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盘点:朱老四!你咋在上面! 第43章 三顾茅庐,卧龙出山

();

就这样刘关张三人第三次来到了南阳卧龙岗。

这一次,开门的又是之前的那个童子,刘备立马拱手。

“有劳转报,刘备前来拜见先生。”

这一次,童子终于给出了让刘备开心的回答。

“公子虽在家,但正在草堂上午睡未醒。”

“既如此,切勿通报!”

刘备拦下童子,转头对着关羽张飞说道。

“二弟,三弟,且在门外等候,先生未醒,不便惊动。”

随后刘备一人跟随童子进去,来到草堂外面。

“将军何不进草堂内等候?”

“不,且等先生醒来再进不迟。”

就这样,刘备站在草堂外开始等待。

可随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诸葛亮还是没有起来的意思。

站在门外等候的张飞却是等不及了,在外面不停的踱步,显得极为暴躁。

“这先生如此傲慢,大哥立于廊下,他却高卧不起!”

张飞怒目圆睁,就连一旁的关羽都快拉不住他了。

“哼!待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三弟!三弟!”

张飞一路从门外冲到草堂外,就连想要拦住他的关羽也被一路拽了过来。

“三弟!你真混!”

“你!”

暴躁的张飞终于是被关羽按住,就连一旁的刘备也是感到生气。

这憨货,出门时答应他的,现在怎么一点也记不得。

看到刘备面露怒意,张飞这才退下,一脸不满的坐了下去。

很快,时间又过去良久。

就连一向稳重的关羽也不免皱紧眉头,打量着草堂内。

就在这时,屋内正睡着的诸葛亮突然翻了个身子,一下子就将外面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我去叫醒先生?”

童子上前开口道。

“啊嘘,切勿惊动。”

在刘备拒绝后,门外又陷入了平静之中。

门外。

关羽坐在池子边一言不发,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张飞则是气冲冲的坐在一边,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压制着心中的怒火。

只有刘备还和刚开始一样,站在门外等候着诸葛亮的醒来。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随着一声高歌,屋内之人终于是有了动静。

刘备立马露出笑容,伸手招呼关羽张飞。

“先生,有客来访,刘皇叔已在堂外等候多时。”

“何不早报?容我更衣相见。”

不多时。

只见一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羽扇纶巾,清秀儒雅之人从草堂内走出。

正是刘备苦苦找寻的卧龙先生,诸葛亮。

四人对视。

刘备率先拱手相拜。

“汉室末纣,拙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曾两次相见皆不能见,已留书信一封,不知可曾阅过?”

“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屡蒙将军望临,不甚惭愧,将军请!”

“先生请!二弟三弟,在此等候。”

刘备跟着诸葛亮走进草堂之内。

“将军手书,亮已拜阅,足见忧国忧民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将军下问。”

“水镜先生之意,徐元直之语,岂是虚谈。望先生不弃鄙**,屈赐教诲。”

“德操元直,皆当今高士,亮乃一耕夫,安敢谈天下之事,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先生过谦了,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如此,愿闻将军之志。”

“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

经过一番对话,刘备终于是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人才,为后来蜀汉的建立打下至关重要的基石!

【此时病重的刘表想要将荆州托付给刘备,可谁知这时候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南下】

【刘表的次子刘琮还没等开战,便率众投降了曹操,而孤立无援的刘备只好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途】

【荆州的百姓听闻曹操来袭,都惧怕曹操之前的屠戮徐州之事,于是纷纷带上家眷,跟随刘备一起逃亡】

【刘备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于是亲自护送百姓渡江,却也因此被曹军追上,败走汉津渡口】

“大哥,今携带百姓数万,日行十余里,似这般速度几时到得了江陵。”

张飞一脸的不解,开口劝刘备。

“倘若曹军追至,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

“是啊是啊。”

“翼德所言有理。”

周围几名将领也出言附和,都认为应该先行一步。

“不可!”

刘备立马出声回绝。

“举大事者,必以民为本,今百姓归我,奈何弃之!”

“主公,追兵不久即至,可速遣云长、公祐往江夏求救于公子刘琦,叫他速起兵,乘船会于江陵。”

诸葛亮见刘备下定决心要与百姓一同,于是出言建议道。

“嗯,云长,就遵军师之令,同公祐速往江夏。”

“是!”

不知行军多久,夜幕悄然降临。

刘备看着赶了一天路,早已疲惫不堪的百姓,眼神愈发不忍。

“传令,今夜驻扎在景山。”

“是!”

“主公!不可驻扎啊!”

一旁的谋臣立刻出声制止。

“曹操已占襄阳,定会派兵追赶,我等行动如此缓慢,不待今夜过去,恐曹操追兵就已经赶到,到时...”

“兵困民乏,如何赶路啊!”

“如此走下去,倘若曹军追来,非但百姓不能保,主公亦危矣!”

“依先生之言?”

刘备眉头紧皱,转头看向出言的谋臣。

“主公应离开百姓,轻骑速至江陵,不然曹兵追来将大祸临头啊!”

“百姓从新野一路随我至此,历尽艰辛我怎能舍下他们不管呢?”

刘备还是一摇头,拒绝了谋臣的建议。

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是比百姓更重要的。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贵!以民为本!以民为重!君轻而民贵啊!”

“今虽情势所迫,但我誓与百姓生死同依,同存同亡!”

“左右不可再劝!再传我令!驻扎在景山,让百姓好生歇息一夜,明晨尽早赶路。”

“令子龙保护家小,翼德断后!”

“是!”

因为刘备始终没有抛弃百姓,与民同行,故每日只能行进十余里,缓慢向江陵转移。

最终导致在长坂坡时被曹军追上,最终刘备败走汉津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