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府盼我死,我偏要攀高门,嫁皇子! 第144章 孟瑶的冒险

阿福递来的东西,被一块明黄布帛层层裹好。

孟瑶伸手展开。

是一卷圣旨。

她心头一动,缓缓摊开,却发现上面空无一字,唯独左下角,赫然印着一枚朱红色的玉玺。

孟瑶瞬间明白过来,抬头看向阿福。

阿福压低了声音:“正如将军所见。陛下虽已赐下密诏,允许将军便宜行事,但燕回城一事,已让陛下察觉单凭密诏仍有不便之处。于是,便命奴婢随身携此空白圣旨随行。若日后再遇棘手之事,将军可依情势亲自拟旨,奴婢会当众宣读,以助将军行事。”

孟瑶微微一怔。

她已经手握便宜行事的密诏。

如今又多了一道可代天子宣告的圣旨。

皇帝这是将天下大权,交到她手上了。

她眨了眨眼。

若她此时写一道退位诏书……

算了,不能想。

想多了怕是会忍不住!

她抬起头,迎上阿福殷切的目光。

心底涌起一种复杂的滋味。

离京时,陛下派人暗中盯着外祖与三叔一家,对她步步提防。

可还不足十日。

竟将这般权柄托付于她。

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他信任端王,差点亡国。

如果还能继续信任她,让她说不出是感动,还是担忧。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

自己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既然如此,”孟瑶收好圣旨,神色肃然,“明日大军开拔,福公公便与本将一同启程吧。”

“奴婢谨遵将令。”

远远的看着从太守府后院走出来,楚墨渊皱着眉。

阿福的同行,意味着他不能再像先前那般随性了。

阿福不仅见过他。

还是除了钟意之外,最了解他的太监。

他得想个新的法子!

……

翌日清晨。

孟瑶留下两千人驻守燕回城。

率领其余兵马,绕出茂山,继续北上。

两日后,她终于与刘闯会合。

端王供状中提及的三处藏兵之地,也逐一被刘闯探明:

秋霞岭,藏兵数不详,易守难攻。

北契城,藏兵四万。

北契城近邻荒漠,物产不丰,靠北地其余地方的供给为生。

最后一处莽原,藏兵五万,以骑兵为主。

孟瑶首选离此最近的北契城,带领全部将士奔袭而去。

又过了两日,在距离北契城半日之外的一处郊野扎营。

这里是为北契城运送补给的要道。

孟瑶要在这里,拦住他们的补给。

原定的时间已至,但补给迟迟未到。

叛军主将不明所以,派探马出城探查,却尽数落入孟瑶伏兵手中。

她从探马口中得知,如今城中的存粮,还能维持五日。

她等不了这么久。

于是当晚,她带着刘念潜入城中。

却没想到在粮仓前,冷不防与楚墨渊撞了个正着。

两人面面相觑。

楚墨渊带着十数名暗卫。

人多力量大。

当天晚上,北契城中的六座粮仓被尽数焚毁。

一夜之间,城中存粮为零……

熊熊烈焰映红半座城池,叛军主将看着扑灭不及的大火,方寸大乱。

次日,孟瑶乘势宣读端王招降信。

叛军主将内心挣扎了足足一日,终究低头受降。

没有粮草,根本不需强攻。

困也能将他们困死了。

这一次,孟瑶未再耽搁,接受帅印后,立刻飞鸽传书入京。

北契城不同于燕回城,藏在深山可瞒人耳目。

此地地势开阔,消息必将很快传遍北地。

其他私兵藏身之处,定然获知事败的消息,她需要皇帝尽快派禁军前来接管。

而她则要速战速决,尽快拿下其余两处。

以免再起变数。

整顿军务后,她命刘念留守在此,等候禁军前来。

而她自己,则继续挥师北上。

三路大军,已破其一,剩下两处,她准备兵分两路。

她命刘闯为主将,将北大营一半兵力交由他率,奔赴莽原,招降藏在那里的五万骑军。

在常山大营跟随她时,刘闯本是骑兵副将。

没有人比他更懂骑兵的弱点。

而她本人,则亲率余下兵马,直指秋霞岭。

秋霞岭的叛将,是赵启山。

初听刘闯探来的消息时,她以为自己听错了。

因为赵启山,十年前就死了。

他是楚国难得的悍将,对战强敌魏军时,也少有败绩。

皇帝亲旨封他为正二品忠勇将军,命他驻守北境。

十年前,他旧伤复发而死。

皇帝闻讯悲痛难挡,亲自下旨将他的事迹昭告天下,让楚国百姓人人知其功绩。

没想到,他不仅没死。

还藏在此处帮端王养兵谋反!

他治军严苛,兵力必然精锐。

虽然刘闯不知此处私兵数量,但若按端王二十万大军来算,扣去北契城与莽原的兵力,秋霞岭至少屯兵十一万!

若再加上,赵启山这一员猛将。

孟瑶以不足三万的兵力应对,定然十足凶险。

她并未贸然举兵,而是在秋霞岭外安营扎寨。

众将以为她要照搬燕回城的旧策,于是纷纷请命。

廖长风跃跃欲试:“末将愿带骑兵上山伐竹,编成纸鸢!”

另一名副将立即跟上:“末将麾下有人识字,可为将军誊写端王招降信。”

孟瑶闻言,忍不住失笑。

“你们倒是积极,可这里……”她抬手指了指四周,“哪来的竹子?”

众人面面相觑,黝黑的面颊,开始泛红。

孟瑶笑道:“我知诸位皆是好意,但此处与燕回城不同。燕回城中多数是不明真相的百姓,他们本就畏惧战争,用纸鸢散布招降信,是为了让他们知道真相,也是让他们能看见不战的希望。”

“但秋霞岭不一样,这里真真切切驻扎着十一万叛军。他们藏身于此,不是为了守护家人,只是为了谋反,只凭一纸招降信,并不能让他们心动。”

廖长风试探问道:“那将军准备如何应对……”

孟瑶目光沉冷:“明日一早,本将亲自去见赵启山。”

“不可!”营帐内,众人齐声阻止。

就连阿福也急切劝道:“赵启山一心谋逆,将军此去太过凶险,还请三思!”

帐内众人纷纷劝阻。

而营帐之外,有名戍卫的眉心,正微微蹙起。

阿瑶,又要冒险了。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