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被天幕曝光,曹操悔哭了 第237章 吕蒙:千万别招惹曹风,偷袭荆州才是正理

();

吕蒙缓缓睁开沉重的眼皮,感觉浑身依旧冰冷,就像刚从冰冷的江水中挣脱出来,爬上岸。

他脸色苍白,嘴唇干裂,每一次呼吸都牵动浑身的疼痛。

这感觉让吕蒙想起合肥城下那场惨败,想起沉入江底时的刺骨寒意。也像是在警告他:别去招惹曹风。

房门被推开,吕蒙艰难的侧过头。

一道熟悉的身影焦急的走了进来。

是孙权亲自前来探望他了。

吕蒙心头一热,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

他刚抬起一点点的肩膀便落回榻上,浑身竟使不出一丝力气。

孙权快步走到榻前,将刚刚吕蒙的挣扎起身看在眼里。

一股感动瞬间涌上心头,压过了连日来的挫败与忧虑。

这才是他的心腹肱骨!

伤得如此沉重,几乎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醒来第一件事竟还是想着向他这位主上行礼。

“子明!”孙权连忙俯身,声音温和道,“你有重伤在身,切勿妄动!此刻不必拘泥于君臣俗礼,安心静养才是正理。”

吕蒙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发白的嘴唇微微张开,声音充满了自责:“至尊,末将有负您的重托,未能击败张辽,反致大军折损,实在是罪该万死。撤退之时,更是……”

吕蒙剧烈地咳嗽起来,牵动了伤口,痛得眉头紧锁,缓了好一会儿才继续道,“更未料到那曹风竟会半路杀出,横加阻截!”

“若非公奕兄弟拼死相救,末将此刻早已葬身江底鱼腹,再无颜面……见至尊矣!”

说到最后,吕蒙又是一声沉重的叹息。

不甘,还有劫后余生的心悸。

孙权闻言,目光转向一直默默侍立在榻旁、身形有些摇晃不稳的蒋钦。

孙权温声道:“公奕,此番多亏有你,子明方能脱险。你也辛苦了,且先回去好生歇息,莫要再累垮了身子。”

蒋钦抱拳:“至尊与吕将军慢叙。”

孙权目送着蒋钦的身影消失在门外。

确认他走远了,孙权这才收回目光,脸色骤然阴沉下来。

他重新看向吕蒙,咬牙切齿地接上吕蒙之前的话:“曹风!这阴险狡诈的小儿,着实可恨至极!”

“此仇此恨,早晚必报!定要让他血债血偿!”

孙权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怒火:“不过,子明,在此事之前,还有另一桩更要紧之事,我心中疑虑重重,想听听你的见解。”

经历众多事情后,孙权已经对众多文臣武将不信任了。

这些年来,孙权经历得太多,他对身边的文臣武将早已失去信任。

如今唯一能让他敞开心扉、托付大事的,只有眼前这个重伤卧床却依然忠心耿耿的吕蒙。

想到这里,孙权不再犹豫,将兄长孙策寄来密信、约他在柴桑相见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吕蒙。

吕蒙当听到“伯符将军”、“柴桑之约”这几个字眼时,双眼猛地睁大,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吕蒙少年时家贫,依附身为孙策部将的姐夫邓当,得以投身军旅。

严格来说,他最初的也是在孙策麾下任职。

不过真正让他受到赏识和提拔的,还是在孙权继位之后。

吕蒙太清楚孙策在江东旧部心目中的地位了!

孙策只需一声令下,老将们便会立刻响应。

吕蒙心中涌起强烈的危机感。

比起孙策,他更忠诚于现在的主公孙权。

吕蒙清楚:孙策若是真的死而复生,对刚刚惨败、人心惶惶的江东意味着什么

——尤其是对孙权本就岌岌可危的地位,将造成致命的冲击!

吕蒙强急速地思考着,过了好半晌,他才坚决地进言道:“至尊!万万不可!此去柴桑,凶险莫测,绝不可行!”

孙权点了点头,沉声道:“这是曹风的毒计!如今柴桑已落入他手中,他挟持我兄长,设下此局。”

“若我真去赴约,便是自投罗网,生死皆由他掌控!”

孙权顿了顿,俯身凑近吕蒙,声音压得极低:“子明,我现在难以断定,那封信究竟是否真是大哥亲笔,还是曹风伪造。但无论如何,我已决定即刻回信!”

“信中直斥曹风的奸诈,彻底揭穿曹风挟持兄长、图谋江东的险恶用心!”

“至尊!使不得!”吕蒙一听,急得差点又要挣扎起身。

“若那信真是伯符将军亲笔,他确实尚在人世,并且为曹风所救,那么您这般激烈的言辞,无异于在激怒伯符将军!”

“更可能将伯符将军彻底推向曹风一边!”

吕蒙知道孙策性情刚烈,重情重义,却也受不得半点委屈和质疑。

孙权若在信中直接指责其被利用或质疑其身份,一定会激怒孙策。

孙权闻言,眉头紧紧锁在一起:“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子明,我当如何是好?难道就坐视曹风以我兄为质,搅乱江东?”

吕蒙闭目沉思,将江东的局势、孙策的性格、孙权的处境、曹风的意图在脑中反复权衡。

就在孙权焦急地等待中,吕蒙再次睁开眼,冷静道:“至尊,事到如今,唯有……”

“唯有以情动之,行阳谋之道!”

“伯符将军其人,最重情义,尤念骨肉亲情。至尊您可亲笔修书一封,信中……”

“只叙兄弟阔别之情,字字句句,皆发自肺腑。言说您自兄长病逝后,临危受命,执掌江东之不易。”

“细述您如何殚精竭虑,安抚老臣,抚育孙策儿子,维系江东基业于风雨飘摇之中……”

“其中的艰难困苦,尽可倾诉,务必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吕蒙喘了口气,继续道:“切记!信中绝口不提江东权柄归属,更不可提及柴桑之约,只当……”

“只当从未收到过那封邀约之信!”

这便是吕蒙的用意。

用真挚的亲情软化孙策,用孙权多年守护江东的不易,唤起孙策的同理心,避开敏感的权位问题,将难题抛回给孙策本人。

同时不动声色地强调孙权继位的“正当性”与付出的努力。

孙权眼神骤然一眯,瞬间领悟了吕蒙的深意。

他脸上的愁容顿时消散,眼中闪出欣喜的光芒,忍不住拍手大笑:“妙!真是妙计!这下可解了我的心头大患!”

孙权望向吕蒙,目光中满是赞赏与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