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肉熔炉 第23章 步、炮、坦协同(一)

就在高峰隘方向杀声震天之际,昆仑关前线联合指挥部内,气氛同样紧张到了极点。

所有师级军官的目光全都聚焦在杜聿民和顾家生俩人的身上,他们都在等待着最终的命令。

突然,一名通讯参谋手持电文,快步走到杜聿民和顾家生面前,声音里还带着一丝兴奋:

“总座,顾副座!135师邓师长急电,日军航空兵九架飞机,已抵达高峰隘上空,现正对我攻垒部队进行狂轰滥炸。”

这个消息,如同拨云见日。杜聿民与身旁的顾家生对视一眼,两人嘴角不约而同地扬起了一丝尽在掌握的笑意。

顾家生轻轻点头。

“学长,鸟已离巢,可以开始了!”

杜聿民眼中精光暴涨,最后一丝顾虑也彻底消散。他大步走到巨型沙盘前,整个指挥部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员屏息凝神,都在等待最终的进攻命令。

杜聿民的眼神扫过沙盘上标注的七塘、八塘、仙女山、老毛岭、五塘、六塘等关键位置。

“诸位!日军空中力量已被我高峰隘攻击部队成功牵制,昆仑关主战场.......我军战机已至,传我命令——”

“炮兵集群,马上对昆仑关外围日军阵地,尤其是七塘、八塘地区,进行为期三十分钟的炮火准备,务必摧毁敌前沿工事、火力点及通讯枢纽。”

他手中的指挥棒先后点在七塘、八塘的位置,这里是平原向山地过渡的咽喉位置,是敲开昆仑关大门的第一块砖。

“郑栋国,荣誉第1师配属装甲兵团第1营(装备苏制 T-26 轻型坦克,约 40 辆)待炮火延伸后,立即向仙女山、老毛岭等外围高地发起正面强攻,要求步坦协同,务必迅猛,要不惜一切代价,必须于今日之内,给我将战线推进至九塘附近,郑师长...我要看到你荣誉第一师的威风。”

郑栋国立马胸膛一挺,立正敬礼。

“请总座放心,我荣誉第1师,攻必克,战必胜。拿不下九塘,我郑栋国提头来见。”

“命令邱青全,新22师、黎行术,第170师配属装甲兵团第2营(装备意制菲亚特 CV35 超轻型坦克,约 30 辆)即刻出发,绕道至五塘、六塘附近,实行迂回穿插战术,彻底切断南宁至昆仑关的日军补给线,所有关键桥梁,能控制则控制,不能控制则予以炸毁,你部的任务就是死死挡住昆仑关日军的退路,更要坚决阻击从南宁方向赶来的援军部队。”

听到命令,新22师师长邱青全立即起身,沉声应道:

“是!总座,新22师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让昆仑关之敌得一兵一卒之补给!”

他随即下意识地侧身看了一眼沙盘上五塘、六塘的迂回路线,有一个想法在他心中快速成型。

与他同时站起的第170师师长黎行术,先是利落地敬礼,紧接着说道:

“是!总座,我170师就算打到最后一人,也绝不会放一个小鬼子进来。”

杜聿民微微颔首,接着继续命令道:

“程远,荣誉第6师,戴安岚,新200师为进攻昆仑关主峰之主力,待拿下九塘后直接替换荣誉第1师,朝昆仑关发起进攻。”

程远应声起立。

“是,我部已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可投入战斗,不把小鬼子揍得喊爸爸,我程字倒过来写。”

而新200师师长戴安岚的回应则显得更富**和现代军官的气质。

“是!我新200师全体官兵早已摩拳擦掌,誓为攻坚先锋,必克昆仑关主峰!”

最后,杜聿民的目光投向第100师师长李天翔。

“李师长,你的100师作为全军总预备队,随时待命。昆仑关之战必是场硬仗,到了关键时刻,我需要你直插日军心脏。”

李天翔闻言,一个挺胸立正。

“请总座、顾副座放心,我100师已秣马厉兵多时,全体将士枕戈待旦。我部定当不负厚望,一击制胜。”

杜聿民的命令清晰明确,正面强攻与侧翼迂回相结合,既要攻坚拔点,又要断敌后路。

此时,一直凝神静听的顾家生适时的上前一步,与杜聿民交换了一个眼神后,面向众将,朗声道:

“诸位师长,总座的部署已毕。我再强调两点,其一,迂回部队务求迅捷,要打乱敌部署于无形;其二,正面强攻部队,初期攻势一定要猛、要狠,要打出我军的威风,但接近敌核心阵地之时,须讲究战术,减少无谓伤亡。我将与总座在此,随时协调各部进展。”

他的话语条理分明,既支持了杜聿民的权威,又补充了战术细节。

“都听清楚了吗?”

杜聿民环视一众将领。

“听清楚了........势必拿下昆仑关 !”

指挥部内响起一片应答声。

命令既下,众将雷厉风行,纷纷离开指挥部,各自准备去了。

昆仑关前线,华夏炮兵集群的各处阵地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

在炮兵群指挥部。

电话铃声不绝于耳,前沿观察哨传回的数据被迅速汇总、计算,最后化作一道道指令,通过电话线精准送达散布在广阔区域内的各个炮兵阵地。

依据射程与各自目标任务,各炮兵阵地分工明确。

纵深,远程重炮阵地。

150毫米榴弹炮和加农炮庞大的身躯伫立在加固的掩体后。炮长开始挥舞信号旗。

“方向XXX,高低XXX!”

炮手们大多赤膊,他们喊着号子,合力摇动方向机和高低机,沉重的炮架发出“嘎吱嘎吱”的金属摩擦声,粗长的炮管开始缓缓抬起、转动。

巨大的炮口昂起,指向了远方的目标。

装填手撬开厚重的弹药箱,取出黄澄澄的巨型弹头和硕大的发射药包,小心翼翼送入炮膛,“哐当”一声,沉重的炮闩闭合,完成了所有的准备。

中间距离,野炮阵地。

相比起重炮,野炮阵地的调整更为迅速。炮手们动作麻利,口令声、复诵声此起彼伏。

“标尺XXX,一发装填!”

瞄准手趴在瞄准镜上,进行着最后的精细调整,确保弹无虚发。

最前沿,山炮阵地。

炮架牢牢构筑在预设发射点上。弹药手们将一箱箱炮弹打开,把炮弹整齐码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确保在急速射时供应不断。

炮手们已经全部屏息凝神,只待开炮的命令。

放眼整个炮兵集群,超过一百六十门火炮。无论口径大小,无论身处后方还是前沿,此刻都已依据统一的作战指令,完成了射击前的最终准备。

所有的炮口都沉默地指向日军阵地方向,森然列阵。

这极致的寂静,预示着雷霆万钧的怒吼即将撕裂天空。

昆仑关日军的噩梦,进入了最后的读秒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