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的毫无反应吗?
元美靠在白苏身边。
只是单纯的美和气质固然能吸引人,但是……
她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连续几天高强度拍摄,老陈长时间站立操作沉重的灯光设备,加上年纪渐长,腰背旧伤复发,动作明显僵硬迟缓了许多,眉头时不时紧锁。
在一次调整高空灯位时,他扶着腰,倒抽了一口冷气。
白苏在当天拍摄间隙,对身边的云仓低声吩咐了一句:“联系后勤,给灯光组配两张带靠背的高脚凳,放在主控台旁边。再让医务组送几片活血化瘀的膏药给陈指导。” 她的目光甚至没有特意看向老陈的方向,语气平静得像在安排道具补给。
很快,凳子送到了老陈常站的位置。医务助理也“恰好”路过,递给他几片膏药,说是“剧组常备,预防疲劳”。
老陈愣了一下,目光下意识地投向远处那个清冷的身影。白苏正专注地看着监视器回放,侧脸线条冷峻。
老陈默默接过膏药,贴上,坐上了凳子,再看向灯光控制台时,眼神里多了一丝复杂难言的感激。
他调整灯光的角度,落在白苏身上的光,似乎比之前更柔和、更熨帖了些。
拍摄时,有一天烈日当空。穿着厚重戏服的群演们挤在有限的遮阳棚下,汗流浃背,气氛有些焦躁。
一个年轻群演体力不支,轻微中暑被扶了下去。
白苏她没有走向群演区表示慰问。而是直接走到制片主任和现场导演身边,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现场的嘈杂:“群演轮换休息时间缩短到二十分钟一次。后勤立刻加派遮阳棚数量,确保每人都有阴凉位置。饮用水和防暑药品供应翻倍,由专人定点发放,确保及时到位。”
她顿了顿,补充道,“高温津贴按最高标准执行,计入今日预算。效率不能以健康为代价,延误拍摄损失更大。” 她的话条理清晰,切中要害,完全是基于成本、效率和风险控制的考量。
指令迅速被执行。更多的遮阳棚支起,冰水和大桶的凉茶被送到指定地点,防暑药品分发到位,群演的轮换节奏明显加快。
焦躁的气氛很快平息,拍摄得以更顺利地进行。
群演们看向制片组方向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那个提出指令的清冷身影上,带着一丝敬畏和无声的谢意。
元美喝着从白苏身边蹭来的冰橙汁,又想到了自己新接手的泰京源。
这小子,有点潜力,还挺努力。
泰京源为了演好一场情绪爆发的重头戏,连续几天熬夜研究剧本、反复练习,加上压力巨大,肉眼可见地憔悴下去,眼下乌青浓重。
这小子,她还劝不动,干脆就跟白苏吐槽了几句。
在拍摄间隙,他拿着剧本想找白苏讨论,脚步都有些虚浮,强打精神。
在他靠近之前,白苏的目光已经落在他疲惫的脸上。
她没有接他递过来的剧本,而是直接对旁边的元美(泰京源的新经纪人)说:“元美,给他放半天假。现在,立刻。” 语气不容置疑。
随即,她转向有些错愕的泰京源,眼神平静无波,话语简洁到近乎冷酷:“状态是表演的基础。你现在需要的是睡眠,不是讨论。去休息,明天下午两点前不要出现在片场。”
她甚至没有多余的解释,仿佛只是在处理一个影响项目进度的不良变量。
于是,泰京源被元美立刻半强制性地拖走了。
他躺在休息室的床上,脑子里回响着白苏那句“状态是表演的基础”。没有温言软语,但那句冷酷的命令,却像一道不容置疑的屏障,强行将他从自我消耗的旋涡里拉了出来。
他沉沉地睡了一觉,醒来后精神好了很多,心里对白苏的敬畏和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依赖感,反而更深了。
阿雅在给一位脾气暴躁的二线演员松田递热茶时,不小心手滑,些许茶水溅到了演员昂贵的定制戏服袖口上。松田瞬间变脸,厉声斥责:“你怎么搞的?!没长眼睛吗?!我这衣服……”
就在阿雅吓得脸色惨白,手足无措,周围人噤若寒蝉时,一个清冷平静的声音响起,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演员的斥责:“服装组。”
白苏的目光甚至没有离开手中的平板(她似乎在处理邮件),只是淡淡地继续道,“带松田老师去处理一下袖口污渍。阿雅,” 她这才抬眼,目光平静地扫过惊魂未定的女孩,“去拿备用医药箱里的烫伤膏,看看自己的手。”
原来,阿雅的手背也被溅出的热水烫红了一小块。
白苏的指令精准高效,瞬间化解了现场的紧张气氛,将焦点从斥责转移到了解决问题上。
她点出了阿雅的伤,却没有任何多余的安慰。
服装组的人立刻上前安抚并带走演员。
阿雅如梦初醒,慌忙去找烫伤膏,涂抹在手背上那点微不足道的红痕时,眼泪却控制不住地掉了下来。
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那一刻被看见、被精准“处理”了的委屈和后怕。
她远远看着白苏依旧平静的侧影,心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
元美喝了口冰橙汁,看着一旁偷瞄她们,准确来说是偷瞄白苏淡淡阿雅,啧了一声。
突然,剧组里出现躁动。
原来道具组为了还原剧本中一个重要的古董花瓶,几位师傅加班加点手工制作,耗费了巨大心血。
但是这个花瓶在刚才的拍摄中,因演员金礁走位失误被碰倒,摔碎了边缘一小块。
道具组长心疼得直叹气,工作人员小心抱起花瓶,金礁在一旁瑟缩着,不知所措,场面一度有些凝滞。
白苏站起身,走去查看拍摄回放,确认该镜头可用后,直接对导演和摄影指导说:“这个角度,碎裂处不在画面内。道具组修复需要多久?”
导演和摄影指导赶紧去联系,然后给出需要至少一天的答案。
白苏立刻对场记说:“调整拍摄计划,明天先拍B组外景。给道具组留出修复时间。”
然后,她转向一脸沮丧的道具组长,语气依旧平淡,却多了一句:“修复时注意保持整体釉色一致。辛苦了。”
没有惋惜的感叹,只有对解决方案的安排和对专业工作的认可。
拍摄计划调整,道具组获得了宝贵的修复时间。那句“辛苦了”和“注意釉色一致”的专业提醒,让道具组长心头一暖,觉得自己的心血被看到了,被尊重了。他立刻召集人手,更加投入地进行修复。
元美根本不担心白苏的能力,看看钟表,也要中途休息了,干脆拉着白苏去吃饭了,留下一圈默默投注的目光。
白苏这种清冷精准的“体贴”,如同冬日里一道精确投射在需要温暖处的阳光,本身没有热度,却因其出现的时机和位置,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暖意。
它不煽情,却比任何热情的关怀都更深刻地烙印在受助者的心里,成为白苏在片场那无声引力场中,另一重令人敬畏又心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