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鲁克林大桥的风声在耳边呼啸,苏晚秋怔怔地望着陈明辉,他镜片后的眼睛映着曼哈顿的灯火,像盛满了碎星的海。那枚不知何时取出的钻戒在他掌心闪烁,戒托造型是缠绕的丝线,顶端镶嵌着蓝宝石。
陈明辉轻轻握住她的手,指尖微凉却有力:"认识你两年,看着你把鸿霓从一个小作坊带到国际舞台,看着你为那些女工们争取更好的生活...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了解一个人了。"
远处渡轮的汽笛声悠长,苏晚秋突然想起穿越前看过的老电影——女主角在帝国大厦顶楼等到天黑的画面。而此刻,1986年的纽约夜景真实地铺展在眼前,陈明辉的掌心温暖干燥,带着建筑师特有的薄茧。
"我愿意。"她听见自己说,声音轻却坚定。
戒指滑入无名指的瞬间,陈明辉将她拥入怀中,下巴轻轻抵在她的发顶。苏晚秋的眼眶突然湿润了。她想起那个风雨飘摇的小作坊,想起女工们集资救厂的夜晚,想起巴黎秀场后台的惊心动魄。
这一路走来,陈明辉始终站在她身旁,无声却坚定。苏晚秋笑出声,眼泪却打湿了他的衬衫前襟。在这个本该陌生的年代,她找到了比故乡更真实的归属。
---
曼哈顿上东区的沙龙会所里,水晶吊灯将暖黄的光洒在深红色的地毯上。苏晚秋跟在陈明玥身后,耳边是此起彼伏的法语和英语交谈声。她今天穿了一件改良旗袍,立领处别着母亲亲手做的银蝶扣,在满屋子的西方设计里显得格外特别。
"这位就是苏晚秋,鸿霓服饰的创始人。"陈明玥用流利的英语向众人介绍,"巴黎时装周上那件惊艳全场的凤凰礼服就出自她手。"
随着交谈深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买手围了过来。苏晚秋不卑不亢地介绍着鸿霓的设计理念——尊重传统但不拘泥于形式,每一件作品都讲述着中国手艺人的故事。
交谈中,苏晚秋不断迸发新的灵感——将水墨影绣应用在牛仔面料上,尝试把传统窗棂纹样转化为针织衫的镂空图案...她飞快地在速写本上记录着每一个想法,迫不及待想回去和郑雅婷分享。
沙龙临近结束时,陈明玥将苏晚秋拉到一旁:"怎么样,有收获吗?"
"太多了。"苏晚秋翻看着密密麻麻的笔记,"雅婷看到这些一定会兴奋得睡不着觉。"
陈明玥笑着递给她一个精致的蓝丝绒盒子:"过几天你们就要回国了,我准备了些东西,算是家人的心意。"
苏晚秋打开盒子,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五件金饰——项链、手镯、耳环和两枚戒指,款式简约大方,做工极为精致。
"这是..."
"五金。"陈明玥轻声解释,"按老家的习俗,订婚时要准备五金。我姑姑...就是明辉妈妈走得早,这事本该她来操办的。"
苏晚秋的手指轻轻抚过金饰,每件内侧都刻着细小的"福"字。她突然明白了这份礼物的重量——这不仅是习俗,更是陈明玥代表陈家给予的认可与祝福。
"谢谢。"她声音有些哽咽,"我会好好珍惜的。"
回酒店的路上,纽约的夜景在车窗外流转。苏晚秋望着无名指上的银戒,思绪飘回深圳。她想象着郑雅婷看到新设计时的表情,想象着爸妈和王姐听到婚讯的反应,甚至能听到小林大呼小叫的声音...
回到酒店时已是深夜,苏晚秋刚推**门,电话铃声便突兀地响起。她快步走过去接起,听筒里传来陈明辉带着笑意的声音:"还没休息?"
"刚从沙龙回来。"苏晚秋坐在床边,不自觉地摩挲着无名指上的戒指,"收获很大,认识了几位很有想法的设计师。"
苏晚秋想起陈明玥递给她盒子时眼中的温情,心头涌起一阵暖意:"明玥姐给了五金。很漂亮,就是太贵重了。"
"这是她应该做的。"陈明辉的声音突然变得柔软,"我母亲走得早,表姐一直把自己当成我的家长。"
挂断电话,苏晚秋取出速写本,将今晚沙龙上迸发的灵感一一记录下来。改良牛仔布料的影绣技法、盘扣元素在配饰上的应用、水墨渐变与立体剪裁的结合......笔尖在纸面上飞速滑动,一个个创意跃然纸上。
窗外,纽约的灯火渐次熄灭,只剩下零星几点光芒在夜色中闪烁。苏晚秋放下笔,望着无名指上的戒指出神。穿越前的她从未想过会在这个年代找到归属,更没想过会与一个1986年的建筑师相知相守。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时代的生活,甚至开始期待起未来的每一天。
第二天回到酒店,苏晚秋拨通了深圳的长途电话。接电话的是小林,背景音里满是缝纫机的嘈杂声。
"晚秋姐!"小林的声音因兴奋而拔高,"《Cosmopolitan》的报道出来后,订单电话都快打爆了!郑总监已经安排再像上次一样招五十人了。"
苏晚秋微笑着听她汇报近况,直到小林突然压低声音:"对了,陈老师是不是跟你求婚了?"
"什么?"苏晚秋手一抖,差点打翻水杯,"谁说的?"
"郑总监啊!她说陈老师去纽约前就一直找她打听你的喜好,看样子是好事将近咯!"
挂断电话,苏晚秋站在窗前,望着纽约璀璨的夜景。明天就要踏上归程,带着新的设计灵感、珍贵的传统工艺见闻,还有她低头看着无名指上的戒指,心中满是期待。
陈明辉敲门进来时,她正在整理行李。他走过来帮她收拾剩下的设计图纸,动作熟练得像做过千百遍。
"在想什么?"他轻声问。
苏晚秋将绣剪礼盒小心地放进箱子:"在想回去后要怎么跟爸妈说。"
"我父亲已经知道了。"陈明辉笑道,"今早通电话时,他说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
两人相视一笑,纽约的夜色在窗外流淌,而他们的未来,正在大洋彼岸的深圳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