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靠鉴宝杀疯了 第104章 我都在

();

沈砚川的律师团队动作更快。

一份盖着鲜红律师事务所印章的律师函,直接以电子邮件和挂号信的形式送达“墨客笔记”博主本人及其注册平台,同时抄送相关监管部门。

律师函中,不仅逐条驳斥了其文章中的不实指控和恶意影射,更直接点明其行为已涉嫌诽谤罪和侵害名誉权,要求其立即删除侵权文章、公开道歉,并保留追究其民事及刑事责任的权利。

律师函中甚至隐晦地提及了“墨客笔记”与顾宏远方面的资金往来线索,暗示其行为可能涉及商业诋毁等更严重的违法行为。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风向瞬间逆转!

原本被带节奏的网友开始清醒:

“原来是被收买的黑子!太恶心了!”

“我就说嘛,那幅《沈记晨曦》明明超有感觉!看过真迹的人都知道!”

“支持顾明玥!支持艺味研食社!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顾家二房真是阴魂不散!连小辈搞艺术都要打压!”

“墨客笔记”的账号在发布了一则语焉不详、毫无诚意的“因信息核实有误,文章已删除”的声明后,迅速沉寂,如同从未出现过。

而顾宏远那边,更是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彻底没了声息,仿佛那篇恶毒文章与他们毫无关系。

这场风波,如同夏日午后的雷阵雨,来得猛烈,去得也快。但雨后的天空,似乎更加澄澈。

“艺味研食社”非但没有因此受损,反而因祸得福。

罗青老师那篇充满力量的文章被广泛转载,“溯光”画廊的声明和老艺术家们的联名支持,无形中为顾明玥和她的“艺味研食社”做了一次极具公信力的背书。

慕名而来的客人更多了,尤其是那些真正热爱艺术和品质生活的年轻人。

水彩体验课的名额被一抢而空,甚至有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只为感受一下这个被艺术评论家誉为“市井烟火与精神之光交汇之地”的空间。

顾明玥经历了最初的崩溃和沈砚川坚实的守护后,心境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她不再仅仅将“艺味研食社”视为一个避风港或艺术表达的延伸,更将其视为自己亲手参与创造、需要用心守护的一方天地。

她变得更加坚韧,也更加从容。

风波平息后的一个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那扇巨大的弧形窗,将二楼的空间染成一片温暖的金橘色。

顾明玥送走了最后一位体验水彩课的客人,收拾好画具。

沈砚川端着一碟刚出炉、还冒着热气的“茉莉绿豆糕”和两杯温热的陈皮普洱走了上来。

“尝尝?新调的茉莉花比例,看看香气是不是更含蓄悠长了?”

他将糕点放在小几上,在她身边的沙发坐下。距离很近,近到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混合着糕点甜香和茶香的干净气息。

顾明玥拿起一块小巧的绿豆糕,轻轻咬了一口。

清雅的茉莉花香果然更加内敛,与绿豆的清香融合得恰到好处,甜度也似乎比之前更克制了些。

“嗯,很好。”

她点点头,又抿了一口温热的普洱,陈皮的微辛很好地化解了糕点的微腻,暖意从喉间一直蔓延到四肢百骸。

两人都没有说话,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刻。

窗外,老街华灯初上,车流如织,喧嚣被厚厚的玻璃窗隔绝,只剩下室内暖黄的灯光和彼此安静的呼吸声。

一种无声的默契和暖流在空气中静静流淌。

沈砚川看着顾明玥在暖光下显得格外柔和的侧脸,看着她专注品尝糕点时微微颤动的睫毛,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暖意和怜惜。

他伸出手,极其自然地、轻轻拂开她颊边一缕不听话垂落的发丝。

指尖不经意地擦过她微凉的耳廓。

顾明玥身体微微一颤,却没有躲闪,只是抬起眼眸看向他。那双清澈的眼眸里,映着灯光,也映着他的影子,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和全然的信任。

“明玥,”沈砚川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像大提琴最醇厚的低音,“以后……无论遇到什么,记得我都在。”

不是华丽的誓言,只是一句最简单、却最郑重的承诺。

顾明玥的心像是被温热的蜜糖包裹住,暖得发胀。

她看着他的眼睛,那里有星辰大海般的包容,也有磐石般的坚定。她轻轻“嗯”了一声,唇角弯起一个无比真切带着水光的温柔弧度。

她将自己微凉的手,轻轻覆在了他放在膝上的、温暖干燥的大手上。

指尖相触的瞬间,如同电流穿过。

没有更多的言语,所有的情愫、感激、依赖和那份悄然滋长的、超越友谊的悸动,都在这无声的触碰和交汇的目光中,得到了最清晰的确认和回应。

窗外的霓虹闪烁,车水马龙。

窗内,暖灯长明,茶香袅袅,两只手静静交叠。

风暴曾试图吹熄这盏灯,却不知,真正的灯火,已在风雨并肩中,燃成了彼此生命中不可分割的暖源。

前路或许仍有阴霾,但此刻掌心传来的温度,足以照亮所有未知的黑暗。

艺味研食社的灯火,不仅亮在江城的老街,更从此点亮了两个灵魂相互依偎的漫长旅程。

江城的雨季,来得拖泥带水。

灰蒙蒙的天幕低压着,细密的雨丝如同千万根冰冷的蛛网,无声地笼罩着整座城市。

空气黏腻而沉重,裹挟着江水特有的湿腥气和行道树被雨水打落的残叶腐殖质味道。

立雪堂那方临街的青砖小院,此刻也笼在雨幕里,檐下淅淅沥沥的水流如诉如泣,敲打着铺地的卵石,更添几分潮寒的寂寥。

堂内却是另一番乾坤。

紫铜博山炉中燃着上好的奇楠沉香,袅袅青烟笔直上升,在幽暗空旷的空间里拉出一道道凝滞的轨迹,馥郁而清冽的异香顽强地抵抗着自门窗缝隙渗入的湿霉气息。

几盏暖黄的壁灯开着,光晕柔和地洒在厅堂正中。

三张形态各异、却无不透着厚重沧桑感的明清黄花梨家具,静静停放在铺了厚绒毡的方砖地上。

一张书卷式卷云纹翘头案,一张直棂式围板罗汉床,还有一张——便是今日的主角,一张看似朴拙无华、线条却极尽清雅内敛的苏作平头画案。

客位上,坐着两位老者。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