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是不是尚莲秾的离开刺激了郑冲之,他回去之后便令盛军向大祁发动了猛烈的攻势,一时间,除了朱羡之率领北营军镇守的豫州,其他各州战线纷纷告急,穆元景再顾不得跟着长华,而是率人奔走在最薄弱的战线上,数次浴血奋战,击退了盛军的攻势。
如此一来,便连盛军也知晓了,祁朝的三皇子骁勇善战,有他在的地方,战线根本不可能被攻破。
因此一见穆元景的赤底黑龙旗出现,盛军的斗志立马下降,郑冲之亲自上阵督战也是一样,郑冲之无奈,只得重新部署兵力,好不容易抓住了一次穆元景不在的时机,却见一杆赤底青凤旗在祁军之中竖了起来。
郑冲之虽知长华的能力,心中郁愤,却是不肯后退。
但两军即将交战之时,他却收到了邺城传来的急信,若是别人,郑冲之自然理也不理,但来信的是郑太后,送来的是懿旨,他便不能无视。
郑太后是叫他退兵的,且措辞严厉,并无商量的余地。
郑冲之不由得皱了眉,太后姑母是支持他这一次的行动的,怎么如今却变了卦?
是因为对阵之人是穆长华……或者说是尚长华吗?
为了叫尚毅卿归心,连他的女儿都得迁就?
郑冲之很不满。
虽然他幼时也曾师从尚毅卿,但他知道此人乃是个南朝来的叛将,俗话说的好,忠臣不事二主,这尚毅卿在南朝之时颇得皇帝看重,一朝兵败便做了盛国之臣,郑冲之心中是不耻的。
后来虽然察觉尚毅卿确有些真本事,但郑冲之也不曾对他真心敬重,皆因这个原因。
但他的太后姑母十分看重尚毅卿,甚至有意让他的二姑母建安郡君嫁给尚毅卿,后来这事不了了之,郑冲之心中只有暗喜。
所以,他决定抗旨不尊,先斩后奏。
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太后姑母知道,不过是责怪他一番罢了。
郑冲之打定了主意,便只是缠着传旨之人啰嗦客套,退兵的命令却一直没发,这样一来,他此前下的进攻的命令便仍旧有效,等到两军交战之后,便是想退兵,也不能立时抽身了。
郑冲之这么做,自然是对自己有信心的,那尚长华虽然有些天分,到底是个女流之辈,除了偷袭,能厉害到哪里去?
只有慕容握瑜那个蠢货才会败在她的手里。
郑冲之这么想的,然后发现,那打着青凤旗的祁兵果然不堪一击,先还有些战意,发觉他这边攻势加强之后便开始退缩,尽管那青凤旗不停地变幻阵型,试图阻挡他这边的攻势,但在他压上绝对优势的兵力之后,青凤旗再是变幻也无济于事,最终,祁军只能溃败。
那传旨的寺人郑翁忙上前劝道:“公子,太后娘**令,您可不能不听啊!而且,穷寇莫追,您还是赶紧收兵吧!”
郑冲之杀得兴起,哪肯听这寺人的话?
他只道:“侍中大人放心,待我擒了那对阵的女将,便收兵回营。”
郑翁却担忧道:“公子,万一那祁朝三皇子率兵来援可如何是好?公子听老奴一句话,先鸣金收兵,回去向太后复命吧!”
郑冲之懒得再听,马鞭一甩便冲进了追杀祁人的士卒中,徒留郑翁在原地急得团团转。
但很快,郑冲之便发现郑翁所说的话很有道理,因为,他追了没多少距离,便听两侧战鼓声起,身后亦有鼓声传来,原来,竟是那尚长华在此地设了埋伏……
又是偷袭!
郑冲之气得很,但不得不承认,这一招虽损,却是真的有效。
他此刻就被杀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身边的亲卫为护着他逃出来一个个地身死,郑冲之看在眼里,心中只有无尽的后悔与疑惑。
他……竟败得如此轻易?
不应该啊!
尚毅卿不是夸他天纵奇才,直言才疏学浅教不了他,所以他才结束了跟随尚毅卿学习的苦差事的吗?
可今日这么明显的陷阱,他竟然没看出来。
若有原因,郑冲之只想到了数日之前,尚莲秾头也不回地离开他,然后奔向尚长华的场景。
他确实在那时恨上了尚长华,所以才会在找到机会以后,恨不能好好地羞辱她一番,好为自己出一口恶气。
正是这一心理叫他轻了敌,最后落得个落荒而逃的下场。
虽然最终逃出生天,不曾再次落入尚长华的手中,但郑冲之只觉得面颜无光,窘迫难言。
好在郑翁虽然责备了他,却还答应在郑太后面前为他求情,郑冲之这才带着手中的残兵败将,浩浩荡荡地向北回程。
然后,便又被穆元景率领的一千精兵从后追杀,将殿后的盛军杀了个措手不及后,这才扬长而去。
郑冲之简直气歪了鼻子,真是岂有此理?
但这回那郑翁好好的防着他,再不许他出兵南下,而郑冲之本人也没那么想回去打,毕竟,一直挨打也不是什么好的体验……
豫州等地的危机解除,穆元景便带着长华星夜兼程赶往经山,虽然他早有安排,但只怕麾下诸人做不好准备工作,小祸酿成大祸,那可就麻烦了。
好在事情如他所料,甚至结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只一点不好,何老将军只身进入“清君侧”的何伯渊帐中,一番痛斥之后又动了手,最终老将军身负重伤,眼看就要不行了。
除此之外,皇帝等人安好无恙,南下围困经山的何家军因何老将军重伤之事纷纷开始投降,等到穆元景与长华回到经山之时,何伯渊与何仲方手下只剩了两三万人马,正在具表向皇帝请罪。
只有穆元辰仍旧消失,何伯渊与何仲方声称并未见过穆元辰,这一次南下也是听说皇帝有难这才自发前来护驾……皇帝倒是暂时未动何伯渊与何仲方,毕竟,老将军身上的伤势不妙,就连慧智禅师也是束手无策,皇帝不想刺激何老将军,便隐忍不发,一切都以按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