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的是,嘉靖之后的子孙,居然一个比一个离谱。
嘉靖再怎么好道,总归还有点帝王的架子。
可到了后面呢?
隆庆?!
简直就是个色胆包天的昏君!
整日沉溺于后宫花丛,朝政完全抛之脑后,任由群臣争斗不休。
身体亏空还偏要乱服药物,折腾得昼夜不分,连朝都上不了!
这就是你当皇帝的态度?
若非嘉靖遗留了几位能臣,真不敢想象隆庆一朝会乱到何等地步!
结果他因为药石乱补,不到六年就把命搭进去了。
接着,就是那个懒龙万历!
嘉靖不上朝,那是窝在家里办公,阁臣照见,奏章也会批,政务还能处理。
万历不上朝,那才叫真正的不管!
大批奏折压在案头不发,朝中缺员多年也不补。
除了打仗和钱粮,朱翊钧对其他事置若罔闻。
老朱恨不得当场把这小子按地上狠狠抽上一顿!
临了打了败仗,才突然意识到要勤政。
可惜——晚了!
只给后人留下一堆烂摊子!
哪有这么做皇帝的?!
就知道顾自己享乐,仿佛“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要是全都学朱翊钧那样,咱大明还建个什么?
还谈什么治国安邦?
干脆图个痛快,让大明二世而亡算了!
至于朱常洛,那更是扶不上墙的货。
熬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登基称帝。
可没几天就重病缠身。
到头来病急乱投医,居然因一颗红丸丧命。
这叫什么事?!
还有比这更草率的死法吗?!
老朱原本还对朱由校抱有些许期待。
喜欢做木工活怎么了?
皇帝爱摆弄点木匠手艺,未必就是坏事。
只要能处理好政务,也算是个有情趣的君主。
毕竟人嘛,谁还没点爱好?
可等真正看到结果,老朱差点当场气晕!
什么叫“大明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老朱都快怀疑是不是自己识字有问题。
可偏偏,这朱由检没干几年,也给折腾得落了水!
又是落水!!
老朱肺都要炸了,恨不得当场质问一句:
“咱朱家皇帝就这么怕水?!”
老朱也渐渐看出来了。
自家后世子孙的死因,一个比一个古怪。
而且往往都是刚想有所作为的时候,就突然暴毙!
真有这么巧的事?
史书里说朱厚照那小子顽劣荒唐。
可老朱心里清楚,这孩子未必像书上写得那般一无是处。
他还是想做事的!
只是史书上的评价,从来都不高。
史书?哼!
那玩意儿连狗都未必信!
哪本史书不是后人操笔?
文人惯于粉饰、抹黑,哪里可信?
老朱只信眼睛看到的。
事实上,他的这些子孙,也不算全无本事。
或许是世道太过复杂,才逼得他们做出一些后人看起来荒唐的举动。
……
永乐时期!
“合着咱们朱家人,都是身子骨不中用啊。”
“一个个落水就死,禁不起半点折腾。”
“嘿,大哥,你别不服气,他们倒真跟你挺像的。”
比起亲爹老朱在奉天殿里的怒吼,朱棣却是用阴阳怪气的口气冷嘲热讽。
朱高炽额头直冒冷汗。
自己体质差,这没错。
可这并不代表后人们都因他而短命啊!
他明白,老爹并非真怪他身体虚弱。
朱棣是在讽刺,这些子孙的死因,透着诡谲蹊跷。
金豆子却没听明白其中深意。
心中暗自偷乐:
“大哥,你不中用,爹给你机会你也撑不住。
你看你那后代,一个个都不成器。
要是让我继位,肯定比你强百倍!”
从爹的语气里,他似乎嗅到了对大哥的失望。
这皇太子的位置,莫不是要有变数?!
金豆子心头一阵狂喜,但立刻压了下去,故作正色开口道:
“爹,这话儿子得替大哥说句公道话。
他自小身子弱,这是谁都知道的事。
可后代短命,又怎能全赖到他身上呢?!”
朱棣冷冷扫了他一眼。
只一眼,便看穿了这二儿子眼底那点掩饰不住的蠢念头。
愚笨至极的算计,怎能瞒过他?
他懒得理会,只将目光重新投向天幕。
狂妄居士静静站在兄长身后,一言不发。
他心里明白——爹若真动怒,接下来定要彻查此事。
……
嘉靖时期!
“唉……”
嘉靖长叹一声。
子孙运途多舛,叫人无奈。
“朱常洛、朱由校……”
这两人的死因,怎么看怎么不寻常。
嘉靖又怎会不懂这里头的门道?
他在西苑避居十余年,寸步不出。
而朱由校,你小子竟敢跑出去泛舟取乐?!
这种死法,嘉靖实在太熟悉了!
当年堂兄朱厚照,不就是这么折了命?
明明已经打出应州大捷,声势正盛。
眼见宁王作乱,正好是天赐良机,他本可借机率军南下,肃清东南!
要知道,东南自古赋税繁重,权力盘根错节。
若能整顿干净,武宗之势必将一飞冲天!
可惜,平定宁王叛乱返京途中,朱厚照却偏偏落水。
接着,就死了。
于是这皇位,才落在自己头上。
正因如此,嘉靖自即位以来,处处提防,不敢有丝毫松懈。
可即便如此,文官们依旧花样百出。
先是行宫连遭大火,足足三次,每次都烧到他!
再后来,竟有人在深宫之中,差点将他勒死!
那一刻,嘉靖彻底明白——
后宫、朝堂,水深似海。
稍有不慎,便会被活活淹没!
天启帝,朱由检。
大明第十五位皇帝。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认知中,他是个昏庸无能的君主。
不上心朝政,终日沉迷木工手艺,结果让魏忠贤趁机专权,造就了明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在那段岁月里,魏忠贤把持朝纲,厂卫横行无忌,阉党权倾一时。
东林党人更是遭到残酷迫害,整个大明官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直到天启驾崩,崇祯继位,才一举清算魏忠贤及其阉党,重新启用东林党人。
坏人被铲除,正义得以伸张,看似符合世人对历史剧本的期待。
但那时的大明,早已被魏忠贤折腾得百孔千疮,崇祯纵然励精图治,也无力回天。
最终,这个曾经的强盛帝国,仍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覆灭。
不过近些年来,却出现了新的声音。
不少人认为,天启并非史书上描绘的那般昏庸,而是另有心计。
他之所以倚重魏忠贤,重用阉党,乃是有意削弱东林党,把控皇权,推动商业税收,以减轻农户的沉重负担。
倘若天命再宽容一些,或许他真有可能成为一代中兴之主。
可惜,他死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