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砚川则完全沉浸在糕点的世界里。
他深知,空间再美,最终留住人心的还是舌尖上的味道。
他既要守住沈记百年传承的根基,又要在“艺味研食社”这个新空间里,做出符合现代审美和健康理念的创新。
沈记的几款经典镇店之宝——如“定胜糕”、“松子百合酥”、“枣泥山药糕”——必须保留最纯正的古法制作工艺和风味。
沈砚川亲自监督原料采购,选用当季最好的糯米、红豆、芝麻、莲子等,坚持手工炒制馅料,拒绝任何工业香精和防腐剂。
他甚至从老铺调来两位经验最丰富、手法最稳的老师傅坐镇,确保每一块传统糕点的品质都无可挑剔。
针对年轻客群和健康需求,沈砚川大胆尝试。
他开发了低糖版的“茉莉绿豆糕”,清甜不腻,带着幽幽花香;研发了“黑芝麻山药慕斯”,将传统芝麻馅融入西式慕斯口感,绵密细腻;甚至推出了“季节限定”系列,如春天的“樱花酒酿冻”、夏天的“杨梅冰酪”、秋天的“栗子蒙布朗”。
每一款新品,他都反复调试配方,确保口感平衡、风味独特,同时在外形上追求简洁雅致的美感,与顾明玥的整体空间美学相呼应。
此外,沈砚川为每一款糕点都撰写了简短而富有诗意的介绍卡片。
不仅说明原料和口感,更讲述其背后的文化寓意、创作灵感,甚至某个关键步骤的匠心所在。
比如“定胜糕”卡片上写着:“形如金锭,色若朝霞。古时赠予远行将士,祈愿旗开得胜。今以古法蒸制,米香绵长,红豆沙甜润如故人叮咛。”
这些卡片由顾明玥设计排版,成为连接食物与情感的纽带。
两人的合作,在无数个细节的碰撞与磨合中,日益默契。
顾明玥对色彩和氛围的极致敏感,常常能点醒沈砚川在糕点外形设计上的局限;而沈砚川对食材特性和工艺的深刻理解,又为顾明玥的艺术衍生品提供了扎实的灵感源泉和品质背书。
一次,顾明玥为新品“茉莉绿豆糕”设计包装。
她摒弃了传统糕点铺惯用的喜庆红色,选择了淡雅的青瓷色和月白色搭配,包装盒上只印着一枝清雅的水墨茉莉,旁边是沈砚川手写的“暗香浮动”四个小字。
沈砚川看到设计稿时,眼中满是惊艳:“就是这个感觉!清雅含蓄,就像绿豆糕入口时那丝若有若无的茉莉香,不喧宾夺主,却回味悠长。”
还有一次,沈砚川尝试制作一款以“水墨”为灵感的新品“松烟墨酥”。外层是深黑的可可酥皮,内馅是浅灰色的芝麻慕斯,中间还夹了一层薄薄的、带有流动感的深灰色芝麻酱,模拟水墨晕染的效果。
但试做几次,总觉得酥皮颜色不够正,慕斯口感不够轻盈。
顾明玥尝过后,沉吟片刻,指着那层夹心说:“砚川,你看这层‘墨’,是不是太实了?少了水墨那种氤氲流动的‘气韵’?或许可以尝试用更稀薄、流动性更强的酱汁,或者加点什么让它有微微的透光感?”
沈砚川豁然开朗,最终在芝麻酱里加入微量可食用竹炭粉和特调透明啫喱,成功营造出墨色晕染、深浅有致的视觉效果,口感也更加轻盈。
这种在“味”与“艺”之间不断探索、相互成就的过程,让两人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愉悦。
小小的“艺味研食社”,如同风暴眼中一片宁静的绿洲,不仅为顾明玥提供了喘息和创作的港湾,也成了两人情感悄然滋长的温床。
每一次眼神交汇,每一次默契的会心一笑,每一次深夜还在为某个细节反复推敲的并肩作战,都在无声地拉近着两颗心的距离。
“艺味研食社”的筹备如火如荼,开业在即。然而,顾家那片阴沉的天空,并未因这盏小灯的亮起而真正放晴。风暴的触角,终究还是悄无声息地探了过来。
一个寻常的午后,顾明玥正独自在二楼艺术角调试一幅新挂上的水彩小品。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尖锐的质问声。
“谁是负责人?出来!你们这店怎么回事?还想不想开了?!”
一个穿着**、戴着大盖帽的市场监管人员,带着两个手下,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记录本。
正在一楼核对糕点清单的沈砚川立刻迎了上去,眉头微蹙,但语气依旧沉稳有礼:“您好,我是负责人沈砚川。请问有什么事?”
“什么事?”领头那个胖胖的监管员板着脸,手指点着沈砚川,“有人举报!你们这店,消防通道不合规!后厨卫生条件极差!还有,你们卖的这些糕点,包装上都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三无产品!这是严重违法行为!”
消防?卫生?三无产品?
沈砚川心中一沉。
消防图纸是严格按照规范审批过的,后厨更是他亲自盯着装修,用的是最高标准的食品级材料和设备,比沈记老铺还要干净整洁。
至于包装……他们开业在即,定制的正式包装盒还在印刷厂,目前试营业用的都是临时设计的简易环保纸袋,上面确实只印了logo和糕点名称,没有详细标签,但这在试营业阶段本是通融范围。
这举报,来得太巧,也太精准。
直指要害!
“同志,您听我解释。”沈砚川压下心头疑虑,试图沟通,“消防验收报告我们有的,就在办公室。后厨您可以随时检查,绝对符合标准。至于包装标签,我们正在定制,开业前一定……”
“少废话。”
胖监管员不耐烦地挥手打断,“现在!立刻!停业整改!消防通道杂物堆积,后厨地面有水渍未及时清理,存在滑倒隐患!还有这些‘三无’糕点,全部下架封存。等你们整改完毕,手续齐全了再说。”
他身后的手下已经拿出封条,就要往展柜上贴。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