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那条满载而归的机械臂,缓缓地,收回到了着陆器的身体里。它将钻取的岩芯样本和表层月壤样本,小心翼翼地,放入了位于上升器顶部的,一个密封的样品罐中。
“样品封装成功!”
“总重量2035克!”
当这个数字出现在屏幕上时,指挥中心里,又是一阵低低的欢呼。
两公斤!第一次无人采样,就拿到了两公斤的样本!这已经超过了苏联当年三次无人采样任务加起来的总和!
“准备月面起飞!”郑昊的声音,将大家的注意力,重新拉了回来。
好戏,才刚刚上演。
“上升器与着陆器解锁!”
“地面所有支持系统,转由着陆器独立维持!”
屏幕上,那个一直作为基座的着陆器,它的使命,到此结束了。它将永远地,留在这片名为“广寒宫”的土地上,成为人类探索深空的第一座丰碑。
而它头顶上那个小小的,看起来有些孤单的上升器,即将开始一段,更加惊心动魄的旅程。
“月面起飞,倒计时!”
“十,九……三,二,一!”
“点火!”
没有惊天动地的轰鸣,在真空的环境中,只有一道短暂而明亮的火焰,从上升器底部喷出。
那个小小的探测器,猛地一下,从着陆器的头顶,蹿了出去,像一颗出膛的炮弹,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漆黑的,布满星辰的太空。
“上升器姿态稳定!”
“正在进入预定环月轨道!”
地面控制中心里,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月面起飞,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精确地入轨。因为月球没有大气,无法进行气动修正。起飞时的任何一点微小的偏差,都会被无限放大,导致它最终无法抵达和轨道服务舱会合的那个约会点。
“这简直就是在三十八万公里外,把一根线,穿进一个针眼里啊。”王庚祥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
“放心。”郑昊的表情,依旧平静,“我们的‘针’和‘线’,都长了眼睛。”
他说的,是上升器和服务舱上,都安装了高精度的激光测距雷达和光学导航相机。它们在地面超算的支持下,可以实时地,计算出彼此的位置和速度,并且自主地,修正轨道。
几个小时后。
“报告!轨道服务舱,已捕捉到上升器信号!”
“相对距离一百公里!”
“服务舱瑶光离子推进器启动,开始接近!”
大屏幕的画面,切换成了轨道服务舱的主视角。
在遥远的,漆黑的背景中,一个微弱的光点,出现了。
随着距离的拉近,那个光点,越来越清晰。正是那个承载着珍贵月壤样本的,小小的上升器。
它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在无垠的太空中,静静地,等待着家人的迎接。
而在它前方,那个体积比它大上好几倍的轨道服务舱,则像一个稳健的兄长,张开了自己的怀抱。
“相对距离十公里!”
“相对距离一公里!”
“相对距离一百米!”
“切换至末端自主控制!”
从这一刻起,地面不再进行任何干预。整个交会对接的过程,完全由两个探测器,通过相互之间的通信和计算,自主完成。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
兰利,CIA总部。
代理局长和新的技术主管,死死地盯着大屏幕。他们通过深空测控网,截获了中国探测器的部分遥测信号,虽然无法看到图像,但那些不断变化的数据流,已经让他们看懂了,正在发生什么。
“上帝啊……他们在进行无人交会对接……在月球轨道上!”技术主管的声音都在发抖,“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他们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怎么会先进到这种地步?”
代理局长一言不发,脸色铁青。他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次航天任务,而是在看一部,由郑昊导演的,专门用来羞辱他们的,科幻大片。
“对接机构捕获!”
“锁紧完成!”
“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成功!”
京城指挥中心,在经历了长达数秒的,死一般的寂静后,瞬间,被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和掌声,彻底淹没!
成功了!
他们攻克了整个任务中,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难关!
孙立人,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抱着身边的叶开,嚎啕大哭。
林兰的眼眶也红了,她看着屏幕上,那两个紧紧相拥在一起的,由她亲手设计的探测器,脸上露出了母亲般,欣慰而骄傲的笑容。
郑昊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他走到控制台前,拿起了话筒。
“同志们,我们干得漂亮!”
“现在,进行最后一步。把我们的月球特产,拿回来!”
“是!”
在地面指令的控制下,轨道服务舱的机械臂,灵巧地,从上升器中,取出了那个密封的样品罐,然后,安全地,转移到了自己内部的返回舱里。
完成任务后,上升器被指令抛弃,永远地留在了环月轨道上。
而轨道服务舱,则调转方向,主发动机再次点火,带着那两公斤珍贵的月壤,踏上了,返回地球的旅途。
几天后。
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在一声刺破长空的音爆后,一个被烧得黢黑的,如同大钟一样的返回舱,拖着一朵巨大的红白相间的降落伞,从天而降,稳稳地,落在了广袤的草原上。
早已等候在此的回收团队,立刻蜂拥而上。
当那个装着月壤的样品罐,被小心翼翼地,从返回舱里取出来,交到早已等候在此的陈国栋院士手中时,这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
“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他隔着密封罐,痴痴地看着里面那些深灰色的粉末。在他眼中,这哪里是什么土壤,这分明是开启一个全新时代的,金钥匙!
样本被立刻送往京城的月球样品实验室。
经过初步的分析,结果,震惊了所有人。
“氦-3的丰度……比嫦娥一号探测的数据,还要高出百分之十五!”一名年轻的研究员,看着质谱仪上的数据,发出了不敢相信的惊呼。
“这说明,我们对月球资源的勘探精度,是准确的,甚至是偏于保守的!”陈国栋院士激动地说道,“这片平原,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能量宝库!”
这个消息,被郑昊第一时间,汇报给了周部长。
电话那头,周部长沉默了许久。郑昊甚至能听到他,那变得有些粗重的呼吸声。
“郑昊同志。”周部长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和决绝,“我授权你,将奔月计划,推进到下一步!”
“我们的玉兔号,该去月亮上,跑一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