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彻底笼罩了赵家庄。
篝火堆旁,赤曦军的士兵们并未如赵云所想那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笑,更没有早早躺下歇息。
他们以什为单位,一排排,一列列,整齐地盘腿坐在地上。
每个队列前方,都有一名军官模样的人,借着跳动的火光,拿着一截木炭,在身前的一块木板上,写写画画。
“人……民……”
一个军官写下两个字,用木棍指着,一笔一划地教着。
他的声音洪亮,在夜空中传出很远。
“跟我读!人——民!”
“人——民!”
数百名士兵,用带着各地口音的嗓门,齐声怒吼。
那声音里,没有丝毫疲惫,反而充满了某种奇异的,渴望的力量。
赵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下。
他看着这一幕,大脑一片空白。
这是在做什么?
“赵将军。”
身边一名负责警戒的哨兵,见到他,立刻挺直了身躯,眼神里满是尊敬。
赵云回过神,指着不远处的篝火堆,喉咙有些发干。
“这位兄弟,他们这是在……”
哨兵的脸上,立刻洋溢起一种无法掩饰的自豪。
“报告赵将军!这是我们赤曦军的夜校!”
“主公定下的铁规矩,只要不是在打仗,每晚一个时辰,雷打不动!”
“夜校?”赵云眉头紧锁,这个词汇他闻所未闻。
他看着那些士兵,白天刚刚经历了一场血战,此刻却还要被聚在这里,他无法理解。
“行军打仗,本就辛苦至极,将士们理应好生歇息,养精蓄锐。”
“为何还要耗费心神,学这些……笔墨功夫?”
在赵云的认知里,一个士兵,只需要懂得服从命令,懂得如何用刀枪杀敌,就足够了。
读书识字,那是士人的事情。
哨兵的腰杆,挺得更直了。
他几乎是复述般地,说出了那段早已刻进骨子里的话。
“主公说过!”
“刀枪,只能杀死敌人的身体。知识,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
“只有识了字,才能读懂《民声报》,才能明白我们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我们赤曦军的兵,不是给官老爷卖命的炮灰,也不是只知道烧杀抢掠的流寇!”
哨兵的胸膛起伏,眼中闪烁着光。
“我们,是人民的战士!”
人民的战士!
这五个字,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赵云的心口。
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的目光,不受控制地扫过那些学习的队列。
他看到了一个让他眼皮狂跳的画面。
在那座铁塔般的猛将周铁山身前,同样摆着一块小木板。
周铁山正笨拙地握着一截木炭,龇牙咧嘴地模仿着教官的笔画,一笔一划,写得比杀人还费劲。
另一边,箭术超凡的太史慈,竟也盘腿坐在一群士兵中间,侧耳倾听。
他不时会和身边的士兵低声讨论几句,脸上没有半分不耐,反而充满了兴致。
从将军到士兵,所有人都在学!
这种学习的氛围,浓厚得让人窒息!
赵云的呼吸,不自觉地急促了起来。
就在此时,一个队列里,一名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的年轻士兵被教官点了名。
他站起身,手里捧着一张发黄的《民声报》,借着火光,磕磕巴巴地朗读起来。
“论……论我们为何能战胜三千贼寇……第一,是……因为我们有主公的……的正确指挥……”
他的声音很小,读得断断续续,好几次都读错了音。
周围的士兵没有一个人嘲笑他。
所有人都安静地听着,眼神里全是鼓励。
那年轻士兵读完一段,脸涨得通红,却激动地挺起了胸膛。
他坐下时,脸上那满足而骄傲的笑容,像一道闪电,深深地劈进了赵云的灵魂深处!
这一刻,赵云终于明白了。
彻底明白了!
李峥口中的“制度之勇”,到底是什么!
那不仅仅是分田地,不仅仅是吃饱饭,不仅仅是严明的军纪!
那是一种思想上的武装!
是一种要从根子上,把一群麻木的、只为活命的农夫,变成一群有思想、有尊严、有信仰的战士的伟大工程!
一支在战火纷飞中,依旧坚持为每一个士兵扫盲的军队!
它的眼光,它的追求,它的潜力……
赵云简直不敢再想下去!
他前半生所见过的所有英雄豪杰,所有诸侯军阀,在李峥这匪夷所思的“田埂夜校”面前,都显得如此的……渺小,如此的……可笑!
这才是真正的,改天换地!
赵云紧紧握住手中的长枪,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发白。
他感觉自己胸膛里有一团火,正在熊熊燃烧,烧得他浑身滚烫!
“子龙兄弟。”
一个温和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赵云猛地回头,只见太史慈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后,脸上带着爽朗的笑意。
太史慈的目光扫过那些学习的队列,眼中同样充满了感慨。
“很震撼,对吧?”
“我第一次见到时,也和你一样。”
他拍了拍赵云的肩膀,手臂孔武有力。
“走,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
“我那里,有缴获的好酒,陪我喝两杯。”
太史慈的眼神变得深邃,他看着赵云,一字一句地说道。
“有些话,我想,是时候跟你聊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