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风华:不负边疆不负卿 第24章 赵卫国收到周晓洁的来信

();

说着,丁大姐几乎是跑着回家的,就想着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娟儿。

昨晚他们吵架时,娟儿在一旁不敢吭声,知道自己以后肯定不能再跟周晓洁学习了,整个晚上都没睡觉。

丁大姐一路跑回家,路过的人们都以为出了什么事了。

“这丁大姐是怎么了?”

“是啊!跑什么呢?”

丁大姐很快跑回了家,“娟儿,过来。”

娟儿正在给鸡喂食,见到妈妈回来,很是惊讶,每天这个时候妈妈应该在海边织鱼网,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娟儿放下手里的碗,来到妈妈身边。

丁大姐气喘吁吁地看了看屋里,把娟儿拉到了大门口,生怕会让娟儿的爹听见。

娟儿好奇地问道:“妈,怎么了?”

丁大姐喘了口气,“你今晚早点做好饭,然后拿着书和铅笔,来海边我干活的地方找我。”

娟儿不知道怎么回事,丁大姐继续说:“你晓洁阿姨在海边的小屋子里教你读书。”

闻言,娟儿差点跳起来,“真的吗?”

丁大姐连忙捂住她的嘴,“小点声,别让你爹听见,千万不能让他知道这件事,不然又要闹了!”

“那爹要是问我怎么办?”

“你就说去割猪草。”

“嗯,我知道了,太好了!我又可以跟着晓洁阿姨学习了。”

看着娟儿开心的样子,丁大姐也跟着高兴。

晚上,娟儿很快就做好了饭,刚要拿着书出去,就听见屋里叫他。

娟儿赶紧放好书,来到屋里,“爹,您叫我。”

“你干嘛去?”

娟儿支支吾吾地说:“我去割猪草。”

“割猪草?这么晚还去?”

“嗯,晚上人少,白天人太多了!”

娟儿的理由明显有些牵强,好在她爹没起疑心。

“那我去了,饭我给您放这了,您趁热吃。”

说完,娟儿就把书揣在怀里,又从院子里拿了背筐,就出了门。

一出大门口,娟儿就像出了笼子的小兔子,一路飞奔到海边。

她来到海边时,周晓洁和丁大姐刚好完工。

周晓洁见娟儿过来了,朝她招手,“娟儿,这里。”

娟儿背着背筐,朝她们跑过来。

丁大姐笑着说:“你看娟儿高兴的,她一听说能继续跟你学习!别提多高兴了!”

“晓洁阿姨,我来了。”

丁大姐见她背着背筐,就知道肯定是出门时,被他爹拦着了,好在这孩子脑子快,糊弄了过去。

周晓洁看看娟儿的脸,好像是比昨天好了些。

丁大姐摘下娟儿的背筐,“你快去吧!我去割猪草,你学完再背回家。”

“嗯嗯,那我去了。”

周晓洁带着娟儿来到了小屋子里,丁大姐提前准备了蜡烛放到里面。

娟儿跟着周晓洁认真地学着,丁大姐看着眼前的一幕,打心底感谢周晓洁。

丁大姐将割好的猪草悄悄地放到了小屋子门口,又往里面看了看,随后先回家了。

她怕娟儿她爹会起疑心。

丁大姐回到家,装作跟每天一样,进院子先叫了一声娟儿。

随后,又进屋询问娟儿的爹,“娟儿呢?”

“说去割猪草了。”

丁大姐见他没有起疑心,这心里才踏实下来。

小屋子里,周晓洁带着娟儿读书识字,这次娟儿读得很大声,因为这不是在家里,不用顾及什么。

娟儿学得很用心,周晓洁教她的,她都已经掌握了,而且能够熟练运用。

周晓洁看了看手表,“娟儿,今天我们就先学到这吧!你一定要记得复习!明晚我检查。”

娟儿开心地点点头,“我知道,晓洁阿姨。”

周晓洁吹灭了蜡烛,跟娟儿一起来到门口,发现门口的背筐里放满了猪草。

“一定是妈妈割来的猪草!”

周晓洁点点头,“娟儿,你看妈妈为了让你学习,真的付出了很多,你可一定要好好学,争取机会走出这小岛,成为自己和家人的骄傲。”

娟儿坚定地回答道:“嗯,我一定会努力的!”

“晓洁阿姨,小岛外面是什么样子的呀?”

周晓洁看着娟儿那好奇的眼神,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滋味。

“外面啊!我对这边不熟悉,只是从镇上坐船过来时大概地看了看。”

“晓洁阿姨,那你快说说你都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镇上有整齐的房屋,宽阔的街道,沿街有各种商铺,商铺里有很多东西,有吃的,喝的,还有日用品。”

娟儿听着周晓洁的描述,脑海里已经有了画面,“哇!好想去看看。”

周晓洁摸了摸娟儿的头,“会有机会看到的。”

“嗯嗯,好。”

“好孩子,我们回去吧!要不然丁大姐该着急了?”

她们一边走,一边聊着。

娟儿又问起周晓洁是从哪里过来这边的。

“我的家啊!在北方。”

“北方?那里会很冷吗?”

周晓洁点点头,“嗯,冬天还会下大雪,整个城市都是雪白的一片,可美了。”

娟儿听得入了神,“那可真美啊!好想看看啊!”

“等你长大了,靠自己的能力考出去,肯定能看见更美的世界!”

娟儿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这也更坚定了她的决心!

她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不知不觉中,两人走到分岔路口,周晓洁要送娟儿回家,可娟儿表示自己可以。

周晓洁不放心还是送娟儿回了家。

“快进去吧!”

“嗯,晓洁阿姨再见。”

“再见。”

周晓洁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回乔奶奶家的路上。

她抬头仰望着夜空,今晚的月亮很圆,这让她想起了远在他方的母亲。

她停下脚步,望着那轮明月,“妈,您还好吗?我好想您!”

周晓洁的眼眶越来越湿润,一滴泪水从眼角滑落。

她又想起了赵卫国,不知道他有没有收到自己的信。

“卫国,你在干吗呢?训练累不累?”周晓洁自言自语道。

转天,一大早。

丁大姐在织鱼网,她每天都是第一个来,远远地看见周晓洁过来了。

“晓洁。”

“丁大姐。”

周晓洁询问丁大姐,“昨天没事吧?”

丁大姐笑着说:“没事,没事,她爹没怀疑,你都不知道我这心啊,都提到嗓子眼了!”

“那就好,以后娟儿就可以安心学习了。”

“是啊!对了晓洁,我给你带了我亲手做的馒头,白面的。”

在那个年代,能吃上白面馒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家家粮食都是算着吃的,更何况在这物资稀缺的小岛上。

周晓洁果断地拒绝多了,“不行,丁大姐,我不能吃,您还是留着给家里人吃吧!”

丁大姐执意要给周晓洁,“晓洁,你每天白天干活,晚上还要教娟儿读书,一定很累!我也没啥好东西,也就有这白面馒头算是稀罕物了。”

“丁大姐,您真的不用跟我客气,教娟儿读书是我自愿的,您千万不要有负担!这馒头您拿回去!”

“晓洁。”

“丁大姐,您再这样,我就生气了。”

丁大姐见周晓洁坚持,又把白面馒头收了起来,“好吧!我拿回去。”

周晓洁笑了笑,“这就对了嘛!”

丁大姐也笑了,“你呀!总是替别人着想。”

就这样,周晓洁每天晚上在海边的小屋子里教娟儿读书识字。

日子过得虽然累些,但是很充实。

部队训练场。

赵卫国正在带兵训练,铿锵有力的口号声在整个训练场上回响着。

周晓洁离开的这些天里,赵卫国每天都在等她的来信。

他太想知道周晓洁过得怎么样了!有没有吃苦受罪。

午休时,经过传达室时,看见门口小黑板上写着他的名字。

他立即走进传达室,从一堆信件里找到了写着自己名字的信封,那秀气的字体再次映入他的眼帘。

赵卫国手里拿着那信封,看着上面周晓洁的字体,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赵卫国拿着信走出传达室,就遇见了王刚。

王刚见赵卫国开心的样子,就知道这是周晓洁给他写信来了。

“卫国,有信啊!”

赵卫国没理他,只想快点回到宿舍看信。

“唉!至于吗?这么着急!”

宿舍里,赵卫国坐在书桌前,看着手里有些皱的信封,迫不及待地打开,拿出信纸。

“卫国。”

当他看见这两个字时,就好像周晓洁就在自己身边。

“卫国,你好吗?”

周晓洁离开后,赵卫国每天都很难熬,他只好用不停地训练来麻木自己。

这让张政委以为赵卫国终于收心了,不再去想周晓洁了。

赵卫国继续往下看。

“我很好,你不用担心我,我来的地方是一个小海岛,岛上只有三十多户人家,我被安排在乔奶奶家里,乔奶奶人很好,对我很照顾。”

“这里景色很美,每天我都会在美丽的海边织鱼网。对了,我还认识了丁大姐,她也很照顾我,她看我被晒坏了,还送我帽子和手套,我织鱼网有些慢,希望能尽快熟练起来,不拖后腿。”

看到这,赵卫国心里一紧,他担心周晓洁身体吃不消,眼里充满了疼惜。

“我这边的情况基本上就是这样,你别担心。”

“不知道妈妈那边怎么样,我知道你的父母肯定会照应她的!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可以把你家里的地址告诉我吗?我想给妈妈写信,让她别担心我。”

“还有,你怎么样?每天训练累不累?要注意身体,训练完不要跑去冲凉水澡!那样对身体不好。”

“好了,今天就先写这些吧!”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给我回信吗?”

“保重。”

落款:“周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