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盘点:朱老四!你咋在上面! 第89章 五出岐山,倾力北伐!

();

【蜀汉建兴十二年,岁在甲寅,即公元234年】

【诸葛亮抱定兴复汉室的宏愿,毅然决然地策划并开启了他人生中第五次北伐大业】

朝堂之上。

诸葛亮对着上方的刘禅躬身说道。

“陛下,臣养精蓄锐已经三年。”

“如今粮草丰足,军器齐备,兵强马壮,可以伐魏!”

“此番若不扫清奸党,收服中原,臣誓不回见陛下!”

刘禅用手拨开眼前冠冕的旒,看着诸葛亮说道。

“相父,如今天下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两国又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随着北伐进程的推进,刘禅内心也产生了一些动摇。

“臣受先帝知遇之恩,梦寐之间,无不思念伐魏兴汉之事,竭力尽忠,为陛下恢复中原,重兴汉室,臣之愿也!”

但许多官员此刻都已经对诸葛亮北伐并不看好,选择出声反对。

“陛下,臣职掌司天台,今有不祥之兆,恐于我军不利!”

“陛下,我朝多次兵出祁山,皆未遂人意,足见灭魏之日,尚未到也。”

“而我蜀军连年征战,烽火不息,蜀道艰难,苦于跋涉,况国力匮乏,人心厌战。”

“若此时,再出祁山,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也,望丞相审时度势,切莫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刘禅听完众多臣子的反对之声,也是对着诸葛亮说道。

“相父,诸位大臣所说并非没有道理,还望相父三思......”

诸葛亮顿时热泪盈眶,再次出声。

“陛下!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当竭力讨贼,虽九死亦无憾矣!”

“倘蛰居蜀地,坐待吴魏入川,臣在九泉之下,何颜以见先帝乎!”

“今冬去春来,正是用兵之际,臣临行之前,要去先帝陵庙祭奠,请先帝英灵庇佑,定可化险为夷!”

“此去臣当拼死以战,曹魏庶几可破!”

听到诸葛亮如此之言,刘禅满是心痛,当即答应下来。

“好!朕就依相父之意!”

“传令下去,即日出兵北伐!”

在即将踏上北伐征程的临行之前,诸葛亮独自一人来到了先帝庙。

踏入庙中,香烟袅袅,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诸葛亮迈着沉重而坚定的步伐,缓缓走到刘备的牌位前,双膝跪地,深深地行了一拜大礼。

他的眼中满是深情与决绝,口中轻声说道。

“臣此次再出祁山,誓当竭尽全力,剿灭汉贼,恢复中原,复兴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拜别先帝后,诸葛亮转身前往兵营。此时的兵营中,军旗烈烈,将士们整齐列队,士气高昂。

诸葛亮登上点将台,目光如炬,缓缓扫视着台下集中好的将士们,声音低沉却又充满力量地开口说道。

“如今起兵伐魏,务必取胜,各位将军要严守军令,奋勇杀敌,为国立功!”

台下的将士们齐声高呼。

“是!”

那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仿佛要将天空都冲破。

就在诸葛亮点将之时,一名传令兵神色匆匆,满头大汗地跑到诸葛亮身前,单膝跪地,大声喊道。

“报!丞相!”

“何事如此慌张?”

诸葛亮微微皱眉,问道。

“龙骧将军,左护卫使关兴,病故了!”

传令兵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悲痛地说道。

诸葛亮听完,如遭雷击,一时间呆愣在原地,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

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伤,那股悲伤如汹涌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

就连手中那平日里总是轻摇自如的羽扇,此刻也不自觉地从他的手中滑落,掉落在地。

“关将军临终遗言:不能再追随丞相,尽忠杀敌,克复中原,死而含恨!”

传令兵继续说道。

“可怜......关兴将军,忠义之人,天不予寿!今番出师又少了一员大将!”

诸葛亮喃喃自语,眼中满是哀伤与惋惜。

然而,出兵之事已经箭在弦上,刻不容缓。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强忍着内心的悲痛,迅速调整情绪,大声喝道。

“魏延、姜维!”

“末将在!”

魏延和姜维同时出列,单膝跪地,高声回应。

“命你二人为先锋,即刻兵出祁山!”

诸葛亮目光坚定地说道。

“得令!”

二人领命而去。

“李丰!”

诸葛亮又喊道。

“末将在!”

李丰连忙出列。

“命你先运粮草于斜谷道口伺候,不得有误!”

诸葛亮严肃地说道。

“是,末将定当万死不辞!”

李丰领命,转身而去。

诸葛亮望着将士们离去的背影,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之色。

【此次出征,他摒弃前策,剑走偏锋,亲率蜀汉精锐之师穿越地势险要的斜谷】

【谷中道路崎岖,两侧峭壁林立,蜀军一路披荆斩棘,向着关中腹地奋勇挺进】

【历经艰难险阻,蜀军成功进驻武功五丈原】

【此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与此同时,魏将司马懿也迅速集结兵力,屯于渭南,与诸葛亮的蜀军形成了剑拔弩张、针锋相对的对峙态势】

【五丈原与北原隔渭水相望,渭水滔滔,奔腾不息,成为两地间一道天然的军事屏障】

【诸葛亮心思缜密,谋略过人,占据五丈原后,便将目光投向了北原】

【在他的战略构想中,只要能牢牢掌控这两大战略要点,便能如一把利刃,直插曹魏的心脏地带,迫使曹魏主力倾巢而出,展开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战略大决战】

【然而,曹魏阵营中的雍州刺史郭淮,亦是一位足智多谋、颇具战略眼光的将领】

【他日夜观察蜀军动向,反复揣摩诸葛亮的用兵之道,很快便敏锐地洞察到了诸葛亮这一系列军事行动背后的深层意图】

【郭淮不禁心生忧虑,面色凝重地对麾下将领们说道,诸葛亮此人智谋超群,行事向来出其不意】

【如今诸葛亮兵屯五丈原,却又对北原虎视眈眈,其心昭然若揭】

【倘若让诸葛亮成功跨越渭水,登上北原,再将兵力顺势延伸至北山,那局势可就万分危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