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岁月 第二十六章 数字迷踪

在太平烟厂这一亩三分地上,纪检和审计这两股力量要是合起来使劲儿,那动静可真的小不了。接下来出的这档子事儿,真像颗威力巨大的炸雷,把整个河东省烟草界都震得抖了三抖。

那时候,太平烟厂也跟着时代潮流走,开始搞起工资发放形式改革,试着用工资卡代替发现金。从那以后,职工们的工资不再是一沓沓厚厚的钞票,而是通过银行转账,悄没声儿地打进那张小小的银行卡里。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改变,可谁能想到,却引出了一件让人惊心动魄的大事件。

1999年年底,人们即将要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本该是大家高高兴兴拿年终奖的丰收季节,劳资处的人却意外发现了个怪事:单位十二月份的工资总额,居然比前几个月还要低不少。在烟草行业干久了的人都知道,年底年初从来都是工资收入最高的时候,奖金、福利就像秋收一样硕果累累,这种时候工资总额不升反降,简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绝对不可能。

警觉的劳资人员立刻意识到,这里头肯定有大问题,最可能的就是工资表出了差错。

为了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劳资人员赶紧行动起来。他们让各车间把工资明细一项项仔细核对,然后把各车间的核对结果汇总起来。可是反复核对了两天,愣是没找出任何问题。带着满肚子疑问,他们又去问财务部门,把工资表和银行拨付数仔仔细细对了又对,结果还是没错。在劳资部门内部,把工资汇总表和各部门工资表也来回比对,发现两者一模一样,仍然找不到毛病出在哪儿。没办法,他们只好去找计算机中心,盼着能从那儿找到答案。可是计算机中心查来查去,给出的答复依然是没问题。

这一切好像陷入了一个死胡同,明明知道工资数据有问题,可各个部门都一口咬定自己没错;明明感觉不对劲,可不管是明细表、汇总表还是拨款数,所有数据看起来都对得上。

那时候,太平烟厂的电算化系统还没完全建成,工资核算工作一半靠手工输入,一半靠电脑完成。这种半手工半电算的方式,给查问题添了不少麻烦。数据要在不同系统间来回倒腾,难免会出现差错。而且那时候大家对电脑知识没有普及,都不太熟悉操作,出了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查。

在这种情况下,劳资处的人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思来想去,总觉得这里边问题很大,说不准是个大窟窿。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劳资处长最后只好把情况一五一十汇报给了主管劳资工作的一把手袁源厂长。

袁源厂长乍一听说四季度工资比三季度低、十二月比十一月低,第一反应就是这简直是胡扯,根本不可能。在他看来,年底正是发年终奖的时候,工资总额不光不该降,还应该大幅增加,出现这种情况绝对是开鬼的玩笑。他当即要求劳资处长组织全部门人员开展检查,彻底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劳资处长回到办公室,要求部门所有人一律把手头工作放下,集中精力检查各个环节、各张统计表。忙活到晚上十点多,大家却一致说没有问题,这时,劳资处长头上冒汗了,她知道,这事闹大了。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到厂长办公室汇报自查结果。袁源听了汇报,一下子也懵圈了。他原以为肯定是那个环节把数字写错了,纠正过来就得了,没有太当回事。这下,他彻底警觉起来,出于对问题的重视,他严厉要求劳资人员跟财务、车间、计算机三个部门紧密配合,加班加点,把工资数据彻彻底底核对一遍,非得找出问题的根子不可。他还特意嘱咐:"这事不能拖,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当财务、劳资、车间、计算机几个部门的人坐在一起,共同核对工资数据时,一个吓人的差异突然冒出来了:劳资部门统计的十二月份单位工资总数,和财务部门十二月份的工资拨款数竟然差了三十多万元。但是,问题出在哪?到底谁的错?还是一团雾水。

要知道,那时候职工一个月工资也就刚不到一千,三十多万可是笔巨款。更严重的是,这只是一个月的工资差额,接着往下查连续倒推三个月的工资数据,发现每月的差额都在二三十万左右。这么算下来,三个月就差了将近一百万,这可把大家都吓坏了。

这个巨大的差异像晴天霹雳,把在场的人都震懵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又惊又怕。每个人都清楚,这绝不是个小问题,而是个大事儿,一场可能涉及贪腐舞弊的危机已经悄悄到来。在场众人都惊呆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劳资处长和财务处长一点不敢耽误,性急火燎地把情况汇报给了袁源厂长。袁源厂长马上召集厂务会,通报了情况,紧急成立专项调查组,由监审处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加紧调查这件事。负责审计工作的林秋水,自然也被委以重任,挑起了这个担子。

林秋水深入了解情况后,凭着职业敏感,觉得还有个关键环节没查到,那就是银行。于是他赶紧去银行打听。

银行查完后表示,确实是按厂里提供的工资拨款明细表操作的。再仔细一问才知道,在工资发放流程里,拨款是财务部门负责,工资表是信息中心提供,这两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核对,就像两张皮,各干各的。财务部门按信息中心提供的工资表数拨款,从来不去核实表格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中心也只管做表,不管后续的拨款环节。这两个重要环节脱节,就让人钻了空子。

种种迹象表明,问题肯定出在这两个环节中的某一个。要么是信息中心做的工资表有问题,要么是财务部门拨款时出了差错,或者两者都有问题。

为了尽快查明真相,林秋水决定让调查组先抽一个月的工资数据来查。他们把车间的工资表、财务的工资统计表、工资拨付款数、劳资的工资汇总表、计算机中心的工资电子表还有银行的工资拨付表等各项数据逐一核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个过程特别繁琐,要把一堆堆的报表和数字来回比对,眼睛都要看花了。

因为厂领导对这件事高度重视,催得特别紧,相关部门处长和车间主任、相关科室经办负责人员和所有车间劳资员、核算员、统计员不得不没日没夜地加班。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点多,才能拖着快散架的身子回家。连星期天也不能休息,还得坚守岗位。那段时间,办公楼里总是灯火通明,大家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泡面成了主食。

林秋水坐在计算机中心的服务器前,手指轻轻敲着键盘,不放过屏幕上的一行行数据。他突然停住,目光盯在一条异常的工资记录上,每月有好几千块钱进账,林秋水警觉了,即使当时的厂长一个月也拿不到这么高的工资数。再细看,这个人他认识,是一个调走一年多职工的工资卡,按理说这张卡早就停用或销毁了。他顺着这个线索往下查,发现这个本该作废的银行卡每月工资数都异常的高。林秋水赶紧找劳资处的人核实,经劳资处细查档案,这名职工确定调走已经一年八个月了。"

林秋水如释重负,说了一声:“终于找到了。”

那一刻,他好像看见了藏在数字背后的黑手,正悄悄伸向企业的命脉。这些看似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精心算计的人,是他贪婪的欲望和侥幸的心理。

2000年元旦,本是全家团聚、喜迎新年的好时候,林秋水却没法回老家和亲人团聚,只能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他组织各部门各车间的劳资员、核算员和统计员一起加班加点,不辞辛苦地倒推三年的工资统计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这起涉及金额高达五百多万元的贪污舞弊案,总算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了。

当调查结果送到袁源厂长桌上时,袁源厂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被眼前的数字惊掉了下巴。他好几次带着怀疑的口气厉声问林秋水:"你们确定没搞错?确定是500多万元?"他的手都有些发抖,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问题到底出在哪?谁是这张银行卡的实际持有人?”袁源厂长声音颤抖地问。

“目前看,问题出在计算机中心,他们有两份工资统计表,一份对付劳资处,一份对付财务处。至于两份表的工资差额,资金是怎么提走的,目前只发现一起通过职工废卡转账的证据,至于是谁持有这张卡,据我们了解,计算机中心主任杜胖子负责保管或销毁工资卡废卡。其余的,银行有规定,不让我们查。需要公安介入才行。”

袁源厂长再三确认后,他才不得不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自己不是在做梦。他的脸色变得很难看,沉默了好久才说:"报警吧。"当即,他果断要求厂办室向太平市公安局报案,请警方立即进厂调查,把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随着调查深入,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原来,这起舞弊案的根子出在计算机中心的杜胖子。计算机中心的主任杜胖子,自从和卷包车间劳资员杨晓红好上后,手头就紧巴起来。杨晓红是个爱时髦、好交际的女人,衣服化妆品都要买名牌,三天两头下馆子,开销特别大。她丈夫吴明轩是安保处的民警,却因为工作三班倒又沉迷打牌喝酒,不顾家,也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

杜胖子为了讨好杨晓红,只能想方设法弄钱。他利用职务之便,在工资系统上做了手脚。每个月做工资表时,他都会虚增几个名额,或者把已经调离、辞职人员的工资卡继续保留,把这些虚设的工资都转到他控制的银行卡里。因为财务部门和信息中心之间缺乏核对,这个把戏一直没被发现。

杜胖子和杨晓红结成相好的事,还要从吴明轩说起。

民警吴明轩不光下班后常和一帮车间工人打牌喝酒,还通过纵容工人偷烟卖烟来捞好处。这些工人为了顺利偷烟出厂门,和吴明轩达成了默契,他们每次偷烟前,都会提前和吴明轩约好时间,而吴明轩则在门卫室等着,给他们打掩护,保证他们顺利通过厂门。作为回报,工人们会把卖烟得来的钱分给他一部分。

这些工人偷烟,可谓极尽鸡鸣狗盗之能事,个个都是老手,手段五花八门。夏天天再热,也不穿短裤,而是只穿肥肥大大的裤子,在一条小腿上用绳子绑两条烟,再用裤子一罩,就这么大摇大摆地把烟带出厂门。女职工更隐蔽些,她们穿长裙,借着长裙的掩护,有的甚至能在每条腿上绑三条烟,小腿上绑两条,大腿上绑一条。而且因为中夜班的民警大多是男的,女民警不值中夜班,所以基本上没人检查女职工,除非有人举报。

到了冬天,更是偷烟的好时候,不管男女,人人都穿件军大衣,每次偷烟的数量也更多。有的工人甚至专门缝制了特制的**,里面缝了好多口袋,一次能带出去十几条烟。

要是仔细观察这些偷烟的工人,会发现他们走路姿势和别人不一样。两腿分得比别人开,不管年纪大小,走路都格外小心,生怕一不小心,烟就掉下来。这种小心翼翼的样子,明显就是心里有鬼。有时候他们碰见熟人,连招呼都不敢多打,嗯哼一声,就赶紧分开慢慢往外走。

有些安保人员想尽责阻止偷烟,却遭到吴明轩等人阻拦,双方甚至吵得面红耳赤,矛盾一触即发。有一次,一个新来的保安不知情,拦下了一个偷烟的工人,结果被民警二班班长吴明轩狠狠训了一顿,还威胁说再这么多事就找人修理他一顿。慢慢地,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一片乌云之中,一丝微弱星光能够坚挺多久?偷烟的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肮脏勾当?太平烟厂的偷烟剧情,有时候,就像一部苦情片中的滑稽场面;有时候,又像一串让人脑洞塌方的惊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