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军第11军司令部内。
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面前巨大的作战地图上,代表第106师团的箭头已消失不见。
电台里传来的不再是松浦淳六郎时断时续的求援,而是华夏军队频道里清晰可闻的欢呼声。
“万家岭大捷,全歼倭寇第106师团!”
一股寒气毫无征兆地从他的尾椎骨直冲天灵盖。不是冷,是那种骨头缝里渗出来的惊惧,让他的血液都仿佛凝固了,完了,一切都完了。
“纳尼......这怎么可能……”
他几乎是咬着牙,从齿缝里挤出这几个字,眼神之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之色。
就在片刻之前,他还在全力调兵遣将,命令第27师团不惜代价向西突进;勒令第101师团加强攻势予以策应;他甚至前所未有地动用了空投军官这种极端方式,试图为106师团注入一剂强心剂。
他计算了所有的可能,认为即便无法彻底解围,至少也能帮106师团撕开一个口子,让师团本部核心力量得以脱身。帝国一个整师团,拥有万余精锐,即便陷入重围,又怎会……怎可能在这短短数日内,就被他们一向轻视的华夏军队全歼?
“废物....蠢货.....松浦这个马鹿(ばか).......无能的蠢货!”
短暂的呆滞过后,是火山喷发般的极致愤怒。他额角青筋暴跳,平日里极力维持的“儒将”风度和职业修养此刻荡然无存。
耻辱,这是日本陆军自建军以来从未曾有过的奇耻大辱,一个师团被全歼,师团长身死(此时日军还不知道松浦被俘)……这已经不是一场普通的失利,而是足以写入战史、让整个第11军、让他冈村宁次本人永远蒙羞的污点。
愤怒之余,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恐惧开始悄然蔓延。他想起了不久前的富金山之战,装备精良的第13师团在顾家生荣六师的顽强阻击下损失惨重,被打的“头破血流”......伤亡数字更是触目惊心;还有第16师团,在漫长战线上同样不断的付出代价。
如今,再加上第106师团的彻底覆灭,这些接连不断的损失,使得他原本光辉的前途都蒙上了一层阴影,更砸碎了他内心深处“速战速决”、“皇军无敌”的美梦。
他仿佛已经看到东京大本营那帮政敌嘲讽的嘴脸,听到板垣征四郎(倾向北进派)的责难。
而这一切的责任,最终都将无可推卸地落到他这个前线司令官的头上。“检讨书”是不得不写了,他要承认自己的指挥失当和用人不明之责。
极度的愤怒、羞耻、挫败感以及对前途的忧虑,在这个骄傲的日本将领心中不断交织、翻滚。
他死死盯着地图上万家岭的位置,眼神阴鸷得可怕。司令部内所有参谋人员都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丝毫声响,生怕成为司令官盛怒之下的牺牲品。
良久,冈村宁次才用一种近乎压抑到极致的声音,对参谋长下达了命令:
“立刻……向大本营详细报告……第106师团……玉碎之详情。所有责任,由我冈村宁次一人承担。”
“命令各部,重新评估当面之敌,尤其是薛跃所部之战斗力……今后作战,务必谨慎,绝不能再给**军任何可乘之机!”
他的话语依旧保持着冷硬,但其中蕴含的沉重与屈辱,却让在场的每一个军官都感到不寒而栗。
万家岭,这个地名从此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冈村宁次的心里,成为他军事生涯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和驱之不散的梦魇。
在极度的震怒与不得不接受的惨痛现实面前,冈村宁次及其参谋团队展现了其作为职业军人的冷酷与效率。他们将个人情绪强行压下,目光重新聚焦于作战地图之上。
万家岭的失败必须被消化,而攻占武汉的终极目标是坚决不能动摇的。基于现实的挫折过后,很快一套更为狠辣和务实的全新进攻方案被迅速制定了出来,其核心在于:避实击虚,转移重心,双钳合击。
在赣北方向,面对薛跃指挥的第9战区所部在万家岭表现出的强悍战斗力与复杂山地带来的巨大威胁,冈村宁次做出了痛苦但理智的决定:
那就是彻底放弃在赣北地区寻求决战或大规模突破的幻想。让损失惨重的第101师团(虽经紧急补充,但战斗力与士气已大不如前)转入战略防御,负责牵制作用。
第101师团的任务不再是进攻,而是尽最大可能粘住和袭扰薛跃之兵团主力,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去支援其他方向。赣北战线,从此前志在必得的主攻方向,降级为次要的牵制战场。
将真正的杀招转向了南线战场。冈村宁次命令其麾下最精锐的部队——第6师团,从岳阳地区沿粤汉铁路全力南下。
第6师团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和机动能力,开始向国府军第20军防守的新墙河防线发起了猛攻,其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迅速突新墙河破防线,不顾一切地向南疾进,直扑咸宁。
咸宁是武汉南面的战略门户和交通枢纽,一旦**军占领,必将严重威胁甚至切断武汉地区华夏军队主力向南撤退的退路和补给线。
这是一记意图关紧南大门的凶狠勾拳。
此外,在长江北岸。已经得到充分补充和加强的第13师团,承担起了最为关键的主攻任务。
13师团强渡淮河后,攻潢川,走信阳一线。意图执行一次大规模的北面迂回战术,为的就是截断平汉铁路,彻底关闭武汉的北大门。
因为一旦信阳失守,日军就可以从北面完成对武汉的战略大包围,实现与南线的第6师团形成南北并进、夹击合围之态势,一举将华夏第五战区之主力聚歼于武汉周边。
总而言之,万家岭的惨败迫使日军放弃了在赣北山区与华夏军队继续硬碰硬的消耗战。
冈村宁次,这一次采取了一个更为宏大的战略,那就是在赣北采取守势,然后集中其最强大的机动兵力,于南北两翼(长江北岸与鄂南)的开阔地带发动一场快速迂回、切断退路、合围决战的钳形攻势。
这套新部署,既是对106师团覆灭的被迫反应,也体现了日军试图以更大范围的机动作战来挽回败局、最终达成占领武汉之决心。
战火的重心,已然从赣北的山岭转移至了南北两线的交通命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