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第二百六十章 返程

();

经过五天的月面探索,杨峰和刘伟已经完成了既定的所有科学任务。他们采集了78个不同类型的月球样本,安装了6台长期工作的科学设备,拍摄了超过3000张高质量照片,并绘制了详细的着陆区域地质图。

"各项任务指标完成率达到142%,"郑昊在地面总结着这次历史性任务的成果,"超额完成了原定计划。你们的工作堪称完美。"

但随着任务接近尾声,返回的准备工作也变得紧迫起来。月球上的每一天都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他们必须在月夜来临前离开,否则极低的温度将给设备带来巨大挑战。

"开始返回前的系统检查,"刘伟开始逐一检查着陆器上升级的各个系统,"上升发动机状态正常,燃料余量87%,姿态控制系统正常。"

上升发动机是他们离开月球的唯一希望。这台精密的推进系统必须在第一次尝试时就成功启动,因为没有第二次机会。

"生命保障系统检查,"杨峰验证着环境控制设备,"氧气余量充足,二氧化碳过滤器工作正常,水循环系统稳定。"

最关键的是导航系统的精度校准。他们必须精确地瞄准轨道上的天宫号飞船,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对接失败,那将意味着永远困在月球轨道上。

"惯性导航系统校准完成,"杨峰报告,"与轨道上天宫号的相对位置计算精确,预计对接窗口在36小时后开启。"

在进行技术准备的同时,两人也在进行情感上的告别。这次月球之旅改变了他们对宇宙和人类地位的认知,也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从这里看地球,它是如此美丽而脆弱,"杨峰站在着陆器舱门前,最后一次凝视着那颗悬挂在黑色天幕中的蓝色星球,"我们真的应该更加珍惜我们的家园。"

"这次经历将影响我们的一生,"刘伟收拾着最后的科学样本,"我们不仅是探索者,更是见证者。见证了人类踏足新世界的历史时刻。"

他们还进行了一个特殊的仪式。在五星红旗旁边,他们埋下了一个金属铭牌,上面刻着:

"公元1977年3月,中国人杨峰、刘伟到此,代表全人类进行和平探索。愿人类的脚步遍及星辰大海,愿和平与智慧永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这块铭牌将永远留在月球上,成为中华民族太空探索历程的永恒见证。

最后一次出舱后,他们关闭了着陆器的舱门。从现在开始,他们与月球表面彻底隔离,准备踏上回家的旅程。

"北京,玉兔号准备起飞,"杨峰通过无线电做最后的起飞前报告,"所有系统检查完毕,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请求返回指令。"

"杨峰、刘伟,你们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郑昊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自豪,"现在,是时候回家了。代我向月球告别,感谢它对我们的接纳。愿你们一路平安。"

起飞倒计时开始了。与来时的紧张不同,现在他们的心情更多的是对家园的思念和对成功的期待。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

上升发动机瞬间启动,强大的推力将着陆器上升级从月球表面推向天空。在没有大气阻力的环境下,加速过程非常平稳,但推背感仍然明显。

"起飞正常!高度1000米!"

"高度5000米!速度每秒500米!"

"高度20公里!即将达到环月轨道!"

十二分钟后,玉兔号上升级成功进入了高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开始追赶在轨道上等待的天宫号飞船。

"轨道注入成功!"刘伟兴奋地报告,"我们回到太空了!"

通过舷窗,他们可以看到月球表面迅速远去。那个陪伴了他们五天的世界变成了脚下一个巨大的灰色球体,上面点缀着无数的陨石坑,诉说着太阳系的远古历史。

"再见了,月球,"杨峰轻声说道,"谢谢你让我们了解了宇宙的奥秘。"

前方,天宫号飞船的银色身影已经清晰可见。经过精确的轨道机动,两个航天器将在2小时后完成对接。

这次载人登月任务即将圆满结束,但它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才刚刚开始显现。中国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为全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地球上,亿万民众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英雄回家。这次成功的登月任务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

月球在他们身后渐渐缩小,而前方,是回家的路。

经过精确的轨道计算和两小时的追逐飞行,玉兔号上升级终于接近了在轨道上等待的天宫号飞船。

"距离目标500米,接近速度每秒2米,"刘伟报告着对接参数,"天宫号状态良好,对接环已展开。"

自动对接系统开始工作,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中进行着精密的"太空华尔兹"。经过十分钟的小心接近,伴随着轻微的震动,对接环咬合到位。

"对接成功!密封检查正常!"杨峰兴奋地报告,"我们回到天宫号了!"

重新回到熟悉的天宫号返回舱,两人都感到了一种回家的温暖。虽然这里同样是在遥远的太空中,但相比月球表面,这里更像是通往地球的港湾。

"欢迎回到天宫号,"郑昊通过通信系统表示祝贺,"现在开始准备返回地球。预计48小时后进行跨月轨道机动,72小时后重返地球大气层。"

在等待返回窗口的时间里,他们开始整理和保护珍贵的月球样本。这78个样本将为地球上的科学家提供研究月球组成和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每个样本都要单独密封保存,避免交叉污染,"杨峰小心翼翼地处理着样本容器,"这些可能是人类未来几十年内唯一的月球实物样本。"

同时,他们也在录制返回地球前的视频日志,记录下这次历史性任务的感想和收获。

"站在月球表面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和伟大,"杨峰对着摄像机说道,"渺小是因为在宇宙面前,我们如此微不足道;伟大是因为我们能够依靠智慧和勇气,踏足这样的世界。"

48小时后,返回地球的时刻到来了。天宫号的主发动机再次点火,将飞船从月球轨道推向回家的轨道。

"跨月轨道注入成功!"刘伟报告,"飞船已脱离月球引力圈,正在返回地球。预计72小时后到达地球附近。"

在返回地球的三天旅程中,两位航天员主要进行休息和身体恢复。长期的太空飞行和月球表面作业对身体造成了一定影响,需要适当调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