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靠每日情报截胡旺夫媳妇! 第082章 前往王建国的建设兵团!

();

一顿酒,喝到了后半夜。

桌上的菜都凉透了,酒瓶子也空了好几个。

二哥喝得满脸通红,舌头都有点大了,还在那儿拉着李云峰,一遍一遍地说着他出息了,是全家的骄傲。

李云峰也喝了不少,但仗着自己那**的体质,也就是脸有点热,脑子还清醒得很。

“二哥,跟你打听个事儿。”

李云峰说道。

“啥,啥事?你说!哥给你办!”

二哥打了个酒嗝,把胸脯拍得砰砰响。

“咱昭乌达这边,有黑市没?”

“黑市?”

二哥愣了一下,酒都醒了一半,他下意识地朝四周看了看,然后才压低了声音。

“有啊,咋没有。城南边,那片废弃的老窑厂,一到晚上就开市。”

“咋地?老弟你想去逛逛?”

“嗯,想去看看。”

李云峰点了点头。

他手里还有不少好东西,比如那几根百年人参,还有一些玉器。

他们村边上那个小黑市,都是些散户,根本就消化不了这些金贵的东西。

想卖出个好价钱,还得来昭乌达这种大地方,这里有钱的主儿多。

“行!”

二哥一拍大腿。

“那咱现在就去!正好我这会儿也睡不着,我带你去!让你二哥也开开眼!”

“现在去?”

李云峰看了看窗外黑漆漆的天。

“就得现在去!”

二哥说道。

“咱这儿的黑市,讲究的就是个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都是后半夜开,天蒙蒙亮就散伙。去晚了,真正的好东西都被人给淘换走了。”

李云峰一听,也来了精神。

两个人跟还在厨房里收拾碗筷的二嫂打了声招呼。

“媳妇,我带我弟出去溜达一圈,一会儿就回来。”

“你们俩少喝点酒!别惹事!”

二嫂不放心地在后面叮嘱了一句。

兄弟俩穿上衣服,就出了门。

夜里的昭乌达,比白天安静多了。

街上一个人影都没有,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在寒风里孤零零地摇摇晃晃。

两个人借着酒劲,也不觉得冷,一路朝着城南走去。

走了大概有半个多小时,就到了二哥说的那片废弃的窑厂。

离着老远,就能看到里面影影绰绰的,有不少人影在晃动,还有不少马灯和手电筒的光,在黑暗里晃来晃去,跟鬼火似的。

等走得近了,李云峰才看清。

好家伙。

这昭乌达的黑市,是真比他们村边上那个大太多了。

李云峰粗略地看了一下,光是地上铺着布摆着的摊位,最起码就得有两三百个。

人来人往的,估摸着得有上千人,一个个都压低了声音说话,显得神秘兮兮的。

那真是卖什么的都有,五花八门的。

有卖农用产品的,镰刀、锄头、铁镐、犁头,在马灯下泛着铁光。

还有卖各种布料、棉花的,颜色比供销社里的都多,花花绿绿的。

卖粮食的摊位最多,苞米、高粱、白面、大米,一袋子一袋子地堆在那里,跟小山一样。

还有专门卖各种首饰、古董玩意儿的。

摊位上摆着金银镯子,玉佩,鼻烟壶,还有一些李云峰看不懂的瓶瓶罐罐。

可惜啊,李云峰现在手里头没钱了。

之前卖老虎挣的那点钱,买人参花了一千一,剩下的也都分给家里了。

自己兜里,比脸都干净。

要不然的话,这个时候买黄金是最合适的。

他心里清楚得很,再过个几年,等到六五年、六六年的时候。

国内就开始乱了。

到时候,那些以前有钱的资本家、地主啥的,都得想办法往国外跑。

他们跑路,肯定不能带着人民币跑啊,那玩意出了国就是废纸。

他们就得把手里的钱,都换成黄金这种硬通货。

到时候,黄金的价格,是相当之高,能翻好几倍。

现在多买点,到时候一出手,那就是一大笔钱。

“老弟,看啥呢?”

二哥看他盯着一个卖首饰的摊位发呆,就问道。

“没啥。”

李云峰摇了摇头。

“就是看看,长长见识。”

李云峰和二哥两个人,就在这黑市里面,溜达了一大圈。

二哥是这里的常客,熟门熟路地带着他到处看。

“你看那家,卖枪的,家伙事最全,听说连盒子炮都有。”

“还有那家,卖药材的,听说有真家伙,上次就有人从他那儿买到了一支几十年的老山参。”

他们逛了半天,也没买什么东西。

主要是李云峰没钱,二哥那点工资,也就够自己家过日子的,也没啥闲钱买这些东西。

两个人就是纯逛,看个热闹。

等把整个黑市都逛完了,天都快亮了。

兄弟俩这才意犹未尽地往家走。

回到了二哥家,二嫂已经起来做早饭了。

三个人又简单地吃了点东西。

李云峰就准备告辞了。

“二哥,二嫂,那我这就走了。”

“这么着急干啥?再住一天呗。”

二哥说道。

“不了,家里还一堆活儿呢。”

李云峰笑了笑。

“再说,我那相框,还得找人做呢。”

“行,那你路上小心点。”

二哥二嫂把他送到了供销社大院门口。

李云峰解开缰绳,翻身上了马。

“二哥,二嫂,你们回吧。”

他冲着两个人挥了挥手,就骑着马,消失在了清晨的街道上。

他没直接出城,而是在城里找了个看着最气派的木匠铺子。

铺子门口挂着个牌子,写着“鲁班斋”。

他把马拴在门口,就抱着那个用布包着的题字走了进去。

铺子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木匠,正戴着老花镜,在一块木头上雕着花。

“老师傅,打扰一下。”

老木匠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啥事啊?”

“我想给个东西做个框给装裱起来。”

李云峰说着,就把怀里的布包打开了。

他小心翼翼地把那张题字,在老木匠面前的桌子上展开。

老木匠一开始还没在意,就瞥了一眼。

可就这一眼,他整个人就跟被雷劈了一样,一下子就从凳子上站了起来,手里的刻刀都掉在了地上。

他扶了扶眼镜,凑到桌子前,脑袋都快贴到纸上去了。

“这?这是?”

他的声音都开始发抖了。

“是大长老的字?”

“嗯。”

李云峰点了点头。

老木匠哆哆嗦嗦地伸出手,**一下,又不敢,手在半空中停住了。

他仔仔细细地看了半天,从字迹看到印章,最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又是激动,又是敬畏。

“没错!是真迹!绝对是真迹!”

他抬起头,看着李云峰的眼神都变了。

“小同志,你这是从哪儿得来的这宝贝?”

“大长老送的呗。”

李云峰笑呵呵的说道。

“了不得,了不得啊!”

老木匠连连赞叹。

“老师傅,我想给它配个最好的框子。”

“配!必须配最好的!”

老木匠一拍胸脯。

“小同志你放心,这活儿我接了!不收你一分钱!能亲手给大长老的题字做框,那是我这辈子修来的福分!”

“那哪儿行。”

李云峰说道。

“钱必须给。您就说,用什么木头最好。”

老木匠想了想。

“要说好,那肯定是黄花梨了。我这儿正好有一块存了好多年的上等黄花梨老料,就是给首长做家具剩下的,一直没舍得用。就用它了!”

“行,那您给算算,多少钱。”

“不要钱!说了不要钱就不要钱!”

老木匠态度很坚决。

李云峰也没跟他犟,他知道跟这种老手艺人犟没用。

“那行,老师傅,您费心了。我半个小时后来取。”

“半个小时?”

老木匠愣了一下。

“小同志,这可是细致活儿,半个小时哪够啊。”

“老师傅,我有急事,就麻烦您快点了。”

李云峰说道。

“行!那你等着!”

老木匠也是个爽快人,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他把店门一关,就专心致志地干起了活儿。

李云峰就在外面等着。

半个小时后,老木匠满头大汗地把一个崭新的相框递给了他。

那相框是用黄花梨木做的,木纹漂亮得很,还透着一股淡淡的香味。

做工更是没得说,严丝合缝的。

李云峰道了谢,硬是塞给了老木匠二十块钱,然后才抱着相框离开了。

他把相框小心地收好,骑上马,出了城。

但他没有回白音浩特。

而是调转马头,朝着东边,王建国那个建设兵团所在的方向去了。

他得去看看,那帮家伙,现在安顿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