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回忆录第一卷 第72章:表彰大会展风采

();

清晨六点,钢笔在郑宇轩掌心转了半圈,笔帽碰着指节,发出轻微的金属磕碰声。他没再盯着本子上的墨点,而是将笔轻轻塞进警服内袋,扣上纽扣时压了压口袋边缘,像在确认什么还在。

赵亮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一条深蓝领带,崭新的,还挂着吊牌。他把领带往郑宇轩肩上一搭,笑着说:“头儿,系这个,配你那身最精神。”

郑宇轩低头看了眼,没动。

“今天不是你一个人上去。”赵亮自己动手,手指粗但动作稳,一边打结一边说,“我们几个都排好了位置,林悦在后排中间,我瞅着她有点紧张,估计上台前还得翻两遍发言稿。”

郑宇轩抬手摸了下领带结,指尖蹭到一丝凉意。他没说话,只是整了整肩章。

七点二十分,市局礼堂外陆续有车停下。郑宇轩走在队伍最前,赵亮紧随其后,林悦落在第三排。他们没走红毯,也没在签名板前停留,直接进了侧门。

礼堂灯光渐亮,主持人开始介绍获奖集体。台下坐满了人,有各分局代表,也有家属。郑宇轩目光扫过前排,忽然顿住。

陈建国站在通道边,怀里抱着女儿,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脚边放着一个旧布包。孩子小脸贴在他胸口,睡着了。

郑宇轩走过去。陈建国抬头,眼眶立刻红了。

“郑警官……”他声音压得很低,像是怕吵醒孩子,“我……我就想来看看。”

郑宇轩点头,没多问。

陈建国忽然往前半步,膝盖刚弯下去,就被郑宇轩一把托住胳膊。

“别。”郑宇轩说。

两人僵了几秒。陈建国喘了口气,抬起头:“那天在康复中心,我蹲在地上,她抓我衣服,我才知道……我还能当爹。”

郑宇轩看着他,没接话。

“今天你上台,我看着,心里就一句话——”陈建国声音抖了,“我们家活过来了。”

郑宇轩伸手,轻轻拍了下孩子的背。那小手在他碰触的瞬间,微微动了动,攥紧了父亲的衣领。

“那天你蹲着,我才明白什么叫破案。”郑宇轩低声说,“今天我站这儿,不是来领奖的。”

陈建国没再说话,只是把孩子抱得更紧了些。他转身走开时,背挺得比来时直。

八点整,表彰仪式开始。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破案纪实片段:窝点搜查、婴儿交接、法庭宣判。画面切到赵亮冲进房间抱起孩子的那一幕时,台下有人轻声抽泣。

主持人念到重案组集体二等功时,郑宇轩起身,带着队员上台。奖状递到手里,他没看,直接交到赵亮手中。

“接下来,请一线干警代表赵亮同志发言。”主持人说。

赵亮握着奖状走上讲台,站定后没立刻开口。台下安静下来。

“有人说我们是英雄。”他终于说话,声音不大,但传得很远,“可我在窝点抱起那个婴儿时,他看我的眼神,不像看救他的人,像看又要抢走他的人。”

台下有人交换眼神,前排一位领导微微皱眉。

赵亮没停:“他不哭,就那么睁着眼,盯着我。我把他抱起来,他手指一直抓着空气,像是想抓什么回来。后来我才知道,他之前被换过三次手,每次都是陌生人抱走,再转给别人。”

他顿了顿:“我们不怕冲进去,不怕追人,不怕流血。我们怕的是,把孩子交回去,他们还得重新学怎么认爹妈,怎么相信一个家能稳稳地在那儿。”

礼堂里静了几秒。

“破案不是终点。”赵亮声音抬高了些,“孩子回来,只是开始。我们抓了人,可有些东西没抓回来——他们哭的权利,笑的权利,半夜醒来不怕黑的权利。”

他看向后排:“我建议,以后每个大案收尾,不只是写结案报告,还得写一份‘回家报告’。谁接的,怎么接的,孩子第一反应是什么,家长有没有抱稳。这些,也该是破案的一部分。”

台下依旧安静。然后,从后排开始,掌声一点点响起来,像雨点落在干土上,先是零星,接着连成一片。

郑宇轩低头,看见自己右手掌心有一道浅痕,是刚才握笔太紧留下的。他没去擦。

主持人接过话筒,宣布下一项颁奖:“接下来,授予法医林悦同志‘年度技术先锋’称号。她在本案中通过医学数据分析,为侦破与救助同步推进提供了关键支持。”

林悦起身时动作迟缓,像是不习惯被这么多人注视。她走上台,接过奖状,手指微微发抖。

主持人示意她讲几句。她张了张嘴,又闭上。

郑宇轩从后排起身,走到台侧,轻轻按住她拿着奖状的手。

“那天你画出脑供氧曲线,”他说,“不只是救了一个孩子。你改了我们办案的逻辑。”

林悦抬头看他一眼,深吸一口气,接过话筒。

“法医平时做的,是给死人说话。”她声音平稳下来,“可这一次,我做的每一份记录,都是为了帮活人找回真相。”

她顿了顿:“孩子不会说,但我们能听。体温变化、哭闹频率、对声音的反应——这些不是数据,是他们在求救。我们早一点听懂,他们就能少一天活在黑暗里。”

台下掌声再次响起。

颁奖结束,众人陆续离场。郑宇轩没参加合影,也没去接待领导,转身从后门离开。

走廊尽头,他停下,掏出手机。屏幕亮起,一条新消息来自康复中心:

“陈建国女儿,今日首次主动呼唤母亲。”

他看完,把手机收进裤兜,手伸进内袋,指尖碰到钢笔的金属笔帽。

赵亮从礼堂追出来,手里拿着两瓶水,递了一瓶给他。

“刚才讲台上的事,”赵亮说,“其实我昨晚才决定说。”

郑宇轩拧开瓶盖,喝了一口。

“以前总觉得,立了功就该谢领导,谢组织。”赵亮靠着墙,“可那天在会议室,你说‘案子结了,人还在’,我才知道,有些话不说出来,迟早会压垮自己。”

郑宇轩看着他,没接话。

“林悦也说,她以前只想着把报告写准,别的不管。现在她觉得,写报告不是交差,是铺路。”

他顿了顿:“头儿,咱们队……是不是该有个名字?不叫重案组,叫别的。”

郑宇轩摩挲着瓶身,水珠沾在指腹上,凉的。

“叫什么?”

“还没想好。”赵亮笑了笑,“但得让人知道,我们不只是抓人。”

郑宇轩把空瓶捏扁,丢进**桶。

远处传来脚步声,林悦走来,手里抱着文件夹,还是那副惯常的冷静模样。

“刚接到康复中心电话。”她说,“七个孩子,今天有四个主动叫了爸妈。”

赵亮咧嘴笑了下:“那得记一笔。”

林悦点头,翻开文件夹,在最新一页写下时间、姓名、反应记录。写完,她抬头:“下次行动,我申请提前四十八小时进组。”

郑宇轩看着她手中的笔,没说话。

“不只是尸检。”林悦补充,“活体评估、营养状态、心理基线,这些都能提前做。”

赵亮插嘴:“那我申请配个心理专员随队,别等事后补。”

郑宇轩从内袋抽出钢笔,拧开笔帽,在随身记事本上写了一行字。

赵亮凑过去看。

本子上写着:

**侦救同步流程试行方案**

**牵头:重案组**

**协作:法医、心理、康复**

**执行标准:以受害者回归为结案依据**

“这算正式提了?”赵亮问。

郑宇轩合上本子,把笔重新别进内袋。

“不算提。”他说,“是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