着。

歌词他记得七七八八,就凭着记忆,把能想起来的都写了下来。

“我爱你,龙国,心爱的母亲。”

至于旋律,他自己不懂。

但他知道,他们兵团里,有个从音乐学院来的小伙子,那小子会记谱。

他打算,明天就去找那个小子,把这首歌的曲谱给弄出来。

这首歌,实在是太好了。

不应该就埋没在这片荒原里。

他要把这首歌,连同李云峰的故事,一起,再邮寄回首都去。

他有一种预感。

这个叫做李云峰的年轻牧民,和他写的这首歌。

说不定,真的能让首都的某些大人物,再次注意到。

他写着写着,就写到了后半夜。

外面的天都快亮了,他才吹灭了煤油灯,重新躺了下来。

听着李云峰那沉稳的鼾声,王建国心里头,第一次对自己来到这片荒凉土地的决定,产生了那么一丝动摇。

或许,留在这里,认识像李云峰这样的人,比回到首都的机关大院里,要更有意思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