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回忆录第一卷 第60章:解救婴孩暖人心

();

冷冻舱第三层的抽屉被液压钳缓缓拉开时,金属与冰层摩擦发出细微的咯吱声。林悦的手套贴着保温膜边缘,指尖能感受到内层传来的微弱搏动。她没说话,只将听诊器迅速贴上膜面,耳麦里传来断续却有力的心跳。

“还有生命体征。”她抬头,声音压得极低,“体温接近失温临界值,必须立刻转移。”

郑宇轩站在她身后一步,战术背心已经解开。他没等通报结果,直接将婴儿从膜中托出,动作轻得像怕惊醒一场噩梦。孩子的皮肤泛着青灰,嘴唇几乎发紫,但胸口仍有起伏。他把人裹进温热的背心里,贴近自己身体,同时伸手探向颈后——那里有一块小小的梅花状胎记,边缘清晰,颜色暗红。

“和陈建国提供的照片一致。”他说,嗓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

赵亮正蹲在另一侧,斧头搁在一旁。他盯着冷冻舱内壁的三道划痕,指甲顺着痕迹滑过:“这些不是工具留下的,是手指甲。孩子醒过,想爬出去。”

林悦取下听诊器,从急救包里翻出便携式血氧仪。第一个婴儿的数值刚跳上屏幕,她眉头一紧:“血氧82%,心率138,低温引发代偿反应。”她立刻打开液氮罐的改装恒温箱,调温旋钮顺时针拧到底,“每小时升温不能超过0.5℃,否则血管会破裂。”

“第二个抽屉也打开了。”技侦员的声音从后方传来,“两个婴儿,其中一个呼吸微弱。”

郑宇轩没回头,只对着对讲机按下通话键:“医疗组准备新生儿转运舱,三组,带心电监护。渔丰8号甲板为接驳点,十分钟内到位。”

话音未落,冷冻舱第六层的抽屉也被拉出。林悦快步过去,刚剪开保温膜,那孩子便发出一声极轻的呜咽。她立刻将呼吸面罩扣上,手稳得没有一丝抖动。

“肾上腺素准备。”她盯着监护仪,“静脉通路建立,0.1mg推注。”

赵亮拆开船载急救包,翻出纱布和固定带。他正要包扎,忽然停住:“这缝线不对。”他扯开一角,从夹层里抽出一片薄如纸的金属芯片,“他们给襁褓缝了追踪器。”

郑宇轩接过芯片,指尖在表面摩挲一圈。这不是普通信号发射器,而是加密频段的远程唤醒装置,一旦婴儿脱离预设范围,就会自动激活定位。

“不止是贩卖。”他低声说,“他们在建立长期监控网络。”

林悦处理完第三个婴儿,起身时膝盖发出轻微响声。她没在意,只将三个孩子的生命体征录入平板,同步传回岸上指挥中心。数据刚发送完毕,护士在医疗舱内喊出声:“二号患儿血氧掉到89%!”

她冲进去,呼吸机已经接上,但婴儿的胸廓起伏越来越浅。她一把抓起备用针管,撕开衣领,针尖刺入锁骨下静脉的瞬间,监护仪的警报声开始回落。

“稳住了。”护士松了口气。

赵亮抱着刚处理完的婴儿走出来,脸上的汗结了一层薄霜。他把孩子交给技侦员,转身又去查看最后一个抽屉。里面没有保温膜,只有一张折成小方块的纸条,夹在毯子褶皱里。

他打开,喉咙突然发紧。

“郑队……”他走过来,把纸条递过去,“写的是‘求好心人收养’。”

郑宇轩接过,纸条上的字歪歪扭扭,墨迹被水汽晕开过,但能看出是成年人写的。他没说话,只将纸条收进物证袋,贴上标签。

“登记编号,带回实验室分析笔迹和纸张来源。”

他转身走向甲板,脚步沉稳。直升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旋翼卷起的风拍打着船体。救援队已经开始搭建临时转运平台,保温毯、呼吸机、监护仪一箱箱搬上甲板。

郑宇轩在舱门口停了一下,回头看了眼冷冻舱。林悦正指挥技侦员采集壁面血样,赵亮蹲在角落检查鞋印。他没再停留,径直走向临时比对区。

遮光帘已经拉起,形成一个半封闭空间。陈建国站在外面,双手紧紧攥着衣角,裤管上的油渍还没干,鞋底沾着泥和碎石。他看见郑宇轩,嘴唇动了动,没出声。

“可以进去了。”郑宇轩说,“孩子情况稳定,但需要您配合做初步身份确认。”

老人踉跄着跨进去,一眼就看见保温毯里的小女孩。他扑跪下来,手抖得几乎碰不到孩子。直到指尖触到那块胎记——腰侧咖啡色的椭圆形印记,边缘微微凸起——他整个人猛地一颤,额头抵上女儿的小脚,肩膀剧烈起伏。

林悦递上无菌棉签:“需要您的唾液样本,做STR预检。”

陈建国胡乱点头,咬住棉签一端。林悦收好,**检测仪。三分钟后,屏幕跳出匹配提示:亲缘关系概率99.8%。

“是妞妞……真的是妞妞……”他喃喃着,眼泪砸在毯子上,洇开一圈深色。

赵亮抱着另一个婴儿走过来,轻声说:“这个孩子还没找到家属,衣领里的纸条可能是生母留的。”

郑宇轩点头,目光扫过甲板。四个婴儿均已稳定,医疗组正在做最后检查。他拿起对讲机:“通知留守组,冷冻舱原始状态必须完整保留,热敏相机持续记录。”

“郑队。”林悦走过来,递上移交清单,“四个孩子,信息登记完毕。”

他接过笔,钢笔的金属外壳还带着体温。笔尖落在“获救人数:4”那一栏时,停了三秒,才缓缓写下数字。墨迹在纸上洇开一点,像一滴未落的雨。

直升机舱门打开,救援人员开始登机。郑宇轩亲手将裹着战术背心的孩子交给陈建国,叮嘱了一句:“路上保持体温,到医院立即做全面检查。”

老人抱着女儿,突然转身,深深鞠了一躬。小女孩抬起手,抓住郑宇轩的警徽,指尖在金属表面划了一下。

林悦整理物证箱时,掀开一条保温毯,发现内层用暗红色笔迹写着“谢谢警察叔叔”。字歪斜,却一笔一划,像是用尽力气写下的。

对讲机突然响起。

“郑队,冷冻舱底层又发现划痕。”留守队员的声音清晰传来,“位置在第七层背面,经比对,鞋印特征与成年女性吻合,推测可能存在第五名被藏匿者。”

郑宇轩握紧钢笔,指腹的烫伤结痂微微发痒。他望向直升机,螺旋桨的气流正将最后一片保温毯吹起一角。

“通知潜水组。”他转身走向指挥艇,“搜索半径扩大到两海里,重点排查船底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