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牢关大捷后,李世民回师洛阳,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开门投降】
【这场战役一举消灭了两大割据势力,奠定了唐朝统一北方的基础,李世民的威望也达到顶峰,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
虎牢关之战后,李世民连破夏王窦建德、郑王王世充两大割据势力,并将二人俘获至长安,为唐王朝统一了华夏北方。
此役过后,李世民的功劳之大,让唐高祖李渊犯了难,该如何嘉奖这位战功赫赫的儿子呢?
在唐朝的官制体系里,当时李世民已身兼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国军事)、尚书令(尚书**官,宰相之首)与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四重身份,已然位高权重,封无可封。
李渊召集朝中重臣,在太极殿商议此事。
李渊坐在龙椅上,眉头微皱,缓缓说道。
“二郎此次立下不世之功,可他如今的官职、爵位已到了极高之位,朕实在不知该如何再行封赏,众爱卿可有良策?”
宰相裴寂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秦王殿下功高盖世,现有的官职确实难以彰显其荣耀,臣以为,可设立一个新的官职,以表彰秦王之功。”
众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萧瑀出列说道。
“陛下,天策星乃象征军事之吉星,不如新设‘天策上将’一职,授予秦王,此职位在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必能匹配秦王的功绩。”
李渊听后,眼前一亮,思索片刻后说道。
“此计甚妙!天策上将,既显尊贵,又与二郎的军事才能和功绩相符。”
“那就封二郎为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令其在洛阳开府,许自置官属,再兼领司徒,仍兼尚书令。”
很快,李世民班师回朝,李渊在太极殿举行了盛大的封赐仪式。
李世民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地跪在殿中。
李渊高声宣布。
“李世民接旨!朕念你为大唐江山立下赫赫战功,今特封你为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加领司徒,仍兼尚书令,望你日后继续为大唐社稷尽心竭力。”
李世民双手接过圣旨,叩谢道。
“儿臣谢父皇隆恩!定当不负父皇期望,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肝脑涂地!”
自此,李世民成为天策上将,拥有了自行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官员的权力,天策府也成为他重要的**与军事依托。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辅公祏在江南起兵反唐,自称宋帝】
【李世民虽未亲征,但派遣李孝恭、李靖等将领率军讨伐】
【次年,唐军平定江南,至此,唐朝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随着李世民的功绩日增,他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李建成虽为长子,但在统一战争中功劳远不及李世民,心中常怀忌惮,便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共同排挤李世民】
【李建成一面拉拢李渊后宫的嫔妃,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一面扩充东宫兵力,企图削弱秦王府的势力】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李建成甚至计划在昆明池设宴谋杀李世民,因事泄而未遂】
【次年,突厥南下,李建成推荐李元吉率军出征,企图趁机夺取秦王府的兵权,李世民处境愈发危急】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恭等心腹的支持下,决定先发制人】
【他率长孙无忌、尉迟恭等十余人埋伏在玄武门(皇宫北门),趁李建成、李元吉入朝之际发动突袭】
【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尉迟恭斩杀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发生后,尉迟恭入宫向李渊禀报,李渊见事已至此,只得接受现实】
【三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命其处理朝政】
【八月,李渊退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登基称帝,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史称唐高祖。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四子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然而,在唐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世民东征西讨,屡立战功,麾下聚集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和足智多谋的谋士,威望与实力与日俱增,这引起了李建成的深深忌惮。
李建成深知自己在军功和影响力上难以与李世民抗衡,便与齐王李元吉联手,试图打压李世民。
他们在李渊面前不断诋毁李世民,还设计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突厥侵犯唐朝边境,李建成推荐李元吉挂帅出征,并计划将李世民麾下的秦叔宝、程知节等猛将一同调往前线,想借机剥夺李世民的兵权。
与此同时,李建成和李元吉还打算在为李元吉饯行的宴会上,暗中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后,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心腹紧急商议对策。
长孙无忌焦急地说道。
“殿下,如今形势危急,若不先发制人,必遭大祸!”
房玄龄也附和。
“没错,太子和齐王步步紧逼,我们已退无可退,唯有主动出击,方能保全。”
李世民沉思片刻,心中明白已无退路,终于下定决心发动**。
他们经过周密策划,决定在玄武门设伏。
玄武门是皇宫的北门,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宫的必经之路,李世民提前收买了玄武门守将常何,确保行动顺利。
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亲信,埋伏在玄武门内。
李建成和李元吉丝毫没有察觉危险,像往常一样,骑着马,悠闲地朝着玄武门走来,准备入宫早朝。
当他们行至临湖殿时,李建成突然感觉气氛异常,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勒住缰绳,观察一番四周,对着李元吉说道。
“四弟,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不如我们先回去,改日再来。”
听到大哥李建成的话,李元吉也警惕起来,朝着四周看去。
“今日这玄武门确实有些不太一样,我也感觉有些不太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