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第86章 82我们是裁判

第86章 82.我们是裁判

经过徐永生一番实验,在如今重新光辉流转的三尖两刃刀面前,原本凶狠的野兽和妖物都瑟缩如鸡雏。

他再联想有关赵二郎的传说,心中生出猜测:

目前吸收的两条二郎线索,都来自赵二郎,结合斩龙剑,当下的三尖两刃刀虽然虚幻只能凭气息威吓,但貌似对妖魔之属,有针对性的功效加成?

方才图谱重合之际,看上去是三合一的模样。

那自己当下三得其二,如果再找到一条赵二郎相关的线索,会不会产生新变化?

面对其他对手也就罢了,在面对妖魔时,或许这虚幻的三尖两刃刀就能化作真实来迎敌?

一念至此,将那些妖物杀死,野兽放生后,徐永生再凝神感知脑海中神秘书册的第二页。

光辉闪烁下,感应果然渐渐重新变得清晰起来。

位置,指向黄云观的西南方。

而从眼下来说,神兵图上的三尖两刃刀仿佛得到再次“充能”。

虽然仍是虚幻,但如果再碰上相对虚幻无形的存在,当可再像去年千秋节大乱时那般,赏对方一下狠的。

事实上,这大半年来,神兵图也在随着时间推移慢慢修养,光芒越来越盛。

但可能去年千秋节那次消耗太大,所以一直没能完全恢复旧貌,直到今天再接触赤城王图。

如此一来,自己也算又多了一重倚仗,有道是家有余粮心不慌。

不过还需继续寻找和揣摩日常更快温养神兵图的方法……徐永生心道。

循着神兵图的新指引,他朝着西南方向继续前行,一路不停,一口气再奔出二百里远。

对这次的距离徐永生有心理准备,相信会更远。

否则当初第一次路过黄云观的时候,他和谢家兄妹又向前行出一截路,可是并没有改变神兵图被赤城王图吸引,说明当时还是赤城王图相距更近。

只是这次向西南一路行出二百里,神兵图光辉闪烁虽更明显一点,但变化有限。

说明仍然相距遥远。

莫不是要一路去巴蜀?

徐永生眺望远方,思索片刻后,最终踏上归程。

那边的情形对他来比较陌生,并且就在前两年,剑南、巴蜀之地还涉及大乾皇朝同西南石林国的战事。

情况未明之前,徐永生先按耐自己独自远行的念头。

五月田假临近结束,眼下就往巴蜀一行,难免引起外界关注乃至于怀疑。

因此徐永生还是赶路返回东都。

此前他便已经跟熟人打过招呼,自己外出游历一番,如今赶在收假前返程,不惹人关注。

而徐永生回来后,一切生活习惯和修行步调,亦如往常一般。

接下来的日子里,对徐永生而言,稍微可能有些特殊的,便是他即将迎来自己二十周岁生日。

大乾皇朝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三十天,以四季来算,徐永生感觉像是在蓝星时的农历。

但他不确定自己在蓝星时的农历生日,只记得那时的公历生日是五月二十号。

于是来到这边大乾皇朝后报生日,便也按照五月二十来报。

整体来说无大碍,就是以前过生日的时候是初夏,现在则是正儿八经的夏天。

只是二十岁生辰,在这边于男子而言,有专门的讲究,成为弱冠之年,或者说,该加冠了。

对于家中没有长辈又在学宫就读的徐永生来说,这个活儿自然属于学宫里的师长。

于是徐永生很自然地去见林成煊与王阐。

他在学宫有学籍,林成煊、王阐都知道他生辰。

罗毅,乃至于燕德同样知道。

看着面前徐永生,林成煊很干脆的移开目光,看向一旁王阐。

王阐指了指自己鼻子:“学生来?”

林成煊平静颔首。

学宫教学,严格来说不似私人授课那般有专门一对一的恩师。

理论上,对学宫学生而言,每一位宫中讲师,上到博士,下到直讲,都是老师和长辈。

但七学博士,毕竟是专门负责讲学的名家宗师,所以意义更加特殊。

而徐永生当前是太学的学生,理论上直管乃是太学博士燕德。

但于他而言,燕德虽然也不差,但还是跟林成煊、王阐更投契。

只是林成煊当日不强留他在四门学,现在便也不会忽视燕德。

他倒不惧燕德,但如此行事不合他心中礼数。

交给王阐倒是无妨,早在学宫外院时,王阐就是徐永生接触最多的讲师,入读学宫正院后,直到如今,他很多修行上的问题也都是请教王阐。

林成煊自谦,王阐基本可算是徐永生的蒙师,只是他比较年轻,刚三十岁。

“二郎修行习武专注且有恒心,为人进退有度,光风霁月,再看本名……”

王阐略微思索后言道:“就以恒光为字吧。”

徐永生当即向对方一礼:“谢过先生。”

之后,亦由王阐为他加冠。

之后王阐难免关注徐永生当前修为进境。

得知徐永生在修成第三枚“仁”之玉璧和第一组“礼”之编钟后,第二把“义”之古剑的修行也已经展开,王阐连连点头,但随后又叹息一声:

“可惜,学宫里振声铁已经没有存货了,我记得先前问过帝京东监那边,也是振声铁缺货。”

林成煊微微颔首:“都缺。”

徐永生、王阐心知林博士口中这“都缺”二字,除了帝京、东都两学宫之外,也包含其他地方。

儒家修行免除了绝大多数走火入魔方面的风险,代价便是相对繁琐的典仪祭礼、相关历练以及大量天材地宝的消耗。

悠悠万古岁月,如此漫长时间不知多少代人不断传承之下,各方面典仪越来越成熟的另一面就是资源越来越匮乏。

不只是祭礼相关宝物,平时用于修炼的草青玉、瑞年玉、襄德玉、银红血等等诸般灵物,同样消耗巨大,越来越罕见。

便是一众世家大族名门,也经常会出现物资稀缺,需要几家之间互通有无。

可即使这样,部分宝物仍然可能在一定时间段内出现紧缺的迹象,需要时间等待新的发掘,乃至于碰运气。

学宫方面积蓄算是相当丰厚,但用于辅助第二把“义”之古剑修炼的奇金振声铁,当前也缺货。

徐永生对此倒是淡定。

总体来说,因为谛听图、一些人脉以及学宫的供给,他在修行这方面算是吃百家饭长大。

如今的修为进步速度,他没有不满意的地方,振声铁当前没有,亦不焦躁。

见他波澜不惊的模样,便是林成煊亦微微颔首。

王阐想起另一事:“说起关中帝京学宫那边,有件事,以恒光你如今的修为进境,也可以提前知道,有个准备。”

他看着徐永生言道:“下个月,关中帝京那边的学宫东监,将由东监司业亲自带队,领一批学生过来东都这边游历,同时也是与我们交流一番……”

话未说完,他忽然发现,对面刚刚才被他和林成煊赞许心中有静气的徐二郎,面上平静神情不再,脸色居然有些古怪起来。

王阐脑筋略微转了转,顿时明白徐永生想偏了,哑然失笑:

“不是让你们去跟对面东监的打擂比武。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不至于如此,你们不用,武夫三学那边的也不用。

莫说动手了,连一起答张卷子都不会,所谓交流就是字面意思。

东、西两监的讲师都会上台授课,而你们同堂听课,也算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不错机会。”

徐永生闻言于是了然,连连点头:“先生说的是,确实是不错机会。”

“先打住,我还没说完。”王阐却继续说道:“规矩是这样的规矩,但也需打醒十二分精神,并非一点问题都不会出。”

徐永生:“底下私人约斗?”

王阐:“有可能,但这不是主要的,就如同我现在提醒你一样,届时东、西两监也都会告诫约束学生,免得弄出不愉快的场面。

类似事过往也有,而根据经验来说,大多数人都没问题,但两边太学的人,却需要留神。”

留意到“两边太学”的字样,徐永生了然:“先生是指大乾周边各国来帝京、东都求学的权贵子弟。”

这些人来自不同地方,对大乾皇朝来说都是边疆异族,分分合合敌友经常变幻。

而对他们本身来说,同样如此,相互之间多有恩怨,甚至恩怨更深。

平时东都学宫太学这边,对类似问题就比较关注。

眼下再加上关中帝京学宫那边的异族权贵子弟,就更热闹了。

这些人大多数是纯武夫,即便是走儒家修行道统,也往往脾气火爆,动辄私斗。

所以,不是让我们下场打擂,而是当组委会和裁判……徐永生心道。

好吧,开个玩笑,肯定不是当裁判。

果然,王阐继续说道:

“当然不会让你们下场去打擂,恰恰相反,是协助宫中师长们,作为秩序的维持者,确保此番不要出意外情况,虽然自有学宫规章和朝廷法度在这里,但如果能一直平安无事,自是最好不过,毕竟这次我们东都是作为地主。”

徐永生:“谨遵先生教诲。”

按照王阐所言,关中帝京学宫那边的队伍,到今日应该已经出发上路东行了。

不过不影响徐永生接下来的修行。

五月田假结束,学宫官方已经安排好,他正式着手开展有关自己第一层“礼”和第三层“仁”的相关历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