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千没跟进来,他在和小贩套话。
这附近只有两栋楼还在,更远一点还没开发的小区那片村子更多些,这些人是从那边担着菜过来卖的。
施小杰没跟着进来,他回房间去了。
对他来说这是常见的景象,听顾向开说,小伙子之前住的比这还差,还漏雨。
馄饨铺倒是生意不错,周围的人都愿意来这里光顾。
将两张桌子拼起来,几人坐下。
外面吵吵嚷嚷,他们说话也没人听。
一对信息,大家都是明目工作室的,祝希宁、顾向开、江司砚都是高级记者,赤羽、银千是中级,蒋浩宇是见习。
大家的分工也不一样,蒋浩宇负责收集汇总杂乱的信息,起草初稿,赤羽、银千挑选重点信息,划定范围。
所以他们三人掌握的信息最多。
蒋浩宇打开他的本子,“我的这个身份之前记了很多信息,但没有特别详细的。”
蒋浩宇的本子记载着几次上了报纸的事件,还剪下了报纸做成了简报的形式,看得出来很用心。
第一则新闻的篇幅大,主要是说在开发绿洲小区的时候,对面城中村拆迁受到了阻碍,村民抗议过程中发生了踩踏事故,意外死亡了十来名村民。
因为死的人太多,所以拆迁工作暂停。
但是为了城市美观,也为了发展,城中村的拆迁是不可逆的,拆迁工程将继续推进。
照片配的并不是事故现场,而是包含了街道两边建筑的视角。
那时候对面的绿洲小区还没有建起来,看着比城中村这边还脏乱。
剩下的新闻稿就都很短了,南悦看了一眼,一共三条。
其中一条是有住户病死在家中,绿洲小区抗议,担心病菌传染过来,要求消杀。
另一条是说绿洲小区举报这栋楼里有人做皮肉生意,治安太差,影响风华。
这条新闻配了照片,里面是被警察带走的两个年轻女人,其中一个左脸上有一颗痣。
最后一条则是说旁边的工地挖出了几具尸体,腐烂程度高,但是尸检是他杀。
于是对这栋楼和附近住人的地方都进行了全楼的搜查,暂未发现可疑的人。
最后这条新闻也是最近的,因为这事出现,绿洲小区业主集体抗议,所以停滞了两年的拆迁又提上议程。
承包商表示今年6月以前一定完成拆迁。
这则新闻的时间是5月29日,距离那则他们都带着的招租广告只有10天。
他们住进来的时候是6月17日,离月底也没几天了。
这的人估计都没有心思看报纸,也没有人在意这个拆迁的事。
说了那么多年,一直没拆下来,个人的生活还是得继续过。
所以忠伯继续把房子出租,其他长租的住户也依旧住着。
不然还能怎么办?
这几则新闻除了第一则其他都很短,总共加起来也不过几行字,都被用红笔圈起来,重点写了情况。
这里是被城市遗弃的破楼,人员流动非常快,做什么生意的都有,没人管,也没有正经人来。
但是短短两年能上四回报纸说明肯定有问题,南悦估计自己的这个新闻工作室会看上这里,主要还是最后这则新闻。
附近死了好几个人,又马上要拆迁,如果想要一条爆款新闻,他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这个距离昂贵高档小区几步之遥的城中村究竟有什么秘密,里面的人过着什么生活。
不论是从猎奇的角度,还是从探究真相的角度,都会是一条不错的新闻。
南悦指尖点了点其中一则新闻。
“病死的……”
她想到了自己住的那间房间,她怀疑是前租客。
“奇怪,时间对不上。”
祝希宁也想到了,但是这则新闻是一年前,这房子不可能空一年。
别看这地方破,但是租金便宜,离绿洲小区近,找工作方便。
现在不就是,租户都住满了。
可是他们房间里还留着各种治病的药,如果是一年前死的人,为什么东西现在还留着?
这些**也不是藏在什么隐蔽的地方,只要中途住了人,一定会发现收拾掉。
“也可能住这的也不太讲究。”
赤羽皱眉,“我们那间屋子你说没住过人我都相信,脏的要死,本来是有锅碗瓢盆的生活用品的,摞的灰太厚了,地上还有血迹,看样子应该是意外受伤,不多,但是也没收拾。”
他们初来乍到,而且这里的生活大家都没有体验过,只能慢慢摸索。
银千逛了一圈回来,手里还拿了几个橘子,他们身上都有些钱,打探消息光说不买只会被人嫌弃。
橘子很酸,其他人吃了一瓣就皱起脸,放到一旁。
南悦不想浪费,咬牙吃了两个表情扭曲,被江司砚抢走吃了。
馄饨味道不错,难怪生意好,这时候大部分人都还在打工没有回来,店里只有他们,老板娘就坐在门口用扇子扇风。
“鬼天气,又闷又热。”
邓姐看了一眼旁边吃饭的人,又看看蒋浩宇。
“你个孩子吃着饭还看书,怪不得戴眼镜。”
蒋浩宇噎了噎,没想到邓姐和自己搭话,他看了一眼其他人,咽下嘴里的馄饨。
“阿姨,您家里人呢?”
邓姐看了他一眼,嗤笑,“老倌和外面的女人跑了,养了个儿子,出去工作就不回来了。”
蒋浩宇“啊”了一声,“他不管你吗?这不是听说要拆了。”
邓姐听到这个就开骂,主要是针对她前夫和白眼狼儿子,自己辛辛苦苦包馄饨卖馄饨供全家生活,供孩子读书,结果呢。
蒋浩宇小心的劝让邓姐还是联系儿子,这地方拆了她就没地方去了。
可能看蒋浩宇单纯,让邓姐想起来曾经的儿子,气终于消了些,她冷笑一声。
“不急,要拆也是先拆那栋活人乱葬岗。”
她瞥了一眼旁边这桌人,“你们这样的人怎么住到那里去了?”
银千微笑,“也是没办法的事,对付一段时间罢了。”
邓姐品了品这句话,不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