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和她是真心相爱的
这位殷昭姑**出现显然有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温母短短惊愕一瞬,很快回过神来,温和平淡的笑笑,
“外面风大,咱们快进屋坐吧。”
温若城有些尴尬。
他又不傻,当然听出了母亲对妻子的冷漠与疏离。
好在温若年及时打圆场道,“母亲说的是,殷姑娘远道而来,辛苦了,先进去休息休息吧。”
这才给温若城和殷昭解了围。
温若城意味不明看了温若年一眼。
进府,午膳,连温若熙也被喊了回来,除了四皇子有公务在身来不成之外,温家此次算是阖家团圆。
温若城先起身,敬了温穆新一杯,“大伯父,这些年在边疆,侄儿幸得您照拂养育,这杯酒我先干为敬。”
温若城五岁被送往边疆,多年来与温穆新在一处,情谊犹胜亲生父母。
温穆新眼眶也有些红,“好,好,回来就好,一家人就该整整齐齐!”
一杯酒下肚。
温若城再敬温父温母,惭愧多年来未能在双亲身边尽孝,不过好在有小妹尚可承 欢膝下,说罢,又敬了温若年夫妇一杯。
礼仪周全,行止得体。
挨个敬酒过去,
敬了一圈人,独独漏了温若熙。
“对了。”温若城恍若没看见温若熙微微不悦的神色,径自道,“陛下召我回京述职,估计不会再派我去边疆了,此番回来,想必能长住京中。”
“好,好。”温母极高兴,“漱芳斋已经收拾出来了,你尽管安心住着,这就是你的家!”
漱芳斋?
温若城有些疑惑。
他先前的居所明明是藕香榭,怎么挪到漱芳斋去了?
他这么想的,便也这么问了出来。
镇国公脸色微微不自然,说,“藕香榭......现在是我住着,我这几天得了风寒,怕过了病气给你母亲,就和她分着住了......”
温若城颔首不语,心里却敲响了警钟。
怕过了病气,大可以分屋不分院。
可藕香榭和母亲所住的主院,一个在府东南一个在西北,一个风寒,至于挪这么远?
温若城留了个心眼。
“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兄长对家里人的态度,似乎都很疏离,唯独对大伯父稍稍亲厚些。”
回府路上,温若年若有所思道。
陆言蹊,“兄长被送走的时候毕竟太小,和家里人不亲也是人之常情。”
温若年皱眉疑惑,“可我觉得他对堂姐似乎更有一股敌意——堂姐对他也是,两人好似不对付似的,唉,罢了罢了,他们的事,我也管不着。”
不过还是舒了一口气的。
王秋**事情,前些日子当真叫她烦恼。
她毕竟是外嫁的女儿,娘家的事情已不好掺和太多,因此当时处置王秋娘时即便满含怨怼,也只是把她禁足在城郊偏院,至于那孩子,现在还好吃好喝养在国公府中,只是派几个婆子看管着。
如今兄长回来,这事儿便好办多了。
他会给母亲做主的。
“阿昭,母亲并非不喜欢你,她只是得知这个消息太突然,一时间没接受过来.......”
漱芳斋中,温若城好声好气哄了殷昭半晌,愣是没听到半点答复。
无奈,他只得道,“你若是实在不高兴,那不如咱们还是回边疆,到时候天高皇帝远,咱们门一关,继续过咱们俩的小日子。”
殷昭这才有了些反应,冷笑,“边疆那种苦寒之地,我这辈子是不会再回去的,温若城,你若真当我是你的妻子,就给我支棱起来!你母亲不喜爱我,你就不能想办法让她喜爱吗?”
温若城一脸为难。
这时候,主院来了人,说请大少爷过去一趟。
这么晚了,母亲找他做什么。
温若城一头雾水,带着殷昭就要前去,嬷嬷却恭恭敬敬道,“夫人说了,只少爷一人前去就好。”
.......
“母亲,您找我?”温若城行了一礼,脸色算不得好。
温夫人轻叹口气,随即开门见山问道,“我问你,殷昭到底是什么身份?”
温若城皱了皱眉,本不欲再回答这个问题,但一抬头,见母亲鬓边已有白发,眼角眉梢更是掩饰不住的疲态,便还是按捺下意气,道,
“母亲,儿子白天已经说过了,他是儿在边疆娶的妻子。”
妻子?
温夫人冷哼一声。
无媒无聘,无名无分,未见父母,未过明路。
这样的女子想做她国公府的正头娘子,也得先问问她肯不肯!
“母亲,您误会了,阿昭她并非那等轻浮浪 荡的女子,她父亲官职虽不高,但在边疆也有正儿八经的官阶在身。且是孩儿爱慕阿昭在先,苦苦追求才得获芳心....”
“够了!”温母含了淡淡的怒意打断,官家之女?哪有正儿八经的官家之女会同男子无媒因奔的?
“若城,你自小不在我身边长大,有些事情行错踏错了我不怪你,你误了殷姑娘女儿家的清白,是我们家有错在先,不管是银子补偿也好,为她重新说亲也罢,但是无论如何,我是绝不可能同意她嫁进国公府来的!”
“母亲.......”温若城微微愕然。
温母却很疲惫的模样,挥了挥手,让他下去,见状,温若城急了,“我与阿昭是真心相爱的,母亲为何如此固执?难道在您心中,身份地位就比儿子的一生幸福还要重要吗?”
“阿昭是我见过的最柔顺温婉的女子,她至真至诚,至情至性,是这天下最好最好的女子,母亲如此容不下她,究竟是因礼法束缚所致,还是您自己和父亲多年情薄以至于分房而眠,所以才眼红妒恨世上所有恩爱缱绻的夫妻,非要拆散了我跟阿昭不可?”