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印 第十七章:玉匠与箫客

一镇灯火荡春烟,月明乡野花如雪。

小镇的夜景远远不如汴梁那般惊艳,但是细水长流,蝉鸣扰梦,又是一番滋味。

箫声入耳,是新曲。

韩清觅着箫声,顺着小镇河边的青石路,走到一处乡野。

一女子坐在田埂上,吹着箫,曲是新曲,但其中感情,一丝不变。

或许是月光过于皎洁,田野的花如覆雪般,白茫茫一片。

好干净,有蝉鸣。

才是初夏,一点萤火给箫声添了一丝空灵。

韩清走到女子身边坐下,微凉夜风,女子的青丝,些许凌乱。

韩清看了一眼女子侧颜,箫声不再那么惊艳,田间雪,也不再那么纯白。

只有那点萤火,藏在女子眼中,恰到好处。

一曲罢,韩清匆忙回头。

女子放下玉箫,忽而一笑:

“夜景美吗?”

韩清眼里流露出些许遗憾,要是换个身份,他有更好的回答方式,现在他玩笑道:

“调戏盟主,该当何罪?”

女子把玩着手中的玉箫,心不在焉:

“军法处置呗,让韩姐姐把我五花大绑,丢进山下的江里喂鱼。”

“那倒不至于,最多饿你三顿。”

“哼,韩姐姐才舍不得。”

女子转过脸,看着韩清:

“你就不能把你这个破面具给摘了?又不是没见过你。”

“那次,纯属意外。”

韩清极少离开龙渊山,有一次,是为断因果。

江湖能人异士无数,有一位玉匠,琢玉的本领可以做到玉成如活物,他一天天只沉迷雕玉塑物,在他的世界里,除了玉,便无其它。

直到一日,一位女箫客去到他的造玉坊:

“我要一只玉箫,有现货吗?”

玉匠只低头塑玉,没有抬头看女子一眼:

“你是第一次光顾?”

“如果有,请给我,银两不是问题。”

“一盏茶的功夫。”

“好,我赶时间,谢谢。”

女萧客本以为玉匠会起身寻玉箫,可见他依旧不为所动,还是在低头弄玉,有些气恼:

“先把我的箫拿来,你再忙活手中事,可以吗?”

玉匠好笑:

“我的店内,只有玉,没有货。”

女箫客走进坊内,才发觉玉堆如山,却连一件成品都没有。

“你在戏耍我?”

玉匠只是将一直在倒腾的东西,递到了女子手中:

“一千两白银,不谢。”

女箫客看着手中玉箫,用的是和田玉,价格中规中矩,品相甚至无懈可击,但男子造玉箫的时间实在过短,从她进店门,到拿到玉箫,一盏茶的功夫都不到。

女箫客决定先试音,一曲罢,只觉如获至宝,她拍下两千白银,快步离去。

女人走了,可玉匠的世界里,从此除了玉,还多了箫声。

玉匠开始苦恼,他什么都能造出来,唯独这箫声,明明记得如此清晰,却有心无力。

日日魂牵梦萦,既然无法记下他听到的箫声,索性将女箫客的面容身形,雕刻出来,以解心头苦闷。

距离女箫客再次光顾,半年。

这次女箫客知道了规矩,她直接拍下两千白银:

“上次的箫不小心碎了,还请劳烦你。”

玉匠依旧低头弄玉,可上次只用了一盏茶不到的功夫,但这次,他却迟迟没出货。

他第一次雕玉,手在抖。

女箫客也不着急,只是开了个玩笑:

“你现在比以前,火候差了点。”

苦等无聊,女箫客又走进坊内,这一次,她看到了现货,也就是所谓的成品,玉匠坏了规矩。

女箫客看着面前栩栩如生的自己,好像在照一面镜子。

直到玉匠说货出了,她才拿着玉箫,慌乱离去。

这一次,她没有试音。

日子一天天过,距离女箫客再一次购玉,不过一个月的时间。

她依旧是说玉碎了,但这次她在撒谎。

玉匠低头弄玉,但这次时间,比以往,又长了一些。

这期间,女箫客也没有进坊看什么,她只是双手耷拉着脑袋,看玉匠认真弄玉。

别说,这较真的劲,和她吹箫时如出一辙。

后来,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女箫客又来购玉,她依旧是说玉碎了,但**都能听出她在说谎。

玉匠也不点破,还是低头弄玉。

如此持续了一个月,女箫客来到玉匠身前,开门见山,拍了拍柜台:

“我银子不够了,你娶我回家吧。”

玉匠第一次因为什么事,停下手中的活,他抬头见女箫客,只觉原来自己的玉技是如此不堪,坊内的成品比起眼前人,云泥之别。

他一笑:

“那彩礼钱,”

“就算我之前购玉的钱,不过分吧。”

一桩婚事,由此敲定。

后来他们生下了一女,其乐融融。

直到江湖里出了一块紫幽玉,引起了无数腥风血雨,有人说,这紫玉来自真幽冥界,无论是做成法宝,亦或兵器,都可唤得冥兵相助。

为了一块紫玉,江湖人趋之若鹜,头破血流。

玉匠从不过问江湖事,有一日,他收到了一笔订单。

下订单的人也知道他的规矩,说有一块玉会送到他玉坊,玉先到,人后到,间隔三日,到时他会告诉玉匠,要做什么。

可玉是到了,人却迟迟未到。

足足三年,那人了无音讯,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玉匠知道这紫玉不是俗物,今日,恰逢他妻子生日,他实在技痒难耐,用紫玉做了一支箫。

殊不知,这是祸端的开始。

他精心挑选好了礼盒,将紫箫包装好,想拿回去送给她妻子,可一群武林人先他一步,闯进家门,齐声质问他紫玉在何处。

玉匠见这些人来势汹汹,连忙将手中玉箫递上,这一群人见到玉匠手中的玉箫时,一个个都变了脸:

同时拔刀相向,自相残杀。

最后连玉匠和他妻子,都未能幸免于难。

夜景看着家中血流成河,一群人仍在厮杀,双亲倒在她的眼前,她泪流满面,却不敢出声。

直到一只紫箫滚落到她的面前。

娘亲曾经教过她吹箫,这紫箫也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似乎在告诉夜景,用它,能复仇。

当一曲镇魂歌响起时,注定这些和紫箫有染的人,都命不长。

可当夜景想松口时,箫声依旧不绝于耳。

她的家乡,在雁门关。

当初姜秦两朝也是在此地,决定了江山最后的归属。

无数亡灵从地底爬起,他们是没有人性的死物,只会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