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五章 定远钱庄
“诸位想想,你们的钱,放在家里,是不是死钱?
可你们把钱存到我们钱庄,我们钱庄,就可以把这些钱,借给那些需要本钱做生意的商人!
商人们赚了钱,还给我们本金,再付给我们一点利钱。
我们钱庄,再把这利钱,分一部分给你们!这不就是钱生钱了吗?”
伙计的这个解释,简单,粗暴,却又无比的清晰。
百姓们,听懂了。
人群,瞬间就炸了。
“俺的钱,放地窖里都快发霉了!存进去!俺要存进去!”
“我家那口子攒了十几年的私房钱,这下有着落了!”
一时间,整个长安城的普通市民,都疯了。
他们扛着一袋袋,一箱箱积攒了一辈子的铜钱,涌向定远钱庄。
钱庄的门口,排起了长达数里的队伍,其场面,比当初迎接大军凯旋还要夸张。
他们不懂什么金融,不懂什么资本。
他们只懂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把钱放进这个叫“定远钱庄”的地方,不仅安全,还能自己“下崽”。
而这一切,都因为这家钱庄的名字,叫“定远”。
秦源的信誉,就是最好的担保。
钱庄的另一项核心业务,则是针对商人。
改良版的“飞钱”。
唐代的商人,做长途贸易,最头疼的就是携带大量的铜钱。
几千贯钱,就要装好几辆大车,路上既不安全,又不方便。
“飞钱”,应运而生。
也就是在京城把钱交给官府的办事处,然后凭着凭证,到地方的官府去取钱。
但这东西,手续繁琐,而且只有几个大城市有。
秦源的改良版,简单高效。
凭借着遍布大唐各州府的“长安商会”分部网络,一个商人在长安的定远钱庄存入一万贯钱。
他会得到一张用特殊纸张,印着“定远印记”,并且有着复杂加密编号的汇票。
他只需要揣着这张轻飘飘的纸,就可以南下扬州,在扬州的定远钱庄分号里,凭票取出等额的现钱。
这个业务一经推出,整个长安的商圈,都为之震动。
这意味着,帝国的商业血脉,第一次被真正意义上的打通了。
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大市场,呼之欲出。
定远钱庄,就像一个巨大的心脏,开始将整个大唐的财富,都汇集于此,再通过一条条商路,输送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秦源的举动,也触动了另一群人的利益。
长安城,慈恩寺。
这座寺庙,因玄奘法师而闻名,寺内的大雁塔,更是长安的地标。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也是长安最大的“放贷机构”。
唐代的寺庙,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信徒捐赠的财富,他们将这些钱,以高额的利息,放贷给百姓和商人,牟取暴利。
定远钱庄的出现,以更低的利率,更规范的合同,直接抢走了他们最大的一块蛋糕。
住持玄一大师,一个面相慈悲,眼神却很阴郁的老和尚,联合了几家同样以放贷为生的传统豪门,开始向秦源发难。
他们在各种场合,公开指责秦源。
“金融,乃国之重器。
秦源一介臣子,竟敢私开钱庄,聚敛天下之财,其心可诛!”
“他所谓的‘利息’,乃是盘剥之术!诱使百姓贪图小利,长此以往,必将败坏民风!”
最后,他们甚至搬出了神佛。
“钱财乃身外之物,秦源此举,是与佛争利,与天争利!实乃有伤天和之举,必遭天谴!”
面对这些指责,秦源的回应,是在第二天的《长安时报》头版上,刊登了一段话。
“钱庄之利,取之于商,用之于民,所建者,国之基业,民生之福祉!”
“寺庙之利,取之于民,用之于佛,所建者,土木金身,无用之佛塔!”
“孰是孰非,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这段话,杀人诛心。
它直接将问题,摆在了所有百姓面前。
你是愿意让你的钱,变成商人手里的本金,开更多的店铺,造更多的货物,最终让你生活更便利?
还是愿意让你的钱,变成寺庙里那尊纯金的佛像,和那座高耸入云,却不能吃不能穿的佛塔?
答案,不言而喻。
舆论,瞬间反转。
慈恩寺的香火,都因此冷清了不少。
然而,秦源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
他拿着一份详细的计划书,走进了皇宫。
“陛下,国库空虚,辽东百废待兴,臣有一法,可解燃眉之急!”
秦源对着李世民,提出了一个闻所未闻的概念。
“辽东重建债券!”
“何为债券?”
李世民一脸好奇。
“陛下可以理解为,朝廷,向天下百姓和富商,借钱!”
秦源解释道。
“由朝廷出面,以国家信誉为担保,委托我定远钱庄,发行一种凭证,就叫‘债券’。
比如,一张债券,面值一百文。
百姓花一百文买下,就等于借给朝廷一百文,用于辽东重建!”
“朝廷则承诺,三年之后,百姓可以凭这张债券,来钱庄,兑换一百一十文。
多出来的那十文,就是朝廷付给百姓的利息!”
李世民听得云里雾里。
朝廷,向老百姓借钱?还要给利息?
这简直是前所未闻!
但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件事,可行。
因为他听懂了最核心的一点。
秦源,又能不花国库一文钱,帮他把事给办了。
“好!就依你所言!先……小范围试试!”
李世民最终拍板。
户部尚书戴胄,在听完了秦源的解释后,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癫狂的兴奋。
他激动地拉着秦源的手,语无伦次。
“神!神仙手段!秦郡公,你这……你这简直是点石成金啊!”
他仿佛看到了,户部那空空如也的仓库,正在被一车车的铜钱,重新填满。
第一批“辽东重建债券”,只发行了十万贯。
消息一出。
以程咬金、尉迟恭为首的功勋集团,第一个冲进了定远钱庄。
“给俺老程来一万贯!不为别的,就为信得过俺贤侄!”
程咬金把一箱箱的金银,直接堆在了柜台上。
紧接着,长安商会的商人们,蜂拥而至。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定远”这两个字的价值。
不到半天时间。
十万贯的债券,被一扫而空。
许多没有抢到的富商,捶胸顿足。
他们买的,根本不是什么债券。
他们买的,是搭上秦源这条大船的,一张船票。
短短一个月。
定远钱庄,吸收的民间存款和发债筹集到的资金,其数额之大,已经悄然超过了户部一年的税收总额。
秦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这个庞大帝国的金融命脉,牢牢的攥在了自己手里。
这种权力,看不见,摸不着。
却比他郡公的头衔,比他手中的神兵利器,更加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