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第八十二章 初到省城

();

清晨六点,郑昊背着行李包站在东风机械厂的门口。

包里装着几件换洗衣服,滚齿机的技术图纸。

"小郑,一路顺风!"王厂长亲自来送行,"到了省城要好好表现,别给我们厂丢脸。"

"厂长请放心,我会尽力的。"郑昊回答完后一阵无语,这才刚才一周,居然就被外派了。

张斌、马建军、张永康他们也都来了。

"小郑,省城石化机厂可是大厂,你要多学学人家的长处。"张斌叮嘱道。

"是啊,听说他们厂有一千多人呢。"马建军感慨道,"比我们厂大多了。"

"不管多大,技术才是硬道理。"张永康拍拍郑昊的肩膀,"咱们的滚齿机技术,他们肯定没见过。"

班车来了,郑昊和大家告别,踏上了前往省城的旅程。

从市里到省城,要坐四个小时的班车。

郑昊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风景。

离开市区后,路两边都是农田和村庄。偶尔能看到一些小工厂的烟囱,冒着白烟。

越往前走,路越宽,不过路上基本上还是牛车,汽车只有零星的几辆。

进入省城地界后,郑昊明显感觉到了不同。

路边的建筑更高大,工厂的规模更大,来往的车辆也更多。

班车在省城汽车站停下,郑昊背着行李下了车。

汽车站里人山人海,各种方言混杂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

郑昊按照地址,坐上了去省城石化机厂的公交车。

公交车上挤满了人,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

半个小时后,公交车到了石化机厂站。

郑昊下车一看,顿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省城石化机厂的大门比东风机械厂宏伟多了,大门上方"晨阳石化机厂"几个大字闪闪发光。

厂区里面,一栋栋厂房整齐排列,看起来少说也有三四十栋。

来往的工人很多,穿着统一的工作服,看起来很有序。

"请问你是东风机械厂的郑昊同志吗?"

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

郑昊转身一看,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干净的中山装。

"我是郑昊。您是..."

"我是技术科的赵青,刘厂长派我来接你的。"年轻人热情地握手,"欢迎欢迎!我们厂长正在等你呢。"

小李带着郑昊进了厂门。

走在厂区里,郑昊更加感受到了这个厂的规模。

"我们厂建于1958年,现在有职工两千多人。"小李边走边介绍,"是全省最大的石化设备生产企业。"

"规模确实很大。"郑昊感慨道。

"不过最近遇到了一些生产难题,效率一直上不去。"小李的语气有些无奈,"厂长为这事愁坏了。"

两人来到办公楼,小李把郑昊带到三楼的厂长办公室。

"刘厂长,郑昊同志到了。"小李敲门进去。

"小郑来了!快请坐!"

刘建华立刻站起来迎接,脸上堆满了笑容。

他就是在省里开会时被批评的那个瘦高个厂长,现在看起来很兴奋。

"一路辛苦了吧?"刘建华给郑昊倒茶,"省城离你们那里远,坐车累不累?"

"还好,习惯了。"郑昊客气地说道。

"小郑啊,你可是我们的救星啊!"刘建华的语气很诚恳,"自从在省里开会听了你们的介绍,我就一直盼着你能来。"

"刘厂长客气了。"郑昊谦虚地说道,"我也想看看贵厂的设备情况。"

"好好好,我现在就带你去看。"刘建华立刻站起来,"我们厂的万能铣床比较多,应该很适合改造。"

三人来到生产车间。

郑昊一进车间,就被里面的规模震撼了。

这个车间比东风机械厂的车间大了一倍不止,里面摆放着密密麻麻的机床设备。

"我们这个车间有各种机床七十多台。"刘建华介绍道,"万能铣床就有15台。"

郑昊走到一台万能铣床前仔细观察。

这台设备比东风厂的新一些,精度也更高,但型号确实不太一样。

"这是苏联的设备吗?"郑昊问道。

"对,6N82型万能铣床,是前几年从老大哥那里弄来的。"刘建华说道,"设备是好设备,就是效率上不去。"

郑昊继续观察其他设备,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

这些万能铣床的精度确实比东风厂的高,但传动系统的设计有所不同。

要改造成滚齿机,需要重新设计传动方案。

"我们现在的齿轮加工效率怎么样?"郑昊问道。

"很低。"刘建华摇摇头,"一个熟练工人一天最多做五六个个齿轮,有时候还做不好。"

"产量要求多少?"

"我们厂承接了一个大订单,要生产5000个各种齿轮。"刘建华愁眉苦脸,"按现在的速度,要干半年多。"

郑昊心里算了算。

5000个齿轮,如果用滚齿机技术,可能一个星期就能完成。

"刘厂长,我大概了解情况了。"郑昊说道,"改造是可以的,但需要根据你们的设备特点重新设计方案。"

"真的可以?"刘建华眼睛一亮,"那太好了!需要多长时间?"

"大概一个星期。"郑昊估算了一下,"主要是角度的计算比较麻烦一些。"

其实郑昊今天就能完成,不过一来不能展现的过于惊人,二来他也打算多了解当下省城最大石化机厂的运作。最好能给刘长厂留下印象,方便日后的工作。

"一个星期?"刘建华简直不敢相信,"这么快?"

"滚齿机的原理我们已经掌握了,主要是适应你们的设备。"郑昊没想到刘厂长这么激动,连忙解释道。

这也难怪刘建华激动,毕竟谁家的技术改进不是以年为单位,这种按周来的还是第一次见。

"那太好了!"刘建华激动地搓手,"小郑,你需要什么支持尽管提,人力物力都没问题。"

"我需要几个技术好的师傅配合,还有加工传动部件的材料。"郑昊说道。

"没问题!"刘建华立刻答应,"小李,你去安排最好的师傅来配合郑昊同志。"

"还有,"郑昊想了想,"我需要详细了解一下你们设备的技术参数,特别是分度头的精度。"

"这个简单。"刘建华说道,"我让技术科把所有资料都给你准备好。"

参观完车间,刘建华又带郑昊看了宿舍。

"这是我们的技术员宿舍,条件还不错。"刘建华指着一间单人宿舍,"你就住这里,有什么需要随时找我。"

宿舍确实比东风厂的条件好,有单独的床铺、桌子和椅子。

"谢谢刘厂长的安排。"郑昊很满意。

"应该的,应该的。"刘建华笑道,"对了,晚上我请你吃饭,尝尝我们省城的特色菜。"

当天晚上,刘建华果然请郑昊到省城最好的饭店吃饭。

饭菜确实比市里的丰富,特别是那些郑昊没见过的菜品。

"小郑,这次你来帮我们解决大问题,我真是太感谢了。"刘建华端起酒杯,"来,我敬你一杯。"

"刘厂长客气了,互相学习嘛。"郑昊也举杯。

"你们东风厂的技术创新确实厉害。"刘建华感慨道,"说实话,我们这种大厂,有时候反而不如你们灵活。"

"各有各的优势。"郑昊说道,"你们的设备比我们先进,技术人员也多。"

"设备先进有什么用?效率上不去就是摆设。"刘建华苦笑道,"还是你们的思路对,敢于创新。"

吃完饭,刘建华又带郑昊在省城转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