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知青小医生,青梅陪我下乡 第88章 地窨子

周逸尘摇了摇头,脑海里浮现出前世看过的资料,组织了一下语言。

“我听人说过,咱们这边,早些年开荒的时候,来不及盖房子,就挖一种半地下的屋子住。”

“往下挖个大坑,用挖出来的土垒墙,再用木头做个顶,上面铺上厚厚的草和泥。”

“这种屋子,好像叫……叫地窨子?”

他故意说得有些不确定,像是在努力回忆一个道听途说的词汇。

地窨子!

这三个字一出口,就仿佛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高建军脑中的迷雾!

他猛地一拍大腿,整个人都从草垫子上弹了起来!

“嘿!**!”

高建军激动的爆了句粗口。

“地窨子!对啊!就是地窨子!”

“他**,我咋把这法子给忘了!”

他激动地在原地转了两圈,一拳砸在自己的手掌心。

“没错!早年闯关东过来的、进山放山的,还有咱们刚建大队那会儿,头两年不都是住的这玩意儿嘛!”

他越说越兴奋,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找到出路的喜悦。

“这玩意儿快啊!”

“找块背风向阳的坡地,组织人手往下挖个大坑,挖出来的土直接就能用来夯墙!”

“房梁、柱子啥的,山上那些不成材的小木头、歪脖子树都能用!”

“房顶上,厚厚实实地铺上咱们秋收剩下的那些苫房草、秸秆捆,再糊上几层泥!”

“里面再盘个大炕,一烧起来,比住砖房都暖和!”

高建军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地比划着。

“这活儿省工省料,快得很!组织几十个壮劳力,有个两三天,保准能给它弄利索了!”

“齐活!”

高建军这番话,瞬间点燃了在场所有队长的热情。

王振山那张黑脸上,愁苦之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

他一拍大腿,也跟着站了起来!

“对啊!地窨子!”

“书记,你瞧我这猪脑子!咋就没想到这个呢!”

“这玩意儿好啊!冬暖夏凉,还省料!”

“咱五队后山那片向阳坡,地方宽敞,土质又好,正好拿来挖地窨子!”

二队队长赵学农也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没错!这法子可行!”

“咱们也不求盖得多精细,只要能遮风挡雨,能盘个热炕,让新来的知青们先有个落脚的地方就成!”

“等明年开春,天气暖和了,再给他们盖几间夯土房也不迟!”

“高书记,小周这脑子,就是比咱们这些老家伙活泛!”

三队队长张建设是个方脸汉子,此刻也咧着嘴,对着周逸尘竖起了大拇指。

“可不是嘛!”四队队长钱大勇那瘦高的身板挺直了些,语气里满是赞叹,“还是文化人,脑子里的道道就是多!”

一时间,刚才还愁眉苦脸的歇脚棚里,气氛瞬间逆转。

几个队长你一言我一语,围绕着“地窨子”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高建军用力地拍了拍周逸尘的肩膀,力道大得让他身子都晃了晃。

“小周!你可真是咱们大队的福星!”

高建军的眼睛亮得惊人,声音洪亮,充满了真切的喜悦。

“先是治病救人,现在又帮着解决了这么大一个难题!”

“你这脑瓜子,咋就这么好使呢?”

周逸尘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他不动声色地往后退了半步,避开了高建军热情的铁掌。

他脸上挂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谦虚笑容,语气平静地解释道。

“高书记,您可别这么说。”

“我这也是以前在家的时候,听老人提过一嘴,说是关外天寒地冻,很多人都住这种房子。”

“刚才听大家伙儿为难,就突然想起来了。”

“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凑巧罢了。”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解释了创意的来源,又把功劳归于了巧合。

高建军听了,却更是欣赏。

这年轻人,有本事,还不骄不躁,是个能干大事的料!

“行了,你小子就别谦虚了!”

高建军大手一挥,不再纠结这个,转而面向众位队长,脸上恢复了书记的威严和干练。

“事不宜迟!”

“既然法子有了,那咱们就立马动起来!”

他的目光扫过王振山。

“老王!你马上回你的五队,挑二十个最壮实的劳力,带上铁锹、镐头,先去后山那片向阳坡把地方给平出来,把线画好!”

“好嘞!”王振山干脆利落地应了一声,转身就走,脚下生风。

“老赵,老张,你们几个,也各自回队里,抽调人手,带上工具,选好位置开工!”

“明白!”

“放心吧书记!”

几个队长齐声应和,没有半点迟疑,纷纷起身,准备回去调兵遣将。

“记住!这活儿是给知青们盖房,是**任务!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高建军的声音在山坡上回荡。

“争取三天之内,必须让新来的知青们住上暖和的地窨子!”

眼看着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在自己三言两语间化为了一场热火朝天的建设动员,周逸尘心中一片平静。

他看着高建军等人雷厉风行地安排着任务,知道这里已经没自己什么事了。

他朝高建军点了点头。

“高书记,王队长,既然事情都安排好了,那我就先上山转转,看能不能采点药。”

“去吧去吧!”高建军正忙得不可开交,随口应道,“山里路滑,自个儿当心点!”

周逸尘应了一声,背起刚才放在一旁的背篓,转身朝着山上走去。

……

在高建军的一声令下,整个向阳大队都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王振山跑回五队,扯着嗓子就开始喊人。

“铁蛋!二狗!先别砍树了!快去把家里的大人,还有队里那些有力气的都叫上!”

“抄家伙!拿上铁锹镐头,去知青点后面的山坡集合!”

“大队长有令!要盖新房了!”

他的声音,带着一股子压抑不住的兴奋。

很快,社员们就得知了要挖地窨子给新知青住的消息。

一听是解决麻烦,而不是把人塞到自己家里,社员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刚才还对知青们横眉冷对的王家嫂子,也扛着铁锹准备去帮忙。

“早该这样了!”

“这活儿我得去!出份力,也省得以后麻烦!”

不到半小时,几十个膀大腰圆的壮劳力,扛着各式各样的工具,风风火火地聚集到了知青点后那片向阳的山坡上。

高建军亲自拿着一根绑了白布条的木杆,在地上比比划划,规划着地窨子的位置和大小。

“就这儿!背风,向阳,地势高,下雨也不怕积水!”

他把木杆重重往地上一插。

“开挖!”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