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末日之下 第十三章:高层联络与僵尸病毒的起源

李姐的眼泪落在苹果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仓库外的天渐渐暗了下来,远处偶尔传来几声丧尸的嘶吼,却比之前安静了不少 —— 大概是白天的清理起了作用,也可能是那些逃走的尖嘴丧尸,暂时没找到回来的路。

王猛刚按刘伟的嘱咐,给李姐送完物资,就被田志明叫到仓库角落,赵凯已经蹲在那里,手指飞快地在电台面板上调试,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频率数值。他戴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透着冷静的光,和王猛一身黝黑肌肉、满脸刚硬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田志明身边围着区卫健委的张主任、民政局的刘科长,几人脸色凝重,目光却都落在赵凯手里的设备上 —— 他们都知道,能否联系上外界,全看这小子的技术。

“刘队让俺过来时说,赵参谋要是破解不了频率,俺们再想别的办法,不过看这架势,应该快成了。” 王猛咧嘴一笑,声音洪亮,却刻意放低了音量,没打扰赵凯的操作 —— 他清楚,这小子玩设备比自己冲上去砍丧尸还靠谱,上次基地的监控系统坏了,就是赵凯用两个旧零件拼拼凑凑修好的。

赵凯指尖一顿,突然按下一个按钮,电台里的电流声瞬间清晰,一个断断续续的男声传了出来:“…… 这里是潍坊市应急指挥中心…… 奎文、潍城两区感染率超 90%…… 临朐设隔离区…… 科研团队在研病毒……” 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平稳却难掩兴奋:“成了!是市应急办的加密频率,我破解了信号波段,现在能稳定接收。刚才还截到一段关键信息 —— 今晚 8 点,科研团队会通过 FM92.3 民用波段广播,讲解病毒研究成果,包括感染途径和尸变应对办法。”

田志明猛地凑过去,手里攥着笔记本,笔尖都快戳破纸页:“能联系上吗?我们需要知道更多!比如…… 全国的情况怎么样?之前听说青岛那边已经……”

“田主任,我还发现个民间应急频道。” 赵凯手指在面板上又敲了两下,调出一个小型显示屏,上面滚动着一行行文字,“昌乐的幸存者说,他们基地缺抗生素;还有个匿名信号提到,全国东部沿海感染率已达 98%,上海、广州很多医院都出现了停尸房异变 —— 尸体自己坐起来,咬开停尸柜冲出去,一天之内全国至少发生 300 起这种事。”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更可怕的是,有地方报告说,尸体从坟墓里爬出来了,应该是病毒通过土壤渗透,感染了未腐烂的尸体。”

仓库角落瞬间安静,刘科长手里的笔 “啪嗒” 掉在地上,张主任脸色发白:“这…… 这病毒竟然能感染尸体?咱们基地西边就是山坡坟地,要是……”

这时,刘伟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过来,军靴踩在地上没有多余声响。他扫了眼电台屏幕,目光落在赵凯标注的 “坟地尸变” 字样上,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赵凯,把市应急办频率、民间频道、科研广播时间分类记好,重点标注‘尸变应对’‘坟地处理’关键词;”

“是!” 赵凯齐声应下,带着军人特有的纪律性。王猛转身就往装备库走,脚步利落得不带一丝拖沓;赵凯则从背包里掏出防水笔记本,飞快记录,字迹工整,还在 “坟地处理” 旁画了个醒目的三角符号,旁边标注 “优先解决”。

我和老王凑过去时,赵凯正拿着笔记本给田志明分析:“田主任,科研团队需要尖嘴变异丧尸的样本,我根据它们上次逃走的路线推断,社区医院的通风管道里可能残留毛发 —— 那些管道直径够它们钻,而且能直通医院外的丧尸群,这也是它们能快速消失的原因。另外,高速交接点周围有三个废弃加油站,我查了卫星地图,油罐里还有残留汽油,要是藏了丧尸,一旦开枪引爆就麻烦,建议让王猛带小队提前半小时清场,用*****处理死角,既安全又能销毁可能的病毒残留。”

田志明看着笔记本上清晰的路线图和风险标注,忍不住点头:“多亏有你,不然我们光凭一腔热血,说不定会把好事办砸。”

“都是刘队教得好。” 赵凯语气谦逊,却下意识看向刘伟的方向 —— 在他心里,刘伟不仅是队长,更是带他走出多次险境的领路人。上次在工厂遇袭,是刘伟让他留在后方分析丧尸路线,才避免了更多伤亡,“刘队常说,‘战术大于蛮力,预判大于补救’,这次也一样。”

刘伟正站在仓库中央,目光扫过休息的居民:老太太抱着孩子打盹,年轻姑娘在整理刚搜来的药品,几个青壮年在擦拭武器。他眼神柔和了一瞬,随即又恢复沉稳,走到我身边,接过我手里的基地人员统计表,手指在 “老人孩子 300 人”“青壮年 600 人” 的数字上顿了顿:“明天清理西边山坡的坟地,你和老王跟着田主任,带 10 个青壮年,配两把**、一把***。记住科研人员可能提到的流程 —— 先浇汽油,再点火,别直接用铁锹挖,避免病毒沾到皮肤。遇到尸变不要慌,优先护着老人孩子撤,我们的目标是‘清理’,不是和尸体硬拼。”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定海神针,每句话都条理清晰,没有多余的情绪。我点点头,把 “先浇油、后点火” 默念了两遍 —— 上次在工厂面对丧尸的慌乱,在他冷静的安排下,好像也消散了不少。

刚说完,仓库另一边传来赵凯的声音:“刘队!有重大发现!” 我们赶紧围过去,赵凯已经把笔记本电脑连在电台上,屏幕上弹出一个模糊的卫星视频窗口,主持人穿着沾满污渍的白大褂,背景是狼藉的演播室,角落里堆着几个防护服箱子。

“…… 全球感染率已达 95%,距离病毒首次发现仅 28 天!” 主持人的声音带着颤抖,却努力保持镇定,“经多国科研团队联合溯源,病毒起源于非洲海地的偏远村落,初期症状和普通感冒一模一样 —— 发热、咳嗽、乏力,常规核酸检测根本查不出来,直到患者意识模糊、皮肤开始溃烂,才会显现感染特征,但此时已具备极强传染性。”

屏幕上切换出一张世界地图,红se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只有南极、北极的小部分区域是白色:“病毒在美国本土小范围传播后,通过航空、海运扩散到全球。现在我国东部沿海感染率 98%,青岛、宁波等地的医院停尸房,陆续出现‘活尸’,有的甚至突破医院防线,冲进居民区……”

视频突然切到一段监控画面:潍坊市某人民医院的停尸房里,几个盖着白布的尸体突然坐起来,白布滑落,露出腐烂发黑的皮肤,其中一个尸体张开嘴,牙齿咬在停尸柜的玻璃门上,“咔嚓” 一声,玻璃竟被咬出裂纹!紧接着,更多尸体从停尸柜里爬出来,朝着门口涌去,值班护士的惨叫声透过屏幕传出来,让人头皮发麻。

仓库里瞬间安静,老太太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脸埋在孩子的衣服里;年轻姑**嘴唇哆嗦着,手里的搪瓷缸 “哐当” 掉在地上,却没人去捡。老王叹了口气,拍了拍我的肩膀:“没想到…… 情况比咱们想的还糟,这病毒连死人都不放过。”

刘伟眉头微蹙,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没让慌乱蔓延:“赵凯,分析一下尸变尸体的行动数据,和普通丧尸、尖嘴丧尸对比,给清理坟地的小队做规避方案。”

赵凯立刻调出之前记录的数据,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普通丧尸速度 1.2 米 / 秒,尖嘴丧尸能到 1.8 米 / 秒,尸变尸体因为肌肉腐烂,速度只有 0.8 米 / 秒,但爆发力强,破土而出的瞬间能扑 1.5 米远。清理时建议保持 3 米以上距离,先把汽油浇透坟头,再点火,别给它们扑上来的机会。” 他还打开卫星地图,在西边山坡的坟地上标了 12 个红点:“这 12 座坟里,3 座是新坟,土壤松动,最容易尸变,建议先处理这 3 座,用铁锹把坟头拍实,延缓它们破土的时间。”

他的分析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原本慌乱的居民渐渐平静下来 —— 有这样的智囊和沉稳的队长,好像再可怕的情况,也有应对的办法。

田志明拿起电台,想联系市应急办确认细节,赵凯却拦住他:“田主任,现在信号有干扰波,我刚测到频率波动,等我用旧天线做个增强器,确保通讯清晰再联系,避免关键信息听漏。” 他说着,从背包里掏出两个旧天线、一卷电线,三两下就拼出一个简易增强器,接在电台上,果然,之前断断续续的声音变得清晰起来。

“…… 科研团队广播内容包括:早期感染识别、丧尸体液传染性时长、尸变焚烧标准…… 明天物资交接,有 3 名穿白色防护服的科研人员随行,携带采样设备和病毒预防手册……” 市应急办张主任的声音传来,刘伟听完,立刻安排:“赵凯,你负责组织居民收听广播,把收音机集中到仓库中间,调试好频率,给听力不好的老人准备扩音器;王猛,你带 5 个武警,明天凌晨 5 点出发去高速路口清场,按你熟悉的战术来,优先清理油罐区;田主任,你和我留在这里,制定采样计划,确保科研人员安全 —— 尤其是去社区医院采尖嘴丧尸样本时,必须有两人以上警戒。”

“是!” 赵凯和王猛齐声应下,没有丝毫犹豫。王猛去装备库时,特意走到赵凯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子,明天俺清完场,你跟科研人员采样可得小心,那些尖嘴玩意儿狡猾得很,要是遇到麻烦,俺立马赶过去。”

“放心,我查了采样流程,就用棉签蘸点毛发或血迹,放进保存液就行,很快。” 赵凯笑着点头,还从口袋里掏出个自制的 “应急信号器”,“这个你拿着,要是遇到丧尸群,按一下就能发信号给我,我帮你分析撤退路线。”

两人一个敢冲、一个善谋,配合得无比默契 —— 这是多年在部队里养成的信任,也是对刘伟最大的忠心。

晚上 7 点 50 分,仓库中间挤满了人,十几台收音机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每台旁边都贴着赵凯手写的 “广播重点提示”:1. 病毒通过血液、唾液、眼泪传播;2.72 小时内丧尸体液仍具传染性;3. 尸变尸体需烧至碳化;4. 发热超 38.5℃立即隔离。他还特意给老太太这类听力不好的人,安排了年轻姑娘在旁边复述,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清。

8 点整,广播准时响起,科研人员沉稳的声音透过收音机传来:“…… 大家好,这里是潍坊市病毒科研应急团队。经过对 100 例丧尸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病毒无法通过空气传播,但只要接触到感染者的体液,哪怕是 0.1 毫升,都可能被感染…… 对于停尸房或坟墓里的尸变尸体,唯一安全的处理方式是彻底焚烧 —— 至少燃烧 30 分钟,确保尸体碳化,避免病毒残留……”

刘伟站在仓库边缘,目光扫过认真收听的居民:有人在笔记本上记录,有人在小声讨论,老太太把 “焚烧 30 分钟” 反复念给孩子听。看到有居民没听清 “早期感染症状”,他示意赵凯把扩音器音量调大;看到王猛在维持秩序,确保没人拥挤到收音机旁,他微微点头,没有多余的指令,却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广播结束后,刘伟召集核心人员开会。赵凯先汇报:“我根据广播内容更新了基地防御方案 —— 在仓库周围加设 10 米宽的‘隔离带’,用铁丝网围起来,地上洒上汽油,一旦有尸变尸体靠近,能及时点燃;另外,我破解了科研人员的采样设备说明书,明天采样时,只要避开尖嘴丧尸的攻击范围,基本没风险。”

王猛接着说:“俺把去高速的小队名单定好了,都是身手好、纪律性强的,每人带够三天口粮和水,还备了两桶备用汽油,保证完成任务。”

刘伟听完,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做出最终决策:“赵凯,明天你跟科研人员去采样,负责设备调试和路线规划;王猛,你清完高速路口,就在那里待命,等科研人员到了一起回来,路上注意观察有没有坟地尸变的迹象;我留在基地,统筹清理坟墓和隔离工作 —— 尤其是要盯着隔离区,一旦有人出现发热、咳嗽,立刻转移,不准拖延。”

他的决策果断,既发挥了赵凯的智商优势,也利用了王猛的战斗能力,每个人都能在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 —— 这正是他作为队长的过人之处。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王猛就带着小队出发了,临走前他对着刘伟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刘队,俺保证完成任务,把物资和科研人员安全带回来!”

刘伟回了个军礼,语气平静却坚定:“注意安全,按预案来,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联系赵凯,他能帮你分析最优路线。”

赵凯则已经把采样设备和卫星地图准备好,正给我和老王讲解清理坟墓的细节:“你们看,这 3 座新坟的位置离基地最近,必须先处理。浇汽油时要绕着坟头浇一圈,形成‘防火带’,避免火焰蔓延到旁边的树林;点火后别马上离开,盯着火焰烧够 30 分钟,要是有尸体从火里爬出来,就用铁锹把它按回去,直到烧透。” 他还画了个简易逃生路线图:“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就往东边的树林跑,那里有咱们之前挖的陷阱,能暂时挡住尸变尸体。”

我和老王跟着田志明出发时,刘伟还站在仓库门口目送我们,手里拿着望远镜,目光扫过山坡的方向,直到我们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才转身去检查隔离区的设置 —— 他知道,作为队长,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沉稳冷静,是对基地 1200 人最大的负责。

清理到第二座新坟时,坟头突然 “咔嚓” 一声塌陷,一只腐烂的手从土里伸了出来,指甲又长又尖,泛着黑绿色的光。老王刚想举着铁锹冲上去,我赶紧拉住他,想起赵凯的叮嘱:“先浇油!” 我们立刻往坟洞里泼汽油,刚点上火,一只尸变尸体就猛地探出头,黑红色的涎水顺着嘴角往下滴,喉咙里发出 “嗬嗬” 的怪声。

田志明身边的武警刚想举枪,刘伟的声音突然从对讲机里传来:“别开枪!子弹可能打穿尸体,溅出的体液有传染性!用铁锹按住它的头,让火焰烧透!”

指令及时又精准,我们赶紧照做,两把铁锹死死按住尸变尸体的肩膀,直到它的皮肤被烧得 “滋滋” 作响,彻底不动了。对讲机里传来刘伟的声音,依旧沉稳:“处理完这座,立刻去下一座。赵凯刚才用无人机监测到,你们东北方向 500 米有三只普通丧尸,正往山坡移动,注意警戒,别被它们偷袭。”

原来,赵凯一直在用无人机跟踪我们的位置,把周围的丧尸动向实时汇报给刘伟,再由刘伟下达指令 —— 三人的配合像一台精准的机器,充满了军人的纪律性,也让我们心里多了份底气。

中午清理完所有坟地,我们刚回到基地,就看见远处的公路上,三辆军绿色卡车驶来,车身上写着 “潍坊科研应急物资”。王猛坐在最前面的卡车副驾,正对着我们挥手;赵凯坐在后面的车里,手里拿着采样箱,正和穿白色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说着什么。

刘伟快步迎上去,和科研人员握了握手,语气平静却带着敬意:“辛苦你们了,一路还好吗?”

“多亏王队长提前清了加油站的丧尸,不然我们可能要被困在那里。” 领头的科研人员摘下防护面罩,露出一张疲惫却坚定的脸,“还有赵参谋,我们的采样设备在路上坏了,是他用两个旧零件修好的,还帮我们分析了尖嘴丧尸的活动范围,太厉害了。”

王猛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俺就是按刘队教的战术来,没什么。”

赵凯则递过一份报告,语气认真:“刘队,这是我和科研人员分析的尖嘴丧尸数据 —— 它们的尖喙硬度能击穿 1 厘米厚的钢板,下次遇到,建议用***或*****,普通子弹很难造成致命伤。另外,科研人员说,咱们基地的隔离方案很科学,尤其是‘发热立即隔离’的措施,正好符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