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 第13章 原来大明皇帝曾经这么有钱…

乾清宫。

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下肚,朱由检发出一声满足的叹息。

他将手中的青花大碗往桌上重重一放,发出“当”的一声脆响。

“好吃!长秋的手艺着实不赖!”

这一声脆响,把一旁捧着饭碗细细吃着的王体乾和司之礼吓得一哆嗦。

此刻被皇帝这么一惊,两人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手中的筷子,站起身来,躬着身子,一副随时准备听令的模样。

御座之侧,周钰强制按捺,却还是眼儿弯弯,如月牙儿一般。

她心中欢喜,面上很矜持道:“陛下喜欢就好,臣妾这次可是特地请教了尚膳监的老师傅,他说臣妾于厨艺一道,实乃……天赋奇才,还特地给了我一道祖传的汤头秘方呢。”

朱由检看着她那点藏不住的小得意,心里暖烘烘的,伸手极其自然地拂去她脸颊上沾着的一小撮白面粉。

周钰的脸颊“腾”地一下飞上两抹红霞,像是被火烧着了一般,赶忙低下头,拿起袖子在脸上左擦右擦,心如鹿撞。

朱由检这才转向那两个战战兢兢的太监,语气温和地挥了挥手:

“行了,你们两个不必如此紧张,这可是长秋亲手所做。好好吃完,可不许剩下。”

“朕先自己看看账本,再与你们问话。”

“奴婢……遵旨。”

两人如蒙大赦,赶紧坐回去,捧起面碗又快又安静地狼吞虎咽起来。

朱由检不再理会他们,从司之礼呈上来的那摞文牍中,抽出最上面一本,翻了开来。

他的心中满怀期待。

我的天启哥哥,你到底给我留了多少钱呢。

然而,只看了几分钟,朱由检就感觉头皮阵阵发麻。

繁体、竖排、无句读、数字还都是汉字大写。

更别提那所谓的“四柱清册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各种名目混杂纠缠,看得人眼花缭乱,脑仁生疼。

习惯了后世清晰明了的表格和阿拉伯数字,朱由检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天书般的记账方式。

他强忍着不耐,又往后翻了几页,入目皆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终于彻底失去了耐心。

“啪!”

一声闷响,朱由检将厚重的账本合上。

他抬头一看,王体乾和司之礼不知何时已经把面吃完了,正躬身侍立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

反倒是周钰,正小声跟宫女说着什么,脸上带着笑意。

“司之礼。”朱由检唤道。

“奴婢在。”司之礼连忙上前一步,头垂得更低了。

“内承运库交接得如何了?”

“回陛下,档籍账册都已交接完毕,奴婢也大致看了一遍。只是……库中实物,还未来得及一一清点,核对账目。”司之礼答得小心翼翼,声音都在发颤。

朱由检点点头,并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直截了当地问,“你直接告诉朕,现在朕的内帑,还剩多少银子?”

司之礼的身子猛地一颤,躬身道:“回陛下,内承运库账上,现银共计一百四十三万七千五百二十三两四钱。”

朱由检以为自己听错了,声调不由得拔高了几分:“多少?怎么会这么少?”

“一百四十三万……”司之礼又重复了一遍,声音已经细若蚊蝇,几乎听不见了。

朱由检彻底愣住了。

堂堂大明皇帝,富有四海,九重天子,私人小金库里,就剩下这么点钢镚儿?

一股强烈的荒谬感涌上心头,他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是该发怒,还是该发笑。

司之礼见皇帝脸色阴晴不定,吓得额头冷汗直冒,双腿一软,几乎就要跪下去。

他只是个刚从信王府提拔上来的,往日也不过是王府局官而已,一时间惶恐不安,呐呐地说不出话来。

朱由检的目光越过他,落在了他身后那个沉默的身影上。

王体乾。

王体乾立刻感受到了皇帝的注视,心中暗叹一声,知道躲不过去。

他从司之礼身后走出,跪伏在地,用一种沉痛而恭敬的语气说道:

“陛下,关于内帑之事,老奴……知晓一二,或可为陛下解惑。”

“讲。”朱由检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是。”王体乾定了定神,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说道:

“神宗显皇帝(万历)过世时,内帑尚有近四千万两之巨,可谓充盈。”

他顿了顿,偷偷抬眼看了一下皇帝的神色,才继续道:

“但万历四十八年,因萨尔浒之败,辽东危急,光宗贞皇帝登基,当即发帑九百余万,以作军资。”

“先帝登基之后,又逢辽沈、广宁之败,为重建兵马、修筑城防,再发帑一千余万。”

“此后数年,宫中日常用度、辽事新饷、重修三大殿、三王之国及公主贵妃册封等事……耗费甚巨。”

“故而……故而到了今日,只余下这百余万两了。”

朱由检敏锐地抓住了重点:“万历四十八年和天启元年,短短两年,就为辽东之事发出内帑近两千万两?”

“是。”王体乾的头埋得更低了。

“朝廷接连败仗,城池、兵马都需要重建,花钱是应该的。”

朱由检实在心中疑惑,忍不住追问。

“可就算如此,两年将近两千万两内帑,也未免太多了些。如今辽东一年饷额,也不过五百二十万两而已。”

“兵马重建、城池驻守,连同两年间辽饷正税,岂不是说,我大明在辽东,两年就花了近三千万两的军费?”

王体乾心中一凛,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

他没料到这位新君,过去在王府闲住,各人相传不过所谓仁厚、纯孝等语。

如今甫一登得宝座,竟然如此明见万里吗?

他低下头,声音艰涩:“陛下圣明。先帝登基后数年……也察觉此事不对,多番追问,然……然终不得其所以然。”

不得其所以然。

朱由检心中冷笑。

好一个“不得其所以然”!

他几乎可以想象,那雪花般的银子,是如何从国库流出。

一路经过内使、文臣、小吏、边将之手,层层盘剥,雁过拔毛,最后才落到那些苦弱的军士和民夫手中。

可真到这时,真正落到实处的,又能有几成?八成?还是五成?

靠,不会只有三成吧?

朱由检心中一叹,所谓政以贿成,刑以权枉,实在是晚明官场真实写照。

工事、边事,国朝用度,此二事最耗钱粮,不知养活了多少吸血的蠹虫!

可惜,他穿越的是崇祯,不是天启。

事已至此,又连续崩了两个帝君,根本无从追索,思之无益。

他深吸口气,冷静下来,换了个话题:“那现在,内帑的进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