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二章 冒险是必要的
裴远之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为了万无一失,当晚他再次去了望水院。
等着他来的清棠早早熄了灯,开着窗吹着寒风等待。
“姐姐,三公子真是是来帮咱们的吗?”小喜给她披了件外袍,担忧的盯着茫茫的夜色。
清棠也知道和裴远之合作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眼下没有别的办法了。
“等见到三公子之后再说。”
好在她没有等太久,裴远之翻墙来到窗前。
“三公子!”清棠刻意压低的声音里是藏不住的欣喜。
裴远之在她的拉扯下进了屋。
“清棠,你想通了。”
他的声音里同样有惊喜。
“三公子,奴婢昨天想了很久,觉得您说的有道理。世子爷本就不喜欢奴婢,往后娶了新夫人更不会将奴婢放在心上,连带着奴婢的孩子。可能也得不到很好的照顾。
奴婢倒是不打紧,但孩子不同,得不到精心照顾早夭是常有的事。
以世子爷对奴婢的厌恶,这就是奴婢唯一的孩子了。后半生奴婢也只能守着孩子过。”
清棠说着说着眼泪流了满脸声音也跟着哽咽。
被推去门口守着的小喜听着里面断断续续传出来的啜泣声,垂着脑袋,跟着难过。
裴远之对清棠表现出来的想法甚是满意。觉得清棠和后院里的那些丫鬟没什么两样,都是只知道勾搭男人,做着母凭子贵美梦的蠢女人。
“正是因为如此,你才更应该早早去向怜雪求情,让她帮你一回,替你某一个明面上的身份。”
“多谢三公子提点。”清棠抹了抹脸上的眼泪。“面见向小姐的事,还有求三公子帮忙安排。”
“我帮你想的主意,自然要帮人帮到底。”裴远之脸上的笑容多了几分真诚。
“你不必担心,到时候我也会在连雪面前为你说说好话,她是个心地善良的姑娘,一定不会为难你的。”
清棠的眼泪愈发汹涌哭的涕泪横流,“三公子,奴婢为什么不是您的通房啊?奴婢同您怎么就这般有缘无分呢?”
这话要是在平时说是实打实的僭越,但今天裴远之心情不错,并不和她计较。
“也怪我,去母亲院中时没注意到你,这才让你落到如今的两难境地。”
目的达到,裴远之不介意多哄一哄。
清棠哭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红着眼睛给他行了大礼。
“三公子,奴婢和孩子的将来都拜托您了。”
“快起来,仔细你的身子。”裴远之说的关切, 身体却诚实的受了这一拜。
清棠心里冷笑,跪着送走裴远之。
眼看着那个身影翻过院墙消失,她脱力般跌坐在地上,小声的呼唤小喜进来。
“姐姐!”消息赶忙。把她扶起来,送到床边坐下,替她**膝盖。
房间里一时沉默,但清棠知道小喜有话要说,并不催促,只安静的等着。
在两人睡下之前,小喜试探着开口。
“姐姐,我们现在这样不好吗?答应三公子的安排去见向小姐实在是太冒险了。”
小喜进王府之后就一直是洒扫丫鬟,接触不到王府里真正的主子,便觉得日子过得安稳最重要。
“冒险是必要的。”清棠又何尝不知这当中的风险呢?
“世子现下将我安置在偏远的院子里,只派了你一个小丫鬟伺候。我倒是不打紧,本就是奴婢没人伺候也过来了。可等再过七八个月,孩子出生,你我可照顾得来?”
小喜安静下来,伸手替清棠拉好被子。
不多时传来小喜均匀的呼吸声,清棠翻了个身背对着她,在心中排演见到向怜雪后该如何博得同情?
清棠希望自己这辈子能和上辈子一样怀上一对双生子, 说不定能破了裴璟之久病不愈的传言。
上辈子他真正的死因大约是心灰意冷才会拒绝治疗,不治身亡。
这辈子如果有两个孩子牵绊,或许就不会如此了吧。
清棠希望能改变裴璟之早死的命运,愈发希望肚子里的孩子能够平安降生。
三天的时间稍纵即逝,清棠早起穿上早就翻找出来的淡绿色衣裙,头发只用两根木簪盘起,又在脸上铺了薄薄的一层粉。
整个人看起来虽然憔悴,但不显邋遢。
收到前院递来的消息,清棠再一次仔细检查自己的装束,满意的站了起来。
小喜看她往出走心里直打鼓,挽着的手臂渐渐变成不舍得挽留。
清棠安抚似的拍了拍他的手背,最终将自己的手臂拽了出来。
“你在院里等着,若是有人来就说我不舒服,在房里休息。”
小喜点头,站在院中目送他离开。“姐姐,小心。”
清棠微微点头,转身眼神决绝的出了门。
不知道是因为裴远之的打点,还是因为下人们都去前院伺候将军夫人和向小姐,清棠这一路走来十分顺利,一个人都不曾遇见。
她按照裴远之的安排,等在梅园的小亭子里。
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还未下,梅花倒是开了一些,隐隐绰绰的装点在枝头传来阵阵暗香。
清棠无心欣赏,心里一遍遍的过着等会儿要说的话,看到小亭子里有准备好的茶具,她只犹豫了一瞬便上前煮茶。
前厅,裴夫人和将军夫人聊的正欢,嘴上说的是两家的孩子,心照不宣的想着等会儿就定下他们的婚事。
在一旁陪侍的裴远之笑容如常,只是握着扇子的手比往日稍稍紧了几分。
“怜雪妹妹,最近天气转凉,梅园那边的梅花开了一些, 要不要去那边同二哥一起喝茶赏花?”裴远之的理由充分,并且暗合了陪夫人让向怜雪和裴璟之培养感情的心思。
裴夫人这些年将后院打理的井井有条,虽然知道裴远之会威胁到裴璟之的地位,但并不觉得他能得手。
听他这么说也跟着劝向怜雪去府中逛逛。
“你们年轻人就该和年轻人一起,喝茶赏花也好, 逛逛园子也好,总好过听我们这些妇人说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