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熊罴子这种头脑极其聪明的野兽,更是会选择尽量的避开枪声响起的地方。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大的部分,就是因为在人类与野兽搏斗的历史长河中。
这些动物的种群里,一部分惨痛的经历,已经随着基因,刻进了这些野兽的骨头中。
傍晚时分,为了补充队伍的干粮,也为了提前准备另外一种方式的狩猎行动。
徐林专门把几个捕兽夹子放到了距离营地两三公里左右的地方。
这一次的猎熊行动,开展的不是很顺利,大家伙带的干粮,拢共只够三天的。
徐林还得弄一些野鸡野兔什么的补充一下粮食储备。
另外,今天一整天的盲目搜山,也让徐林有了一些经验教训。
这个母熊罴子的活动范围还是太大了。
如果一直都像他们今天这种盲目无边的搜山搞下去,自己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碰到这只熊罴子。
还得想办法设夹子,做陷阱,然后再弄上一点有味道的食物。
这样的话,才有可能把处在饥饿状态下的熊罴子一家,给吸引过来。
“大力,夹子都布好了吗?”
“布好了,林子,你放心吧,我都按你的吩咐,把夹子上面做好伪装了。”
“我还按你教的方法,带着人做了十几个陷阱。”
“弄不到熊罴子,弄一两只野鸡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行,那你们先吃点东西休息吧,我守夜里的第一班岗。”
这一夜,徐林一伙人并没有睡到天亮。
因为就在大约凌晨四多钟的时候,徐大力不知怎么的,就把徐林他们给叫起来了。
说是自己好像是听到了布置野兽夹子的地方,有什么东西在叫唤。
大家伙当然是不相信隔着好几公里的距离,徐大力能有这本事,听到一座山以外的声音。
但是耐不住徐大力非说自己听的很清楚,就是有东西在叫唤。
徐林便只能无奈的答应了大力的恳求。
没办法,估计是饿的,这个年头,大家的情况就这样。
肚子里面没有什么油水,吃饱了饭,用不了两钟头,就又想吃东西了。
再加上这次过来的人大部分都是半大青年,带着的那点干粮根本不够吃。
三天的东西,两天就吃完了不说。
昨天刚入夜,徐林就听到了好几个人的肚子咕噜噜直叫唤。
所以此刻的徐林,也只得采纳了大家伙的意见,趁着夜色去看看陷阱。
这就是理论丰富和现实经验不足导致的结果。
好在,这徐大力也不知道是走了哪门子的**运。
等到大家伙摸着黑找到了地方一看,居然还真就发现了之前布设的陷阱里面,逮住了一只野兽。
“太好了,居然是一只獾八狗子!”
“林子,直接烤了吧!”
徐大力激动的跟个刚娶媳妇的小伙子一样,站在雪地里就蹦了三尺高。
獾八狗子,学名又叫做狗獾,东北这地方的狗獾,属于鼬科狗獾属的亚种之一。
是东北地区很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甚至比野猪还要常见一些。
这种动物属于杂食性动物,没事掏个鸟蛋,偶尔祸害个苞米什么的,都属于基本操作。
所以,这种动物在北方一直不太招人待见,你没事老下农户的苞米地,啃的乱七八糟的,人家自然就不喜欢了。
当然了,当时间推移到了二十年之后,狗獾的身份地位则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原因无它,就是因为这种动物,它的皮、肉、毛、油,均有经济价值。
狗獾的皮可以做裘皮衣服,肉鲜香可口,毛可以制作刮脸用的高级獾毛刷和油画笔,就连身上的油脂,都可以通过加工,做成治疗烧伤之类的涂抹药物。
所以,有了这些个有点,獾八狗子在后来,也就渐渐成了猎户们非常中意的猎物之一。
“太阳没出来,就想着吃啦!行吧,既然大家都饿了,那就吃!”
“不过,你们可千万别吃完了,我还得留一部分,用来吸引熊罴子呢。”
徐林当然知道身边有一群吃货,是什么样的感受。
一只足有十斤来重的獾八狗子摆在大家伙的面前。
你就算再有定力,也顶不住其他人扛不住饿。
尤其是在这寒冬腊月,北风似刀的季节,前面两天的连续赶路。
大家伙早就对食物望远欲穿了,这个时候,不给他们点油水尝尝,队伍还真就不太好带。
收好夹子,回到营地,大家伙便直接把獾八狗子开了膛,徐林专门把脏腑这一类腥味重的东西,单独用布给包了起来,准备后面碰到熊罴子当诱饵用。
其他的部分,徐林只让二柱把獾八狗子的皮给留下来了。
肉则直接用木头串了起来,放在火堆旁边烤制。
为了节省食材,徐林还用搪瓷缸子在下面摆了一排,用来接獾八狗子滴下来的油水。
搪瓷缸子,是那个年代,全国人民普遍在使用的生活用品。
从大兴安岭到江南水乡,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那么几个上面喷了字的搪瓷缸子。
有的喷的是单位的名字,有的则是各种纪念名称。
总之,这种东西就和那个时代的那种长方形的铝饭盒一样普遍。
吃饱喝足,大家伙就再一次的出发了。
考虑到现在这片林子,昨天的枪声,很可能导致熊罴子短时间内不会再踏足。
这一次,徐林直接领着队伍,又往熊罴子可能迁移的山林深处方向前进了二十里地。
这个方位,是徐林根据之前熊罴子脚印消失的方向定下来的。
后面又让猎犬黑子闻了一路,基本上敲定了具体的方向,徐林这才做出决定,走这条路。
二十里地,说远不远,说近也真是不近。
九个人足足走了半天有余,快到晌午,才算是勉勉强强的抵达了目标位置。
脚下的雪太厚了,浅的地方有一尺多,深的地方足有三四尺,甚至更深。
要不是东北这边山林里面的雪普遍比较厚实,人踩上去一般不会陷的太深。
徐林他们一行人,恐怕一天都走不出十里地去。
“太好了,果然是新鲜的熊罴子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